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黄家和:两者非零和博弈 国旗扣章与课纲改造能共存

(吉隆坡28日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指出,若指国旗扣章只是形式,那课纲改造就是内涵,两者没有厉害冲突、也不是零和博弈,两者能够共存与互补。

黄家和在脸书贴文说,教育部去年开始推动昌明大马世代GenMadani活动,灌输昌明爱国情操、团结互助精神,这是对孩子们的思想塑造。

他说,2个月前在森美兰回教理科大学,看到了GenMadani孩子的精湛演出;教育部特别安排马来传统鼓、印度鼓、24节铃鼓、华中铜乐队的表演,多元就是美、团结就是爱。

针对学生佩戴国旗扣章的课题,他黄家和今日在脸书贴文说,教育部了解佩戴国旗扣章或会加重家长负担的担忧,所以教部每个学生分配2枚国旗扣章。

针对指教育部为何不省下这笔钱,做其他硬软体的提升、或提升学生福利的提问,黄家和重申,这也不是零和博弈。

“我们去年拨出2亿8400万作为四年级以上孩子的购书券,不分种族、宗教、家庭背景,人人皆有。

“今年拨出7亿9100万,给予孩子作开学援助金,马来同胞的孩子150令吉、华裔同胞的孩子150令吉、印裔同胞的孩子150令吉。

他说,教部今年也拨出8亿6900万令吉,作为赤贫孩子的早餐计划拨款,让贫苦孩子能够有更好的营养早餐。这许许多多不是给了国旗扣章都会被除掉,绝对不是。

免费扣章未加重负担

黄家和坚称,教育部长法丽娜和我一样都是有孩子在政府学校读书,对孩子的教育都有共同的话题;并称他们不是坐在冷气室做政策的人,绝对会从孩子方面思考。

“开始时,有朋友说这会加重家长的负担,这教育部了解,所以我们每个学生分配两枚国旗扣章。

“亦有朋友说,只免费两2个,其他制服怎么办?这教育部也知晓,所以安排分配的,是扣章、不是缝制徽章,一个每天使用、一个充作后备。”

此外,他形容,也有朋友说,扣章或会在运动时会擦伤孩子,他因此问了女儿,带了巡查员的扣章两年,有擦伤过吗?还好、女儿说没有,不然我会比任何人心疼。

他直言,目前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佩戴国旗扣章,就能够彰显爱国情操、或者让孩子更爱国吗?提出的许多的质疑,是佩戴国旗扣章,过于表面和形式化。

他宣称,更有建议说,教育部应透过教育课纲,真正从教育角度、提倡爱国团结精神。

扣章与教育非零和游戏

黄家和补充,也有人质问教育部没有更好的事情做吗?对此他表示绝对不是。

“大家可以对国旗扣章提出质疑,但也不能否定,佩戴国旗扣章有其意义、佩戴国旗扣章与教育工作,并不是零和游戏。

“近几年国家面对种族和谐问题,就连城市翻新法案、首相10年任期,这与种族无关的课题,都会被有心人士从种族角度炒作。我们要如何教导孩子们,为作为大马人感到自豪;我们要如何教育孩子致力团结在大马的旗帜下。”

他说,在2027年教育课纲要打造的是一批能够以大马人自豪的孩子,以及都能够团结和谐、成为国家未来的领袖。

他强调每一项政策,自有褒贬,涉及民众的孩子,也影响他的孩子;他感恩认同和鼓励我们教部的朋友,也珍惜每一个不认同的留言;我们

黄家和重申,教部或做得不完美,但会继续尽能力去做。

 

 
 

 

反应

 

言论

扣章难扣人心/章龙炎

教育部从4月21日开始,在所辖学校推行学生佩戴“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扣章的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立意虽高,恐难达效。

此措施公布时,已引发舆论热议。最大争议,在于佩戴国旗扣章是否真能激发爱国情操。针对质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回应称,邻国早已推行类似做法,既然我国教育部还免费提供,学生佩戴即可,何必大惊小怪。

据我所知,即使有国家规定学生佩戴国旗标志,也极少像我国这样一刀切地广泛推行。至于所谓“邻国已落实”的说法,尚无具体根据。

退一步说,即便属实,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是否合宜,值得思考。

教育部“免费提供”的说法,表面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谁都知道,这笔开支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承担。

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

“又不是麻烦的事”这句话,更令人玩味。如果教育部确实认为佩戴扣章可以有效培养爱国情操,那理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若目标重要,即使再麻烦,学生也该执行到位,不能一面说“教育”,一面怕“麻烦”。

首相这番话,透露出的并非对爱国情操培养的信心,倒更像是对质疑声音的急躁和不耐烦。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佩戴国旗扣章来激发爱国情操,本就是个伪命题。这种做法实际上忽视了许多更深层、有效的爱国教育方式,如歌曲(包括国歌与爱国曲)和影视作品等。

以我在政府学校的求学经验为例,周会上升旗、唱国歌,确实对激发民族认同感有帮助。但这也有前提:学生必须记住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不少爱国歌曲在广播电视上日复一日地播放,有些旋律至今仍能哼唱。政府何不重新筛选部分经典爱国歌曲,在国营电台与电视台定时播送?

无论是歌曲还是影视作品,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长期熏陶人心。但即使如此,成效仍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正如有人曾说:“我爱马来西亚,可是马来西亚爱我吗?”

这类感慨,虽有将国家与政府混为一谈之嫌,却也反映现实中政府政策对国民认同的实际影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往往也是对政府施政感受的折射。

执政者固然有责任维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有义务凝聚人民的归属感。但若对公众合理质疑置若罔闻,甚至视之为挑衅,其实是在混淆“爱国”与“护政”的界线。

安华回应佩戴扣章争议的态度,延续他一贯的“模糊战略”。他并未正面回应佩戴是否能真正激发爱国情操这个根本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民早已熟悉类似政策“一时热”的循环,三分钟热度,终归冷却。

更矛盾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还强调:学生若未佩戴扣章,将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话什么意思?若无惩罚,何不坦然鼓励学生自愿佩戴?这才是真正的“不是麻烦的事”。况且,强扭的瓜,终究不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