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每位学生完成学业 教育改革聚焦6领域

2023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PPPM)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培养21世纪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标志着国家在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
教育总监阿兹曼指出,教育部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并将继续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特别是中学阶段的辍学问题。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阿兹曼指出,大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并使教育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
“根据教育蓝图框架,改革重点聚焦六大核心领域:课程干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巩固国语和英语双语教育(MBMMBI)、数字教育、学前教育协调以及技职教育与培训(TVET)。这些改革旨在优化教育体系,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教育改革与大马昌明愿景紧密对接,注重可持续性、福祉、创造力、尊重、自信和仁爱等核心价值,致力于培养全方位、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改革任务小组主要举措包括:
1.课程干预:
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弥补学习差距,减少辍学率。
2.STEM教育:
通过各类项目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
3.数字教育:
实施《数字教育政策(DPD)》,推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4.语言能力提升:
确保学生能够流利使用国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提升沟通能力。
5.学前教育协调:
加强学前教育的协调与资源整合,确保儿童早期教育质量。
6.TVET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提升其与经济需求的紧密契合度。
多策略降辍学率
2023年,教育部在扩大教育机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学高年级(高中)入学率从2022年的89.97%提升至91.65%,虽未达100%,但已经有所改善。
在学前教育方面,教育部通过扩展119个学前班和提供学费援助,使5岁及以上儿童的注册率从88.81%增至90.67%。
与此同时,TVET的注册率从2022年的10.37%提升至10.5%,并且技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9.38%。
教育部的多个策略有助于提升中学入学率并降低辍学率。例如县教育局(PPD)主办的“关怀访问计划”和“早餐计划”为学生提供支持,家长和教师协会、公司资助的奖励计划促进学生参与,州教育局举办的研讨会和工作坊有助于数据协调和管理策略的制定。
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大马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识字与算术计划》(PLAN)已经扩展至所有小学,提升了学生在国语、英语和数学方面的能力。2023年,93.50%的学生成功获得SPM文凭,较2022年提高了1.90%。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KBAT),教育部推行了多项创新措施,至2023年,98.65%的教师在基于KBAT的教学方法中取得了良好成绩,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技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38%
在技职教育方面,教育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技职学院(KV)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9.38%,充分证明了TVET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教育部还正在开发新兴领域的课程,如工业4.0、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氢能技术,确保技职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始终保持一致。同时,教育部还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双元制培训项目和行业合作,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我国中学阶段的辍学问题依然严峻,2023年约6.37%的中学生未能完成学业。辍学原因多样,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交通问题、学生兴趣缺乏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学生常因家庭经济压力或交通不便而放弃学业。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发布具风险辍学学生管理指南(GPMBC)并推出展现自我卓越模块(SUDI),帮助学校识别和管理高风险学生。此外,教育部还提供助学金、教材和食物补助,特别是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针对偏远地区的学生,教育部推出了K9及K11特别模式学校,为学生提供从小学到中学的完整教育,减少地理距离对学业的影响。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支持和职业规划辅导,教育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动力。
教育部通过多方措施致力于减少辍学率,确保更多学生能够完成学业,为马来西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资讯)
薪资高低牵连甚广/胡逸山博士
上篇开始评论前国家银行行长指出本地薪资普遍低迷问题,谈到资方和劳方对此可谓各执一词,双方连沟通都很有问题,更不用说得以妥善解决了,否则也不会如该前国行行长慨叹般,一直拖了好几十年还是原地踏步。
此外,这课题也牵扯出一些相关的课题,如教育制度与改革、社会观瞻、工作与生活态度等。
本地的教育制度就如许多其他亚洲国家的教育制度般,着重传统的教学和学习,鼓励学子们生吞活剥地地死背课本上的知识,背完了再背,背完就上考场去应考,考到好成绩就上好大学,过后出来打份希望是白领吹冷气的“好工”。
当然这份工好不好也还是见仁见智的,因为就如前述般,薪金也还是蛮低的,但起码上班时有冷气吹,无需身水身汗地在烈日下干活。
背书应考教育模式
当然这种教育模式也不能说就完全不对,因为不但亚洲里的许多庞大或发达的经济体,也还是采取这种教育模式,而且甚至比本地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课后补习一直补到半夜才罢休,争考上好的大学更是拼得七彩上阵。
即便是先进美国和英国,也还是如此的着重类似的传统教育模式,本地教育制度不就是很大程度上师承英国的吗?
我在美国读书时,看到固然有什么创意教学云云,但真正重要的大考,也还是要有一定的“背书”基础的。
但也许较为不同的是,在那些其他可说是更为成功或发达的亚洲经济体,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拼搏精神,到了职场上也还是继续发扬光大,凡事敢为人先,人弃我取,加班不介意。
如我就试过在韩国时相约当地友人吃晚饭,他竟把时间定在晚上九点,而地点就在他公司附近,而十点多吃完后,他竟然就近走回公司继续加班,精神可嘉,如此可谓为公司卖命的工作态度,公司当然也就必须给予他更好的待遇了。
在这些地方,下属比上司早下班是绝对不可能的。反观我就在本地友人公司里亲眼看到,下午五点一到,他的下属们一一经过他办公室前客气地说拜拜,然后开开心心地下班了。
工作态度影响薪酬
我不敢说工作态度的差异,就是薪资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但起码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至于美国嘛,虽然工作态度未必有如亚洲国家的勤快,但美国胜在一般手脚颇为灵巧,他们在文化上就很喜欢到处自行修修补补,车坏了自己修、屋顶漏水也自己补,而不是除了会念书外也就一无是处了。
所以美国人虽然一般被认为消费量很大,一个典型家庭需要买很多东西,理论上应该很容易“钱不够用”,但其实美国人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实践,也算是一种隐性的省钱了。
所以虽然美国的薪资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也不算高,但许多民众也还是得以自给自救的。而特朗普总统就是害怕如果许多民众长期因为工作岗位外流而没有工作会越来越自暴自弃,所以才那么着急要所谓把工厂搬回美国。
以后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