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弘扬楞严深义
佛教电影《首楞严演义》全球首映
佛陀经教电影《首楞严演义》日前选在我国作全球首映,当天共举行3场播映会,皆获得良好反应。特走访影片的监督德一法师、尊胜佛学会导师郑水吉居士,以及尊胜佛学会顾问及讲师,在片中出演的宏博法师,通过访谈让读者了解这部难能可贵的佛陀经教电影《首楞严演义》的拍摄因缘。
这部佛陀经教电影长两个半小时,由中国福建宁德瑞迹寺众筹资金出品。因此首先请教来自瑞迹寺的德一法师分享(她也是该片的电影监督),其师父性龙法师要将《楞严经》开拍成电影的因缘。
德一法师表示,其师父性龙法师出家时就听闻过《楞严经》的殊胜,一直很想有机会去深刻理解《楞严经》的内容与修持次第。几年前,性龙法师来马来西亚的东禅寺参与法会帮忙,恰巧当时多年来一直推动《楞严经》的郑水吉居士,在东禅寺主办“楞严经研讨营”,性龙法师心里很欢喜,难得因缘很想参与,于是向当时的东禅寺主持申请,几经辛苦才获批准。
“师父深感《楞严经》的特殊,他回中国后也开始办“楞严经研讨营”,四处弘扬楞严经》,全国各地不断赶场,一场接一场。”
郑水吉居士补充,当年性龙法师办的“楞严经研讨营”,是用投影机来教学,非常的辛苦,以致弄坏了眼睛。
性龙法师教导的“楞严经研讨营”基本上参考自郑水吉的版本。因此一旦郑水吉的教授内容与教材有所更改与更新,就会马上分享给性龙法师。早期郑水吉也常过去中国协助讲课,为性龙法师打气,将中国当成半个家。
性龙法师办的“楞严经研讨营”课程也是10天,他也曾到马来西亚授课。
因缘成熟 拍成电影
什么因缘会导致性龙法师将《楞严经》拍成一部电影?
德一法师:“性龙法师早前有一位同学来上‘楞严经研讨营’的课,觉得有理解上的难度,于是师父就画一些图画来表达,对方表示这有助于了解,当时师父心里就有了想法:他日若因缘成熟,要以影像(电影)来弘扬《楞严经》。”
佛教讲因缘,结果没想到,几年后因缘就成熟了。
2010年,性龙法师在瑞迹寺办“楞严经学院”,让全国各地的僧众或大众来学习。2012年,果来法师(在电影中饰演佛陀)过来上课,觉得很受用。当时性龙法师向他表示想以电影方式来弘扬《楞严经》,结果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果来法师后来认识了有丰富拍电影经验的导演张迪,并将他介绍给性龙法师,因此开启了将《楞严经》搬上银幕的因缘。
剧本由导演张迪撰写,共改了3次。导演还特地参与“楞严经研习班”,借此了解《楞严经》的义理,以加强对影片的理解。


艺术接引 功能彰显
佛教电影《首楞严演义》前后共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由于性龙法师感谢当年在马来西亚修学《楞严经》的因缘,因此决定将电影的全球首映选在马来西亚,过后才在中国、台湾与新加坡公演。
询及德一法师《首楞严演义》经费的来源。“经费是通过众筹,由于是古装片,服饰方面要花较多的费用,幸亏中国当地有服装商赞助,马来西亚也有居士发心提供印度服饰,省了不少的费用,但整部影片也花了近300万人民币(约150万令吉)。”
片中演员主要是中国演员,很多演员来自演艺学院,因此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演出经验。
打算拍完整部经典
来自马来西亚的宏博法师是少数的马来西亚演员之一。因此询问他对拍戏演出的感觉?
他笑言虽然以前有参与过一些演出,但这是他第一次拍戏且扮演蛮重要的角色,有压力也很有趣味。
宏博法师说:“《楞严经》共10巻,本片其实仅拍了50分之一,据知性龙法师打算将整部经典拍完,这是个无比庞大的工程。目前这部是讲述《楞严经》起源的因缘而已。”
拍摄过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德一法师表示主要是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取景。(电影主要有两个场景,一在福建,而有关印度的背景则选在西双版纳)。由于西双版纳是南传佛教的重镇,在租借场地与沟通上有些难度,不过最终问题皆一一克服解决。
千人观赏传播广泛
关于影像如何呈现深涩的经典法义?郑水吉居士表示,剧本若全依据经典本意会深涩难懂,为吸引观众,会穿插一些轻松与搞笑的氛围,让影片添加一些趣味,但又不至于影响内容。
德一法师表示由于信赖导演张迪,只是在旁跟进,适度的提供建议。“大家都有共识,就是要将这部电影拍好!”
对于电影弘法的功能,弘博法师说:“用艺术传扬佛法的效果其实很大,像‘楞严经研讨营’上课最多两三百人,但今天的3场播映就吸引近千人观赏,其传播力度很大,可扮演接引的功能。尤其对不懂佛经的人,你叫他来听经他没兴趣,但要是看戏,他或许会有兴趣,电影已成为一般人的最佳娱乐。”
弘博法师表示目前已向国内的电剪局申请,等待审批,希望他日可在国内的院戏上映。德一法师表示在中国也同样在等待公映号,以期能在中国的院戏与观众见面。
精简分享《楞严经》重点德一法师:
《楞严经》讲心、讲心识、心识与宇宙的关系。
宏博法师:
被誉为一部“佛教小百科全书”或“小三藏”,有很清楚的修行次第。
郑水吉居士:
经里讲的“五十阴魔”,对走火入魔描绘细腻,对“附佛外道”是一面好的照妖镜。
●导演张迪首映后的祝福(微博留言)佛陀经教电影《首楞严演义》在马来西亚站之全球首映,今天圆满完成了。3场观摩,接待了千余观众。据说,现场很多仁者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宗教(佛教)情怀、信仰(心性)之力,是能够融通历史人文、化解善恶曲直的,这只是刚刚开始,弘法利生的本分之事,还任重而道远。
吾辈加油。
慢心作祟

看到佛菩萨的示现,能坚定自己的信心,提升自己的精进心的话,这算是好事。
图/文:明吉法师
曽经在一次参访某海外大道场时,遇到其信徒向团友炫耀自己在焰口法会时看到佛像眨眼,非常兴奋地问我们有没有看到?本来佛菩萨示现是给修行人一个鼓励,以启发或坚定其信心,自有其感应的道理。然而,像这位信徒不断地向别人宣说的心态及表情,显露了他沾沾自喜及傲慢的心态。
从佛教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净土宗的祖师慧远大师修持般舟三昧,难修能修,曽于定中亲见阿弥陀佛三次,但是他老人家秘而不宣,直到临终时,为了怜悯众生,欲为大众增上信心,才宣说此事。
该道场也有信徒说曽看过佛像转身等感应事迹,惟其开山老和尚却说自己常住在寺院数十年却一无所见。我们平心而论,难道这些见相著相的信徒的修行会比老和尚高吗?虽然,我们没有法眼或者慧眼知道他们的境界,但是从一方是傲慢自喜地炫耀,而另一方却谦虚自己的平凡,就可以判断孰胜孰劣了。
如果这些信徒在看到佛菩萨的示现后,能坚定自己的信心,提升自己的精进心的话,这算是好事,反之,到处炫耀自己所见,那也只不过是慢心作祟,还不如看不见来的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