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大领袖要接地气/陈福星
上个世纪80年代,没有任何一家华文报,会想要报道伊斯兰党的代表大会新闻,因为当时这个政党只算是一个不值一提的“蚊子党”。
可风水轮流转,来到今日,伊党已摇身一变,成为拥有43个国会议席,且是国内最大的单一政党。
从1999年大选靠断肢法这个热门课题成为大赢家,到2008年、2013年两场大选跟人民公正党和民主行动党结盟而连创佳绩,再到2018年大选单打独斗赢下18国席,以及2022年大选荣登最大政党宝座,伊党可是节节挺进,令人刮目相看。
政治起起落落实属常态。行动党在1999年大选兵败如山倒,公正党也曾在2004年大选输剩一个国席,但如今,它们却是团结政府内的两个最大成员党。
加盟团结政府仅利巫统
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叱咤风云61载的国阵,“终于”在2018年大选首度俯首称臣,并接着在2022年大选再次遭受惨败。
随后,国阵虽靠着希望联盟席次上的不足而进驻团结政府,但此举其实只是巫统一党受惠,马华和国大党被“视若无睹”。
巫统不顾友党,以一己之私跻身团结政府,跟其在国阵当权时完全不顾友党利益和感受的作风,是如出一辙的。
今天,马华和国大党要何去何从?
马华9月11日进行党选提名,除总会长一职,包括副总会长、中委、马青总团长、署理总团长、副总团长、妇女组主席和妇女组副主席等职,皆出现堪称激烈的竞争;从积极的层面来看,马华草根领袖对这个党,还没到哀莫大于心死的地步。
然而,马华将因此“有救”了?答案是不肯定的。
首先,草根领袖对党还保持希望(或许是最后的一次希望),决不意味着芸芸党员还心里向着马华;这一点,不难从2008年开始的一连4场大选成绩中找到答案。
说白了,只要所谓的“百万大军”上下一心,马华怎么会沦落到眼下凄凄惨惨的状况!
现如今,马华必须从本届党选开始做起。要是基层党员从候选人身上,还看不到马华有一点丁儿可以起死回生的元素,那么,这个大马独立的元勋,很快就会寿终正寝。
“剿灭”马华“无利可图”
其实,从国家和华社的角度看,“剿灭”马华根本“无利可图”,但马华究竟是不是“末代清朝”,就胥视自己争不争气。
华社对国阵和马华的最大不满,就是巫统过去几十年在国阵一直一党独大,对成员党颐指气使;而马华因此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成了一种磨灭不了的刻板印象,而对于这种不良观感,马华始终无法将之扭转过来。
今天,马华是国内的唯一华人政党,而最大的华基政党则是行动党。
当然,行动党不断试图以多元种族政党自居,可显而易见,在希盟里头,人民公正党毕竟更具种族多元化的条件,这方面,行动党再怎么说,都胜不了公正党。
换言之,在华社面前,马华和行动党在本质上本就水火不相容,而如此一来,行动党或马华一旦一党独大,对华社的利益来说,难道会是一件好事?
在同一个标准之下,要是国阵当年的一党独大是令人厌恶的,那么行动党在华社内部来说,就没有一党独大可带来更大好处的理由。
当然,在目前的政治背景之下,华社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移情别恋”,将爱意从行动党转移到马华身上;所以说,马华必须痛定思痛、自强不息,方能自救。
党选期间,马华候选人必须勇敢地提出深具思想见地的精准政治论述,别尽说不着边际的索票要求;这个时候,唯有提出足以冲击人心的内部改造方案,基层党员沉睡已久的心,才有可能被唤醒。
再者,马华中央领袖切莫在中选后就回家睡觉,还霸着茅坑不拉屎。很多时候,马华大领袖中选后都“足不出户”,肯下乡接近基层的领袖没有几个。
这一点,可以试问马华的支会主席,多少人曾经跟总会长、署理总会长、副总会长或总秘书等领袖,在同一个场合举行对话或私下闲聊?很肯定,绝大多数的这些基层领袖,从来都不曾摸过大领袖的手。
一言以蔽之,马华欠缺可以打动人心的政治论述,加上大领袖的不接地气,是马华在大选节节败退的两大主因。
【即时评论】努鲁须在大选前提答案/陈福星
人民公正党中央选举落幕,原任副主席努鲁依莎更上一层楼 ,当选署理主席。
这个写法,虽属事实,却平淡无奇。
换个写法。
首相兼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之爱女,“烈火莫熄公主”努鲁,在党选中一举击败原任署理主席拉菲兹,成为该党第二号人物。
嗯,这种笔调,是不是相对更为刺激?
平心而论,类似党选事件若发生在国内其他政党,冲击力或不会太大,可作为首相领导的政党,公正党的一举一动本来就备受关注,更何况是二号人物的交锋。
父亲是党魁,母亲拿督斯里旺阿兹莎是党顾问,如今努鲁又高居党老二,“家天下”的刻板印象油然而生,在所难免。
党选尘埃落定,如今,公正党内部包括外界,都开始关注,努鲁会在近期内入阁为官吗?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努鲁的支持者,尤其那些长期在其身边的政治人,会有不盼望着水涨船高的吗?
抛开这个不谈,要是党老二不入阁,从公正党基层的角度出发:这讲得通吗?
随着无法捍卫署理主席一职,相信拉菲兹很快会兑现辞去部长职的选前承诺,而如此一来,首相安华将在近期内进行内阁改组的传言,想必将随风起舞。
说实在,拉菲兹确实一度锋芒毕露;作为大数据达人,加上言辞犀利的他,曾被视为政坛的明日之星,然自从其入阁出任经济部长后,表现却差强人意,尤其让平民百姓对他失望透顶。
至于努鲁,她在2022年大选失守峇东埔国会议席之后,名声也大不如前,此番能否通过党选东山再起,必须在来届大选前以自身的表现来呈交答案。
站在政治的高度讲,民意永远大过党意,党选只是一个手段,大选才是从政者真正的战场。
努鲁在大选中跌倒了,就必须在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而部长一职,会不会是她“爬起来”的最佳炮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