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大基建时代结束了/安邦智库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二十多年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于高过绝大部分国家。数据显示,200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为8%,2008年上升至13%,2016年高达24%。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2002年8%的占比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比例的2倍,2006年更提升到了将近5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就已位于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应比例的95百分位以上;到2009年后,更是快速提升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相应占比的95百分位之上,之后仍然在持续攀升。

换句话说,在2009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

这说明,要减少基建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路径的依赖实在不容易。然而,今年中国中央当机立断地踩住基建投资,特别是地方基建的急刹车,不是因为已经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替代路径,而是因为恶劣的形势所迫。

地方债务危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了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真的养不起这些大基建了。已有研究证明,中国很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根本不能产生现金流。

现在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巨量的存量基建接下来要怎么办,这真是个大问题。

抑制冲动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抑制上马项目的冲动。今年以来,中国中央加强了项目审批程序,暂停了不符合要求的地铁、有轨电车、高铁等建设项目。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地铁建设要满足GDP超过3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基本要求。今年,北京11号线二期缩短了里程,深圳14号线停止启动;2023年跃升为文旅顶流的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仍未受理。

具体来看2023年哈尔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3253.5亿元和广义财政收入364.5亿元之比,已经达到了89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上马大基建项目?

维修周期到

其次,基建的大维修周期已到来,涨价并不能解决大基建未来可持续营运的问题。近期,高铁涨价、国道重新开始收费都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全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本轮高铁涨价,有地方过紧日子、国铁本息偿付高峰期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从去年开始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从2007年开始中国高铁动车大规模交付,如今这些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铁路维修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0%以上,但中国国内目前的维护费用只占到总投资的2%—3%,与发达国家存在10倍的差距,后续还需周期性的大投入。

与此同时,中国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面临着已经到来的维修周期问题。根据该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不仅如此,中国一大批城市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正在集中进入老化期,一些最先建设地铁的城市也面临着地铁维修周期的问题。

从基建过度建设和地方财政债务的关系来看,一些城市、特别中西部城市是举债建设,未来估计还要借贷维修营运。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名家专栏

保守主义消费文化兴起 美国制造业料回归/安邦智库

特朗普政府的行业政策,是保守主义行业政策体系的一个分支。这是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发育成熟,扩展蔓延,体现在行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一种反映。

所以只要有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存在,那么在保守主义文化潮的冲击下,保守主义的行业政策和消费形态就一定会出现,并且整个世界将会看到它的到来。

特朗普政府的保守主义行业政策并不确定,有着异常粗糙的政治皮肤,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甚至连精确解释,都难以做到,因为知识分子群体并不站在特朗普的一边,他在美国社会中缺乏一个关键的、有说服力的支持群体,根本无人为他做出解释。

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将制造业回归美国,等同于中产阶级复兴的保守主义目标。各种视频四处飞舞——肥胖的美国人坐在缝纫机前,笨拙地在缝制牛仔裤。当然,在生产线上痛苦地拧螺丝的美国人,也是逗趣视频常见的景象。

实际上,制造业回归美国是有可能的,只是这种制造业并非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而是高科技制造业,拥有各种智能化的设备。那么这种高科技制造业可以解决乡村的“红脖子”的问题吗?

答案,当然可以而且方法简单。这就是世界各国都在使用的转移支付、福利保障以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解决方案其实是可靠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的运作以及充足的资本支持。只要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基础被真正夯实,那么这些就是能够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价格。保守主义的行业政策,无可避免的会因行业的重组而带来价格上涨的问题,其实适当的价格上涨并不是大问题,在美国而言,4%左右的价格上涨就不是大问题,关键是收入水平能够同步上涨,换句话说要有相对理想的经济增长;而要确保收入水平的同步上涨,就必须确保充分就业,当劳动力供应紧张之际,全社会收入水平的上涨就会得到确保,并且相对容易实现。

阻止移民

对于特朗普而言,最显而易见的方法就是推动制造业回归,同时阻止移民,这样劳动力供应自然紧张,收入水平的上涨就会容易实现,尤其是加以减税措施的配套,那就更是如此了。

其实,保守主义的行业政策,最核心的部分是保守主义文化,它受到文化的催动和左右。保守主义行业政策的成功,需要仰赖保守主义文化,尤其是要以保守主义的消费文化作为基础。没有保守主义消费文化的支持,就不大可能取得成功。

现在的美国,保守主义的消费文化,的确正在兴起,这有利于保守主义行业政策的实施,但显然这还需要时间的配合,因为文化总是需要时间来养成的,所以特朗普政府的保守主义行业政策,目前依旧显得过于激进,它出现某种回缩和修正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保守主义的行业政策,已经成为趋势,甚至根本就是美国两党的共识。

过去民主党就多次提出,要推动美国提高关税,从佩洛西到奥巴马,甚至桑德尔斯,很多民主党大佬都曾经慷慨陈词,要求美国提高关税。今后的美国一定将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演进,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但方向并不会出现改变。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