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不救微小 独中灭种

【为华小寻生机特辑】

丹斯里蔡傌友

*媒体访谈录



在大马股市,Chua Ma Yu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一个指标,甚至是一个品牌。

他就是CMY资本集团董事长丹斯里蔡傌友。他纵横股海40年,几近点石成金的本事,他讲股,你要听;但他最近接受《南洋商报》专访,不谈财经、股票,却大谈华文教育,尤其是华小和独中前景,令人堪忧的前景。

他断言,华小好比一棵大树的根,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一旦学生来源不继,独中新生也将出现断层,全国60间独中将告灭种。

这位新加坡南洋大学会计系高材生,多年来关注和心系华文教育发展,近年头上更增添了“公益金主席”这顶帽子,让他与华小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与互动,产生强烈的忧华小忧华教之慨。

他主动找教总主席拿督王超群,从教总资料库挖取所有的华小相关资料,加上本身搜罗的教育部资料,从日理万机的百忙中,亲自细细咀嚼,融汇贯通,希望抽丝剥茧,把华小当下种种奇难杂症摊开,理出一些方案,进谏当局,也让热心华教人士参考,希望对华小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微小搬迁条件

1.得到所有家长同意

2.董家教负责找校地

3.迁校地必须是旺区

4.不能征国小保留地

5.迁校获教育部批准

6.新建校舍须获批准

7.搬迁后原校须关闭

砂柔最多 不搬则关

455微小步步揪心

根据教育部的资料,华小数目和学生人数从1970年至2015年的演变和起落,蔡傌友直批:情况不太妙!

他发现到最大问题是微型华小,问题甚至严重到足于令独中灭种!

全国华小共有1298所,学生少过150人的列为微型华小,竟有455所,占了35%。

分布于砂拉越和柔佛郊区的微型华小居多,各占89所和80所;接下来是霹雳、吉打、森美兰、彭亨及沙巴等。

时代发展的洪流,令人口从郊区迁至城市,而郊区的微型华小新生来源难免买少见少。在无可逆转的城市化冲击下,学生来源无以为继的微型华小,选择只有:迁校,或关闭!

蔡傌友每每看到小猫三两只,或无新生来源的微型华小濒临关闭,尤其最近有间学校纯靠一个学生来孤独的支撑着,特感揪心,日益不安。

2015年8月8日尊孔华小新校舍及运动场开幕,新校舍乃是公益金独资250万令吉兴建,设有15间课室及综合活动中心。左起为刘世全、刘秀鸾、蔡傌友及李炳胜。

国小激增1595
华小骤减51

1970年至2015年间,国小从4277所增至5873所,学生则从104万6513名增至221万3686名。再看看华小,从1970年至2000年,华小逐年从1346所减至1284所;2010年至2015年略有起色,从1291所增至1295所。

不过总括而言,在45年间减少了51所华小。

学生方面,华小人数从1970年的43万9681逐年增加至2010年的61万2064;2015年的人数减少至56万274。但历年来的学生人数依然增加了12万593名。同时,淡小从657所减至524所,学生人数则从7万9278名增至9万204名。

蔡傌友指出:“相较于华裔人口增长率,华小学生人数在45年间的增幅非常小,这是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数字。

他斩钉截铁:问题的主轴,就在于微型华小。

15%华小生选读独中

普遍上,我国人民在5岁以前开始接受学前教育;6岁至11岁接受小学教育;12岁至16岁/17岁(预备班)接受中学教育;17岁或18岁以后接受中六或高等教育。而华小毕业生方面,每年约有9万至10万人,选择前往国中升学的有65%至70%;国民型中学有18%至20%;独立中学有12%至15%;私立学校/国际学校有逐年增加的情况,其他如技职学院则是少数。

针对小学教育建制,结构是由政府小学、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和在家自学组成。在政府小学的架构里,涵盖了国民小学、华小、淡米尔小学、宗教学校。

多家微型华小严缺新生来源,濒临关闭。

微型华小5困境

1.学生来源严重不足

2.非华裔学生占多数

3.缺少教学经济资源

4.无拨款土地难迁校

5.申请搬迁迟迟不批

发挥28亿拨款效益

倡设华小教育部

谈及教育资源和拨款,华社民间众说纷纭,基本上没什么好话。

公益金主席丹斯里蔡傌友并不完全认同。他说:“很多人常被误导,以为政府没有资助华小,这是错误的。”

