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督斯里拉菲兹在公正党的改选中落败后,宣布辞去经济部长的官职,谁将接替此关键职位,激起舆论纷纭。
经济部是希盟于2018年执政时期首创设立的,是为制定政策规划,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机构。
随着拉菲兹的辞职和毅然离去,接下来谁是合适接任人选?
有者认为“政府应委任有才智的技术官僚接任职务,以确保国家经济改革政策的连续性与专业性”,因为只有甄选能掌握专业技术的精英,能有战略眼光,能精准预判,才能优化配置和完善改革的举措。
政治清流被误解
拉菲兹原是具有才智与决策能力的技术专才,个性严谨且沉稳,即有高度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素质,更有求实的理性思维。
然而,就是因为“不喜逢迎”,说话耿直,被人误解为不懂事故、不接地气。
其实,他崇尚理性,数据论说,拒绝权力体系中的“人情网”或“关系网”,并形成一股官场清流,有效提升在党务及政务的治理,帮助促进体制改革的深化。
当然此种不受人情羁绊,正直明察对待事理的“学霸式”官僚,却往往劣于领导,理论与实际脱节,因而变得“孤芳自赏”、“刚愎自用”。
可是,为着实现政治改革与经济建设的目标,不能只有将帅,更要靠一大批技术精英与专家的协助。
体制内外人才兼容
这些技术官僚要有专业素养,即有学历、年轻,还要有强烈的事业感,才能有利于推进制度改革的进程,促进国家治理与政治体系的现代化。
问题是党选只是党内的体制择优,像公正党“烈火莫熄公主”努鲁依莎不就是靠血统的体制内优势当选,此种着眼于从家族中找接班人,难免导致人才发掘渠道越变越窄。
要招揽人才,还须破除制瓶颈,还要探索一套党外人才发掘的举荐机制,应用“体制内外人才兼容”的创新模式,扩大选才面,吸纳体制外的党外专才,才是促进人才畅通的有效制度。
因此,国家领导要有远大视野,要有敢于从体制外招揽人才的胸襟,要有引进智库外脑的胆魄,提高党外人才对社会的参与度,推进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