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银行业新危机忘了教训?/李兴裕

尽管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2008-09 年全球金融海啸,至今已有 14 年余,但人们仍可从这场毁灭性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衰退中,吸取很多教训。

就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如果证据持续显示,美国经济强劲且通胀持续居高不下,最终利率水平可能高于之前后不久,硅谷银行 (SVB)、标志银行(Signature Bank)和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相继破产,以及瑞士当局向瑞士信贷注入庞大资金,触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引发人们担忧以美国区域性银行为中心的危机,并加剧了人们对更广泛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

究竟是什么导致地区性银行倒闭?一些人将此归咎于美联储在疫情期间的超低和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已转向大流行后积极的货币紧缩政策,以不惜一切代价对抗通货膨胀。

一些归因于不良的资产负债和风险管理,倒闭的银行存款集中(严重依赖公司存款而不是散户)和投资集中(持有大量贷款和证券资产;因此不成比例地暴露于长期利率)。

频升息债券价暴跌

大部分银行接获大量客户的存款,主要来自科技行业与初创企业(风险过于集中),银行将剩余存款投资于安全优质的长期政府债券,这些债券承诺在利率低时获得丰厚的回报。

但是,当美联储在2022 年期间开始大幅加息425个基点时,这导致债券价格暴跌,导致未实现的按市值计价的损失(只要银行持有债券至到期日前仍未实现)。

就SVB而言,亏损是在他们被迫亏本出售投资,以筹集资金时实现的,导致信心丧失,并最终导致银行挤兑。较低的风险偏好、高通胀、高利率(借贷成本)、商业信心减弱和需求下降,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客户减少存款,并提取存款作为营运资金。

全球金融危机先兆

全球银行都面临同样的宏观经济参数压力。全球央行已将利率从历史低位正常化,导致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并侵蚀银行目标资产的价值。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银行都会自动面临与美国地区性银行倒闭相同的风险。资产负债风险管理良好、资本适足率和流动资金状况良好的银行,应能抵御冲击。

这种倒闭银行的内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先兆,还是 2008-09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已历过的现象?它会否升级为更广泛的蔓延效应,不仅在美国内部,还会蔓延到其他主要金融市场,引发系统性危机?

连锁反应料可控

全球监管机构和央行正密切关注当前事态,因为他们正衡量国内银行对这些倒闭银行的直接和间接风险敞口,并准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流动现金操作,以在银行的后果发展成更广泛的范围前,及时阻止金融和经济影响扩大的比例。

我们认为,美国银行体系和经济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虽然会削弱信心,但应该是“可控的”。 从2008-09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惨痛经历吸取教训后,各国政府和银行业监管机构迅速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和财政资源,以遏制任何银行倒闭的冲击,并阻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重演。

美国监管机构已采取非常措施,通过为银行存款人的资金提供后备担保来保护倒闭的银行,以提振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就瑞士信贷而言,作为瑞士第二大银行的余波,它“大到不能倒”,金融连锁反应的幅度将像雷曼时刻一样更加严重。

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存款人和债权人认为,最后贷款人(在本例中为美联储)准备应对任何流动资金的压力,监管机构采取果断而有力的紧急措施来支持倒闭银行的所有存款人,可以消除自我实现的恐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仍然是重中之重。

避免系统性危机

各国政府和央行必须避免系统性金融或银行危机,因为它们可能极具破坏性,并对经济产生持久影响。

对银行系统的信任崩溃和存户挤提、贷方崩溃以及借贷者违约,对经济和商业活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自我实现的信贷市场冻结和停止向家庭与企业提供贷款,将使经济陷入停滞。

股市急挫导致股票财富损失,随后需求紧缩,可能将已经放缓的全球和美国经济推入更严重的放缓,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陷入深度衰退。

金融溢出效应仍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风险,美联储持续的货币紧缩路径使情况变得复杂,尽管2023年预计加息幅度较小,但仍会加剧经济衰退的担忧。美联储正保持价格稳定(控制通胀)和确保金融稳定之间的微妙平衡,以遏制当前银行业崩溃的蔓延风险。

