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巴基斯坦冲突多人死 特朗普:希望尽快结束

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的建筑在印军空袭中损毁。

特朗普
(新德里7日讯)印度7日凌晨对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导弹袭击,造成多人死亡,巴基斯坦声称已击落2架印度战机和一架无人机进行自卫,联合国秘书长则是呼吁两方克制。
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对此次事件表达遗憾(It's a shame),表示希望能尽快结束。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6日在白宫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存在已久。
特朗普说:“真遗憾。我刚听说了。从两国的历史来看,我们知道这迟早会发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持续了很多年,数十年,甚至好几个世纪。我希望这场冲突能够尽快结束。”
印度驻美大使馆表示,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已在袭击后与美国务卿卢比奥通话,简报相关行动。卢比奥则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称,正在密切监视两国局势,并持续与双方元首接触,“迈向和平解决”。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说,古特雷斯“十分关切印度跨越印巴控制线(Line of Control)、跨越国界发动军事行动一事。他敦促两国展现最大程度的军事克制。世界承担不起印巴之间的军事对抗”。
【灼见】印度为何无以为继?/霍咏强
龙象之争:专政世界工厂vs最大民主政体,是西方媒体近年来最热衷的叙事题材之一。
印度作为后起的新兴国家,被视为最有能力赶上中国。美日印澳四方对话,更成为压制中国的关键组合。然而,特朗普上台已经令美国各个联盟摇摇欲坠,没想到一场印巴空战,竟然令两者的直接比较,变得遥不可及。
过去两星期最热门的话题离不开中国战机和导弹的神乎其技,甚至成为网红“飞机打下来”的恶搞神曲。当然,大家更明白印度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不在于武器不够先进,而是中国空战反击系统已经成熟得可怕。
如果说此前还有人研究假如台海发生冲突,战况会如何发展?在这场空战后也变相告一段落。
恐怕只要中方说一句“台湾政权越过红线,北京准备武力封锁台湾”,估计岛上能跑的都跑了,留下来的也没啥信心硬扛,仗也不用打了。
信心比结果更重要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印度,打输了?也要庆祝10天,面子工程必不可少,这也证明对印度人来说,信心比结果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是自己做得不对的。
这次印度借着一宗非常可疑的恐怖袭击事件,空袭巴基斯坦作为报复,本质上就算不是贼喊捉贼,也肯定是借题发挥。
原先估计,印度军事实力占尽上风,巴方还击能力极为有限,就算不会像以色列摧残巴勒斯坦,至少可以仿效欺凌黎巴嫩,予取予求。岂料计划完全落空。这是小看了巴基斯坦?还是高看了自身的能力?
显然后者更接近现实。在吃了巴基斯坦的一记闷棍之后,想要追上和中国平起平坐的期望,变得不切实际!
表面上,印度的经济增长非常亮眼,从2014到2024年囯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逾倍,从2万100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4万4000亿美元,这种成绩在印度历史上,有谁能做到?
所以印度人相信莫迪、赞颂莫迪,绝不是假的。从建污水处理厂、搭建全民医保、废除落后的法律条文、废钞打击腐败,到以统一的印度教意识形态实现国族再造,从而改变外界认为印度不是一个团结国家的印象。
中美对抗印度尴尬
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对抗,西方国家主导的产业链从中国向外转移。但印度也因此陷入尴尬境地。如果印度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以本身的资源动能,远在东盟各国之上。
但问题是,印度一开始就被美西方选择作为围堵中国的棋子,在重组产业链的过程中,当然也不可能和中国靠得太近。而印度本身潜在的民族和阶级优越感,也阻碍了印度与中国发展成为更良好的友邦。但在极端主义高涨的国际环境下,现在并不是乘风破浪的好时机。
澳洲有研究发现,表面上印度生产总值一直保持高增长,甚至超过8%,这几年超法赶英,并高调发展制造业。
但是在工业产值的提升上,却只能维持在4至5%,令工业制造在囯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在过去20年几乎没有增长,一直维持在15%的水平。对一个新兴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健康。
许多跨国企业推行“中国加一”政策,实现生产线多元化。印度凭借庞大的年轻人口、较低的成本,被视为较为亲西方的经济体,因此有潜力受益。
4年前,莫迪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制造业激励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将工业制造在经济中的占比提高至25%,挑战“中国制造”。但印度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虽然青壮年人口多,但他们缺少制造业所需的高素质工人,加上欠缺基础设施支撑。
经过4年“激励”后发现,从企业到政府效率低下,行动缓慢,津贴既不及时发放,甚至借故取消。究其原因,就是高估了财政能力和外在经济震荡。最近甚至准备终止计划,也拒绝了一些参与企业要求延长执行期限的建议。
虽然印度实施西方民主选举制度,但社会极不公平,种姓制度至今在生活中影响巨大,围绕着种族形成“精英印度”群体。随着平等意识真正觉醒,底层民众对腐败、特权开始兴师问罪,印度将会面临多少社会动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