他在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强调,一般人把行政拨款和发展拨款给混淆了,事实上,政府一年拨给全国华小的行政开销高达28亿令吉;換言之,政府是以实际行动、实质拨款来支持华小的。

华小吸引友族小孩就读,彰显中文日益重要的大趋势。

“没有政府的28亿令吉,华小是无法生存。”

蔡傌友大胆建议,要让这笔28亿令吉发挥更高的效益,政府应该大刀阔斧的改革,考虑设立一个华小教育部门,创建一套独立运作系统,由一名华裔副部长全权管理。

他认为,唯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助于打造一个透彻、全面、效率高的行政策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纷争一再滋生。

公益金100%资援迁校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不久前曾提醒微型华小董事会,迁校极耗费时日,欲迁校须提早申请,莫待学校自动关闭。

华小要搬迁,确是耗心耗力的大工程,而且没有人敢写包单,能够顺利行事;蔡傌友具体指出了一些条件,着实太多、太难、太复杂。

不管怎样,蔡傌友承诺,微型华小要迁校,公益金在资援方面,愿给予100%的全力支持。

应设专业信托单位

转割校地解民忧

我国的学校类型分为政府学校(全津)和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虽然教育法令没有规定,但教育部以校地拥有权作为区分政府学校和资助学校的准则。全国1298所华小当中(2016年数据),有885所华小属于政府资助学校,占68.18%。

学校水电费属于行政开销拨款,不过教育部通过中央付款制度来支付“政府学校”的所有水电费,但“政府资助学校”却没这份福气,须由校方自行承担。这当中,许多华小因为政府行政拨款不够支付水电费,使得董事会或家协被迫协助缴付学校的水电费。

蔡傌友指出:“大部分华小(半津)的校地都是由社会人士捐献的,尽管政府给予行政开销和教师薪金拨款,然而校方依然须自行缴付水电费和硬体建设费用。只有全津学校是由政府负责所有的经费。

“如果半津华小的校地转为政府名下,该校就属于全津学校,所有经费将由政府支付。可是,大部分学校董事部都不愿意交出土地,原因是对政府的不信任,同时也担心自身权利被夺走。”

因此他建议教育部设立一个信托单位,才能专业的处理校地转到政府名下的交易,从而解除华社的种种顾虑。

170630f10_noresize

相关新闻:

不救微小 独中灭种

开拓新天地 展现新风貌

生育率下降 华小生逐年减

华小城乡不均

全球掀学习热潮 华文跃升 全球强势语言

集资险胎死腹中 林国泰2.5亿稳军心 蔡傌友揭公益金秘辛

 

 

 
 

 

反应

 

财经新闻

蔡傌友携手马银行 成本地家族理财室先驱

(吉隆坡5日讯)本地知名企业家丹斯里蔡傌友,成为在柔佛森林城市金融特区(FCSFZ)设立单一家族理财室(SFO)的试点项目先驱,并由我国银行业龙头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负责家族理财室营运。

马银行发文告表示,此次与蔡傌友创立的CMY资本旗下家族理财室One KL 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彰显该行在为高净值客户及家族办公室提供定制、跨境财富解决方案的领先地位。

此外,这也是马银行对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发展的支持承诺,而该家族理财室正是落在柔佛森林城市金融特区,是该经济特区的关键部分。

马银行社区金融服务总执行长赛阿末道菲表示:“JS-SEZ和FCSFZ正快速崛起,成为区域财富管理的理想地,因它具备成本效益、完善监管和地理位置优越的特点。”

“随着JS-SEZ发展,我们预见跨境资金流动将增加,而马银行则致力于成为区域的策略性伙伴。”

麦肯锡公司数据显示,亚洲富裕和大众富裕群体财富总值,估计会从2021年的2.7兆美元(约11.38兆令吉),增至2026年的4.7兆美元(约19.81兆令吉)。

蔡傌友也说道:“我们很高兴能与马银行合作,在FCSFZ设立家族理财室,该行在区域金融网络、专业及需求理解上,让我们有信心参与此先锋计划。”

目前,马银行在柔佛拥有71个主要服务据点,而新加坡境内则有23家分行,是当地拥有最多据点的外资银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