尽管在过去20年中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付出了高昂的金融、经济和社会代价,但尽管对银行业的监管和监督不断加强,我们却忘记了惨痛的教训,重蹈覆辙。

一些共同因素出现在大多数危机特定的国家:

(1)过度失衡造成的经济与金融冲击,例如向非生产领域提供消费信贷;

(2)企业与家庭过度杠杆化,导致利率上升进而违约(信用风险);

(3)流动资金风险(提款超过可用资金);

(4)利率风险(利率上升降低了银行持有的债券的价值,并迫使银行支付的存款相对于贷款的收入);

(5)未经检查的危险银行行为;

(6)监管不力;

(7)资产负债风险管理不力;

(8)借贷投资企业监管机制不健全。

这些相互关联和多维因果的因素非常复杂,因此,无论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还是在景气时期,都加强了对健全的审慎监管的要求。

定期严格压力测试

这就是为什么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对于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以及保护银行的消费者和存户非常重要。

监管条规和执法措施已经到位,防止出现问题,并维护更广泛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除了加强资本适足率和流动资金状况以抵御冲击外,银行还需要定期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持有最低数量的现金或流动资产,以防止意外冲击或提款,例如银行突然发生挤提。在某些情况下,既可以满足对债券等资产损失风险的对冲要求,也可以更好地匹配资产负债。

银行还需要建立可靠与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以检测和减轻任何新的风险活动,或预测即将到来的中断,这些干扰可能由科技的进步、宏观经济冲击或银行丑闻引发。在快节奏的数字化科技时代,风险管理涵盖网络安全控制、反洗黑钱和金融犯罪风险,以及与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风险相关的暴露和压力测试。

总的来说,稳健的审慎标准与法规、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及负责任的贷款,确保了金融领域的弹性和永续性,并增强了银行在极端压力时期持续往前发展的韧力。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优惠原产地证书仅0.07% 马企未善用RCEP便利

(吉隆坡16日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1年多后,马来西亚企业对RCEP的使用似乎低于预期。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4月至今年2月共发放3307张总值11亿令吉的优惠原产地证书(PCOs),仅占对RCEP市场总出口的0.07%,这反映大马企业对RCEP的低使用率。

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的快速调查显示,大马企业通常利用贸易协定来增加贸易,并寻找新市场。

尽管如此,39.7%的受访企业,未利用任何自由贸易协定(FTA),23.1%受访者至少利用1个FTA,其中大多数企业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ACFTA)和东盟货物贸易协定(ATIGA)。

中总与中使馆合作

鉴于RCEP在大马的低使用率,促使中总与中国驻马大使馆合作,展开针对RCEP的影响因素,以及使用RCEP时遇到的挑战和障碍调查。该调查涵盖潜在关切、挑战、效用,以及改善RCEP使用情况所需的措施。

这项调查于去年11月29日至12月30日期间进行,共接获156份回应,涵盖广泛企业类型,其中94.2%受访企业为微型、小型与中型企业(MSMEs)。

中总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今天在2024年“发掘RCEP机遇”研讨会上公布调查报告时说,只有2家受访企业表示正在使用RCEP。

他表示,由于中总会员大部分以国内市场为导向,而且以微型、中小企业为主,因此,这项调的代表性有限。

“然而,这种极低的使用率与投贸部公布的优惠原产地证书数据及马来西亚厂商联合会的调查结果类似。”

企业对关税优惠欠认知

李兴裕指出,尽管厂商联合会的调查有超过三分之一受访企业为大型企业和出口商,惟结果显示,2022年3月实施RCEP后,仅有20%受访企业使用RCEP。

近三分之一受访企业不了解RCEP,其余受访企业对包括如何享受优惠税率等知识的了解也非常有限,是导致RCEP使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没有利用RCEP的受访企业中,59%不熟悉RCEP的好处;其他没有利用RCEP的原因包括不是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49%)、缺乏相关人才(25%)。

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通过商会和媒体获知RCEP,这表明需要加强RCEP觉醒的宣传活动,政府和工商组织需扩大RCEP宣传的覆盖面,使更多企业了解从RCEP中可获得的市场潜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RCEP的内容表示关切,其中63.8%受访企业认为RCEP章节中“关税减免承诺"最重要,其次是“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54.3%)和”电子商务”(42.9%)。

