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价2年新高
(纽约3日讯)全球粮食价格4月升至两年高点,表明关税不确定性开始对贸易构成压力。
联合国一项追踪食品原料成本的指数升至128.3,较上月上涨1%,达到2023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尽管影响需要时间才能传导至超市,且该指标仍远低于2022年的峰值,但这一走势暗示在食品通胀有所缓解后,未来可能再度上涨。
“汇率波动影响了全球市场价格走势,而关税政策调整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表示。
FAO经济学家莫妮卡·托托娃指出,各国可能通过囤积商品来减少美国关税引发针锋相对关税升级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推高了部分产品的短期需求。
其他供应问题也推高了谷物、肉类和乳制品的价格。粮农组织表示,作为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的小麦供应趋紧,导致小麦价格小幅上涨。
乳制品价格环比上涨2.4%,主要受国际黄油价格推动,后者因欧洲库存下降而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食品供应和价格通常受天气影响,但今年早些时候就有关于波动性进一步升温的警告,主要由于美国关税措施及其贸易伙伴后续的报复性行动。
尽管部分关税已暂停90天,但最近几周政策反复已使全球食品市场持续动荡。
“我们一直对各地的干旱情况感到担忧,”莫妮卡·托托娃表示,但贸易政策将如何发展“以及各国将如何采取报复措施,这仍然是一个重大因素。”
BIMB:多重挑战笼罩 部分经济目标或难达成

(吉隆坡23日讯)财政限制、官僚体制拖累,加上球宏观经济陷入逆风等,种种不利因素已成拦路虎,大马恐怕难以实现部分经济和政策目标。
BIMB证券研究通过报告表示,该机构已分析大马多项发展蓝图,虽然整体上有取得明显进展,但部分计划已陷入“不可能达成”的境地。
该机构在报告点出,在经济增长的表象下,劳动力、能源和粮食安全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都在加剧。
“政策目标虽高,但政府执行能力仍不均衡,尤其大多计划是在疫情前所定下,至今仍为对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而做出调整。”
我国目前正处于第十二大马计划的最后一年,政府也曾在2023年中期检讨时,把有关计划的拨款,从原定的4000亿令吉,上调到4150亿令吉,以尝试追回因疫情而偏离的目标。
政府随后相继推出多个经济大蓝图,包括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以及国家能源转型计划(NETR)。
1万充电桩目标或落空
BIMB证券研究指出,2025年设立1万座电动车充电桩的目标,恐怕是最有可能落空的计划之一。
须知,截至2024年底,该项目仅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目标。
“尽管政府正加速部署,但安装成本高昂,及电网容量限制等挑战,有必要即刻解决,才有希望实现2025年的目标,确保电动车基础设施能在全国普及化。”
净能源方面,大马的进展也落后于其原定的雄心壮志,特别是全国再生能源装载量已达25%,但其产电只占全国6%。
“这反映出了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整合与使用不足的问题。”
此外,目前大马稻米自给率只有56%,远低于2025年目标的75%,可以说没有如预期的推进。
BIMB证券研究表示,考虑到目前的生产限制,该目标实际上相对“不现实”,并凸显出加强政策支持投资、提高生产力及强化粮食安全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