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果农公会建议 注明榴梿产地防假冒

(槟城6日讯)槟州果农公会与成功农民合作社联合呼吁相关执法与监管单位,正视市场上榴梿来源不明与外国榴梿混入本地市场的问题,以免损害我国榴梿品牌声誉及本地果农利益。
槟州果农公会会长纪京华指出,近期有会员反映,非榴梿季节期间,市面上仍有大量榴梿以低价促销,令人质疑其来源与品质。
“有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宣传‘A级猫山王每公斤18令吉’、‘B级猫山王每公斤16令吉’,远低于本地榴梿在旺季的正常批发价,即每公斤35至50令吉。”
他说,这些价格异常低廉且未清楚标明产地的榴梿,可能被不负责任的商贩冒充为本地榴梿贩售,一旦发生食安问题,受影响的反而是本地果农。
“多年来,本地果农致力于推行良好农业规范,确保农产品安全可追溯。若遭不良分子破坏,将令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甚至蒙受被指违规使用农药的误解。”
他指出,中国游客近期大量涌入槟城,不法商贩趁机高价售卖进口榴梿,混淆本地优质榴梿的市场形象,影响槟城榴梿的公信力。
“我们也接获消息,有无良出口商伪造产地文件,将含有农药或重金属的外国榴梿非法出口至中国,一旦被揭发,将重挫马来西亚榴梿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为保障本地果农利益丶食品安全以及维护产业声誉, 槟州果农公会联合成功农民合作社,建议政府采取4大措施,包括标示榴梿原产地,所有售卖榴梿须明确标示其来源,注明是本地或外国榴梿。
与此同时,农业局也计划将“浮罗山背榴梿”注册为地理标志,作为浮罗山背地区榴梿的专属名称,保障槟城榴梿的品牌权益。
农业局槟州副主任阿旺依法祖表示,政府无法全面控制市场行为,但注册专属名称后,园主应自律,确保不将外地榴梿冒充为浮罗山背出产。他也鼓励果农注册榴梿克隆品种,以确保品种合法来源,并强化果园管理制度。
体验大马节在北京引热潮 3天料创收300万

罗维坚
(北京18日讯)正在北京举行的“体验马来西亚节”吸引逾50家马来西亚企业参展,展示地道美食、热带水果及文化工艺品,预计可带来300万至500万元人民币(约300万令吉)的总收入。
这次活动由中国马来西亚商会(MAYCHAM)、丰台区政府及马家堡街道办事处联办,并连续3年获大马驻中国大使馆支持,于上周五(16日)至今天在北京丰台区马家堡街举行,已成为大马与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建立联系的重要平台。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指出,每位参展商每日可赚取2万至3万元人民币,取决于其产品类型。
“在超过50个展位及周末人流很高的推动下,3天总销售额有望轻松达到300万至500万元。”
今年的亮点是大马著名的猫山王与黑刺榴梿,以及椰浆饭、印度煎饼、咖喱角与拉茶等热门地道美食。
其他深受欢迎的展品包括马来西亚传统糕点及甜品,以及时尚生活产品如峇迪鞋及榴梿制品等。
访客也能欣赏马来传统舞蹈Joget及传统舞狮等现场文化表演,进一步展现跨文化交流的魅力。
大马驻中国大使拿督诺曼莫哈末致开幕词时说,这项活动反映两国人民关系不断深化及贸易关系增长。
榴梿成为焦点
“看到我们的国宝榴梿在丰台成为焦点,令我感到非常欣慰。
“仅在2024年,马来西亚出口至中国的榴梿已达4017万元人民币,中国也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
他补充,中国也在2023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出口总额达380亿6000万元。
此外,大马驻华大使馆(农业)一等秘书茜蒂祖丽安娜指出,大马共带来超过150公斤猫山王及60公斤黑刺榴梿,以及120公斤黄梨及80公斤山竹,以在美食节上展示。
“这次我们不是来销售,而是为了向中国消费者宣传、教育及介绍马来西亚热带水果独特之处,特别是我们的榴梿与泰国榴梿、越南榴梿的区别。”
另一方面,大使馆参赞努鲁胡达提到,自体验大马节创办以来,大马妇女协会就一直积极参与。
“今年我们带来更多的椰浆饭和中国少见的炒牛肺。目前最受欢迎的是咖喱角,我们也安排现场烹饪环节,让参观者有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