李兴裕建议政府和私人界,尤其是微型、中小企业共同努力,提高RCEP的使用率。

企业盼获咨询服务

为了提高RCEP的使用率,71.4%受访企业建议提供咨询服务和支持,其次是由政府进行针对特定行业宣介(70.5%),以及由业者交流与分享经验(67.6%)。

52.4%受访企业希望RCEP可进一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和关税减免,使RCEP在现有的FTA中更具优势,进而吸引更多企业使用。

调查报告认为,对于出口商及中小企业而言,通过RCEP找到贸易伙伴仍然是一项挑战。

“对于计划出口或希望增加出口量的中小企业,我们需要提升它们的出口能力,因此,制定出口项目和具体的商务对接计划,可以培养新兴出口商的同时,也帮助现有出口商在其他RCEP成员国找到合适的贸易伙伴,从而共享RCEP的红利。”

他说,整体而言,政府需与国内工商组织加强合作,建立一个透明公开及友善的平台,广泛散播关于RCEP的潜在效益、挑战等信息,并提高公众认知。

出席研讨会嘉宾包括中总署理总会长拿督吴逸平、投贸部东盟经济一体化局高级主任苏古玛丽博士、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执行董事拿督翁忠义、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执行长梁志华等。

孙淑强:可助大马经济转型

中国驻马大使馆经商处公参孙淑强指出,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不仅有利于大马更好地借助RCEP东风实现经济增长转型,同时有助于推动马中在RCEP框架下深化经贸合作,进一步释放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潜力。

优化资源配置

他说,RCEP于去年6月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他在研讨会上致词时说,RCEP优化资源配置,释放经济活力。

协定通过关税减让、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为缔约方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他指出,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到了2030年,RCEP将带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增长1860亿美元(约8971亿令吉)。

对RCEP出口8.58兆

孙淑强以中国为例,作为RCEP最大经济体,2022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达12.95兆人民币(约8.58兆令吉),按年增长7.5%;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达235亿3000万美元(约1128亿令吉),按年增长23.1%。

“RCEP增强区域互补,深化产业转型。大马前十大进出口商品主要为中间品,东盟更是中国的中间品首要贸易伙伴,可积极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与其比较优势,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中日韩可助产业升级

他说,RCEP首次将中日韩三国与大马置于同一个自贸安排中,可借此契机积极推动实现日韩的研发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中国制造、东盟组装等的深度融合,助力大马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

他形容,RCEP真正享惠到民,提升企业竞争力。RCEP叠加中国和其他成员已生效的双边自贸协定,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了良好条件。

孙淑强说,RCEP现有15个成员国均在服务贸易上作出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水平的开放承诺,显著提高RCEP成员国市场准入的确定性,增强投资者信心,在当今世界为真正的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注入强心剂。

“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仍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追求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符合包括马中在内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目标;RCEP作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重大胜利意义深远,且仍有巨大潜力可挖。”

他表示,自RCEP生效以来,中国政府积极通过专题培训、政策咨询、经验推广等各种方式引导并服务地方、产业和企业对接RCEP机遇,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自疫情结束后,中国越来越多地方团组借RCEP框架东风来马寻求经贸合作机会,相信今天的讨论也能助力两国企业更好开拓RCEP区域市场。”

RCEP于2022年生效

李兴裕讲解RCEP成立的背景时说,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RCEP的15个成员国分别为澳洲、汶莱、柬埔寨、中国、日本、印尼、寮国、马来西亚、缅甸、纽西兰、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和越南。

大马正式于2022年1月17日批准RCEP,并于2022年3月18日生效。

他表示,2022年,大马在RCEP的贸易中排名第7,与14个RCEP会员国的贸易总额达1兆5400亿令吉,占2023年贸易总额的58.2%(2022年为1兆6500亿令吉,占贸易总额的58.1%),其中出口占比为56.9%。

大马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中国(17.1%)、新加坡(13.8%)和日本(5.9%)。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