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延迟退休计划?/史慧娴
虽然任何人应该都会认为规划退休很重要。
但奇怪的是,大多数人似乎仍没有急迫感要去完成退休计划。这是因为大家认为退休似乎是一件还很遥远的事情。
不过,现实是退休问题可能来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其实,“人们不是计划失败,而是没有计划”这句格言,就很好地提醒了我们。
我们的退休未来现在就需要规划。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退休计划和行动,这样未来才不会出现不乐见的意外。
是什么样的迷思,让我们耽误了计划退休?

(示意图/取自pixabay)
迷思1:我一直有缴公积金
国人认为他们的雇员公积金(EPF)储蓄,足以支撑他们度过退休生活。
奈何他们却不知道,大多数人的公积金账户里,并没有足够的储蓄来支撑他们银发岁月的开销。 根据EPF去年统计,多达667万名会员的储蓄少于1万令吉。
此外,一半的退休人员在五年内,就花光了全部公积金储蓄。
假设你在55岁退休并活到75岁(大马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若前5年就用完退休金,剩下的15年要靠什么过活呢? 相信这些数字应该能让你产生急迫感,开始考虑退休计划,并还愿意采取必要的行动,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安逸的退休生活。
迷思2:孩子会照顾我
在过去,年迈的父母在退休后通常会和成年子女一起生活。
然而,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可能会让一些孩子连养家糊口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还要养活家中的老人呢?
在一切充满未知数时,但你当前仍能开始为退休做好准备,为何还要在未来增加孩子的负担呢?
迷思3:我还有时间
其实这与是否有充足时间有关。
有些人认为现在开始为退休储蓄还为时过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无能为力,因为现在开始已为时已晚。 无论何时开始储蓄,在储备退休基金时,时间和复利的威力,都是你最好的助力。 无论你是25岁还是45岁,在制定退休计划时,迟做仍好过不做。
当然,越早开始,你所拥有的时间就越多。
迷思4:不会真的退休
生活充满了选择。
若你不得不工作到70岁,那确实是没人想要的生活。
不过,如果你是自愿选择工作的,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选择退休后工作是一回事,但为了生存而被迫辛苦工作又是另一回事。
迷思5:退休后不会花太多钱
在人们的想象中,退休后能做到削减开销。
但实际上,若已经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那么调整起来并不容易。 此外,我们生活在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的环境中,医疗费用正不断增加。
现实情况是,即使我们削减每月开支,随着通胀上升,开销金额可能仍与我们目前的开支相同,甚至更高。 为了在经济上有保障的退休生活,人们的心态需要改变。
若你没有充分规划退休生活,很可能会在退休时拥有很少财富或一无所有。 如果我们在工作期间不制定退休计划,可能就会陷入最糟糕的情况。
没动力规划3主因
1. 金融小白
仅仅因为不想学习,就可能会阻碍我们为退休而培养储蓄和投资的能力。
专家经常指出,糟糕的财务决策是退休危机的一大原因。
这也使得退休人士在退休后容易陷入经济困难。
让他们雪上加霜的,就是本身不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就将专业人士管理的养老金取出,并自己随意进行安排。
2. 一次花光退休金
这是很严重的,因为统计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本地退休人士在头五年内,就花光了在EPF的全部储蓄。
如果一个人将储蓄视为意外之财,而不将其用于投资以获得被动收入,那么很容易陷入退休金耗尽的陷阱。
3. 不感兴趣和缺乏紧迫感
尽管上述退休迷思早被人提出,但人们缺乏认真规划退休的兴趣和紧迫感。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财务目标和退休计划,所以没有一个统一可用的退休计划。
随着大马私人养老金管理局(PPA)努力推广私人退休计划(PRS),本地人现有更广泛的选择来强化他们的退休储蓄。
PRS下有不同的基金可供投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退休目标进行选择。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公积金缴纳率应调高?/江振鸿
为了确保雇员公积金局会员在退休后拥有足够的储蓄以应付日常开销,华社研究中心日前建议政府将公积金总缴纳率提高至30%,这一建议让雇主和雇员都感到“心惊胆战”。
目前,雇员的缴纳率为月薪的11%,而雇主则为12%(月薪超过5000令吉)或13%(月薪少于5000令吉),总缴纳率为23%或24%。若将这一比例提高至30%,差额应由谁来“承担”便成为关注焦点。
若由雇员承担,意味着雇员缴纳比例需提高。然而,以当前多数会员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并不现实。
许多人之所以退休金偏低,除了多次从公积金账户中提款外,根本原因是收入偏低,导致每月缴纳金额本就有限。
再者,部分会员除了理财不当,更因收入有限而无力建立紧急储备金,只能在突发情况下动用公积金,加剧了日后退休存款不足的风险。
提高雇员缴纳率,虽是为其未来着想,但对一个月月入不敷出的打工族而言,又怎有心思考虑遥远的退休生活?其当下面对的“钱不够用”问题,才是最迫切的现实。
提升整体收入才治本
若由雇主承担,意味着提高雇主缴纳比例。在当前经济充满挑战的背景下,包括最低薪金调高、政府补贴合理化,以及国际层面的不确定性(如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无疑是“杀鸡取卵”。
企业若撑不下去,雇员连眼前的温饱都难保障,遑论退休金问题。
因此,要真正解决退休储蓄不足的问题,应从提升雇员生产力、改善营商与投资环境,以及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着手,进而提高整体收入水平,才是治本之道。
至于华社研究中心提出的另一建议,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倒是值得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不仅有助于缓解劳动市场人力短缺,也让雇员有更多时间累积退休金。
尤其某些行业,临近退休的员工正处于经验与技艺的巅峰,过早退休将使企业蒙受损失。
因此,让有能力者继续工作,既利于个人财务规划,也对整体经济发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