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为何总延迟退休计划?/史慧娴

虽然任何人应该都会认为规划退休很重要。

但奇怪的是,大多数人似乎仍没有急迫感要去完成退休计划。这是因为大家认为退休似乎是一件还很遥远的事情。

不过,现实是退休问题可能来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其实,“人们不是计划失败,而是没有计划”这句格言,就很好地提醒了我们。  

我们的退休未来现在就需要规划。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退休计划和行动,这样未来才不会出现不乐见的意外。

是什么样的迷思,让我们耽误了计划退休?

迷思1:我一直有缴公积金

国人认为他们的雇员公积金(EPF)储蓄,足以支撑他们度过退休生活。

奈何他们却不知道,大多数人的公积金账户里,并没有足够的储蓄来支撑他们银发岁月的开销。 根据EPF去年统计,多达667万名会员的储蓄少于1万令吉。

此外,一半的退休人员在五年内,就花光了全部公积金储蓄。

假设你在55岁退休并活到75岁(大马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若前5年就用完退休金,剩下的15年要靠什么过活呢? 相信这些数字应该能让你产生急迫感,开始考虑退休计划,并还愿意采取必要的行动,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安逸的退休生活。

迷思2:孩子会照顾我

在过去,年迈的父母在退休后通常会和成年子女一起生活。

然而,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可能会让一些孩子连养家糊口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还要养活家中的老人呢?

在一切充满未知数时,但你当前仍能开始为退休做好准备,为何还要在未来增加孩子的负担呢?

迷思3:我还有时间 

其实这与是否有充足时间有关。

有些人认为现在开始为退休储蓄还为时过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无能为力,因为现在开始已为时已晚。 无论何时开始储蓄,在储备退休基金时,时间和复利的威力,都是你最好的助力。 无论你是25岁还是45岁,在制定退休计划时,迟做仍好过不做。

当然,越早开始,你所拥有的时间就越多。

迷思4:不会真的退休

生活充满了选择。

若你不得不工作到70岁,那确实是没人想要的生活。

不过,如果你是自愿选择工作的,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选择退休后工作是一回事,但为了生存而被迫辛苦工作又是另一回事。

迷思5:退休后不会花太多钱

在人们的想象中,退休后能做到削减开销。

但实际上,若已经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那么调整起来并不容易。 此外,我们生活在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的环境中,医疗费用正不断增加。

现实情况是,即使我们削减每月开支,随着通胀上升,开销金额可能仍与我们目前的开支相同,甚至更高。 为了在经济上有保障的退休生活,人们的心态需要改变。

若你没有充分规划退休生活,很可能会在退休时拥有很少财富或一无所有。 如果我们在工作期间不制定退休计划,可能就会陷入最糟糕的情况。

没动力规划3主因

1. 金融小白

仅仅因为不想学习,就可能会阻碍我们为退休而培养储蓄和投资的能力。

专家经常指出,糟糕的财务决策是退休危机的一大原因。

这也使得退休人士在退休后容易陷入经济困难。

让他们雪上加霜的,就是本身不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就将专业人士管理的养老金取出,并自己随意进行安排。 

2. 一次花光退休金

这是很严重的,因为统计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本地退休人士在头五年内,就花光了在EPF的全部储蓄。

如果一个人将储蓄视为意外之财,而不将其用于投资以获得被动收入,那么很容易陷入退休金耗尽的陷阱。

3. 不感兴趣和缺乏紧迫感

尽管上述退休迷思早被人提出,但人们缺乏认真规划退休的兴趣和紧迫感。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财务目标和退休计划,所以没有一个统一可用的退休计划。

随着大马私人养老金管理局(PPA)努力推广私人退休计划(PRS),本地人现有更广泛的选择来强化他们的退休储蓄。

PRS下有不同的基金可供投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退休目标进行选择。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言论

善用公积金节税/梁仕祥

上一期我的《买股不如钱进公积金》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不少讨论,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这一期,我想进一步补充和厘清一些要点。

我在上篇文中对比了投资标普500指数与公积金派息的回报,并假设标普500的年均回报为10%,长期来看,其复利效果可能远胜公积金。

投资前先自我评估

然而,我想再次强调,股市波动大,投资股票并无保证回报。

所谓的10%回报仅基于标普500指数的长期历史数据,并不代表未来表现。

此外,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做任何投资决策前,务必先自我评估,或咨询专业理财顾问。

适逢报税季,我想补充一个存钱进公积金的好处——节税。

先分享个人经历。作为上班族,我每年3月都会准时报税,然而,当同事们开心地讨论“收到退税了,有笔小钱可以用”时,我却只能沉默不语。这是因为除了正职收入外,我还有投资收益、兼职翻译和专栏稿费等额外收入,这些收入需要申报,因此我不仅无缘退税,还可能需要额外缴税。

后来,我注意到报税表中的减免项目,包括自愿缴纳公积金这一项。

根据规定,自愿缴纳公积金(包括寿险保费和强制公积金缴纳),最高可享有7000令吉的税务减免。

于是,我在报税时填入了去年的自愿缴纳金额,结果我的应税收入大幅减少,从原本需要补缴税款,变成可获得一丁点的小退税额,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享节税派息一举两得

请看以下例子:

从图表可见,若去年自愿缴纳4000令吉公积金,今年报税时可节税240令吉,同时,这笔4000令吉还能享有公积金高达6.3%的派息,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不擅长投资的朋友,如果一次性拿出数千令吉较为吃力,可以考虑每月省下几百令吉用于自愿缴纳公积金。这不仅能有效节税,还能累积更多退休储蓄。

当然,公积金存款在退休前无法随意提取,这确实是个不便。但从长远来看,它能确保退休后的经济安全,让未来更加安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