中国殡葬业渐打破偏见 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近日,中国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赛项沈阳市选拔赛在沈阳举行。
(北京17日讯)在日本电影《入殓师·Departures》中,大提琴手小林大悟误打误撞成为陪伴人走完最后一程的入殓师,一路走来,他对这个职业从排斥逐渐走向热爱,他的妻子也由反感转化为支持。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和小林大悟一样,发生着相似的故事。
2009年,遗体火化师王锦机缘巧合地从事了殡葬行业。15年来,从恐惧到专业,王锦以精湛的技艺进行火化操作,给予逝者最高的尊重。王锦表示,每次听到丧属的感谢,都会让他感到一份成就感。
提起殡葬行业,很多中国人讳莫如深,尤其是在长辈眼里,殡葬行业的工作并非一份理想、体面的工作。
“刚进这行的时候,有朋友认为我的工作恐怖,后来我只说自己在国企上班,是一名操作工。”说到这里,王锦有些许无奈。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如今,王锦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家人和朋友,他们早已习惯王锦的工作并表示支持。
无独有偶,“70后”李建华同王锦一样,是一位资深遗体火化师。近日,李建华在中国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赛项沈阳市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他的操作流畅而精准,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已从事殡葬行业近20年的李建华,见证了行业的巨大变化。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变为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火化工作不是想象中按几个按钮那么简单,火化工作是一门技术活。”李建华说,每日开工前,他都会对火化炉等设备进行检查,保证遗体火化工作能够顺利运转。
“现在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大多年轻人对殡葬行业的好奇多过忌讳。”谈及民众对殡葬行业存在的误解和偏见,李建华表示,尽管有所改变,他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改变殡葬从业者的社会形象,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这一职业。
有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中国殡葬行业逐渐消除偏见,伴随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殡葬行业,他们苦学苦练、迅速成长,为职业“代言”“正名”。
“95后”公墓管理员李泽霖就是其中一员。科班出身的李泽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墓园工作。他深知传统祭扫方式的弊端,因此一直致力于推广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我将持续推动绿色祭扫的普及,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李泽霖说。
25岁的高铭岐从事殡葬行业已有5年。他认为,人们对殡葬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从业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准。
就读殡葬专业的“00后”小顾在互联网上分享着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日常。对他而言,加入殡葬行业的意义是给生者以慰藉,予逝者以尊重,如同电影《入殓师》中台词所说:“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全面封杀中国芯片 王毅:赤裸裸单边霸凌

王毅(右)在北京会见到访的康京和。
(北京21日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美国试图对中国芯片进行全面封杀,并形容此举为赤裸裸的单边霸凌,同时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王毅20日在北京与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会面。
王毅指出,近期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进展,这再次说明,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彼此合理关切符合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但与此同时,美方继续遏制打压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近日竟然试图对中国芯片进行全面封杀,这是赤裸裸的单边霸凌,中方坚决反对。
他认为,亚太地区汇聚了中美的共同利益,也集中了两国的矛盾分歧。中美应首先通过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进而构建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王毅还说,中方赞赏亚洲协会致力于增进中美对话交流和相互了解,希望亚洲协会继续为增进美国社会对华正确认知发挥桥梁作用。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