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刘鸿辉:《南洋商报》作为商媒平台 推崇ESG建亲商环境

【《南洋商报》2023年飞凰奖】
(槟城25日讯)《南洋商报》总执行长刘鸿辉说,《南洋商报》作为商业媒体平台,会抓紧时机鼓吹“环境、社会和监管”(ESG),让更多企业和公司参与并了解其重要性,塑造美好的商业与生活环境。
他说,本报了解到槟州政府致力打造这永续的远景,作为媒体可为此目标献力。此外,也有责任呼吁企业界与时并进,尤其是与国际投资趋势ESG接轨,即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管理。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迎向我们的还有更多新事物,而且充满变数。不过,这各种变革中,也有着许多契机等待大家发掘和开拓,掌握机会和主动出击。”
刘鸿辉昨晚在槟城出席《南洋商报》2023年飞凰奖颁奖典礼暨晚宴,致词时这么表示。
他说,槟州是国内工业发展及经济增长迅速的昌盛州属,州内发展对促进国家兴盛举足轻重,而州内科技工业领域发展更是名列前茅,在槟州首席部长具前曕性领航下欣欣向荣。
“同时,更得到国内外投资者青睐,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投资,让州内工商业发展如虎添翼。今晚得奖的企业或个人,在业界和相关领域表现优异,经营者有着百折不挠的坚决毅力,才能站上成功奖台。”

《南洋商报》2023年飞凰奖15名得奖者与嘉宾共享喜悦,前排左四起为刘鸿辉、曹观友和周游斌。
飞凰奖颁15奖项
他说,《南洋商报》飞凰奖是配合100周年庆所推出的其中一个奖项,以表扬卓越的企业,总共颁发15个奖项予企业及公司,包括个人成就奖、卓越企业成就奖、卓越房地产奖、卓越教育奖和冠病抗疫企业奖。
他说,这个奖项是以全方位表现作为评估考量,涵盖个人或企业的成长背景、发展历程、公司目标、创办人或掌舵人的理念与管理、品牌效应、未来发展、在所属领域的贡献,并在慈善公益的付出等,象征企业经营实力,也代表着商业竞争荣耀,能够站上领奖舞台的企业都是业界翘楚。
他指出,《南洋商报》今年迈入100周年,百年对一个企业而言意义非凡,特别是媒体行业,在日新月异的企业生态圈中,更需要推陈出新,稳健踏实地成长,于是将举办一连串庆典。
“其中预订今年8月举行南洋百年槟州晚宴庆典,届时,会邀请大家再次齐聚一堂,共同欢庆《南洋商报》100岁。”

刘鸿辉(右起)、曹观友和周游斌为配合《南洋商报》100周年庆所举办的2023年飞凰奖颁奖典礼,主持开幕仪式。
曹观友:媒体是企业宣传法宝
受邀担任大会开幕及颁奖嘉宾的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说,媒体在社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除了是政党及人民之间的喉舌,同时也作为企业进行宣传的重要法宝。
“尤其《南洋商报》是本地唯一的中文财经日报,不断通过专业的商业与财经报道,与华社商家保持紧密关系,也记载他们为国家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他说,他在投入政治生涯前曾经是一名编辑,至今见证各报多年来的发展与增长。如今,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已严重受到威胁。然而,《南洋商报》历经风雨,至今年迎来创刊100周年纪念,这份坚持并不容易。
他说,《南洋商报》以财经新闻为主,为读者全面报道国内外财经生态,以及提供丰富的商业资讯,是企业家或相关专业人士最信赖和可靠的报章。最难能可贵的是并没因流量失去特色,反而让主导地位更鲜明,也跟上时代需求而变化,提供创新优质的财经内容,这是值得表扬。
“《南洋商报》过去曾举办过无数大型颁奖典礼,以表扬本地卓越企业和企业家。配合创刊100周年,也举办2023年飞凰奖,旨在表扬各领域企业在过去3年冠病疫情期间,从重重难关和挑战突围而出的企业和个人,这也将成为企业界重要的参考资讯,让国内外人士认识成功企业家及其幕后团队。”
表彰15企业个人
配合《南洋商报》100周年庆所举办的第二场活动——2023年飞凰奖颁奖典礼,表彰15个在各领域表现出色,并为业界树立楷模标杆的企业和个人。
这场颁奖礼昨晚在槟城新关仔角雅诗阁酒店举行,宴开近40席,得奖者带领各自团队参与其盛,现场获数百名商业精英齐聚,共同见证彼此获奖的荣耀时刻。
出席嘉宾包括中国驻槟城总领事周游斌、槟州中华总商会秘书拿督骆荣伟、槟州华人大会堂署理主席拿督黄天隆、宏升集团总运营长拿督黄田滨、中国山西汾酒马来西亚总代理大明集团董事长陈佐明、发林集团(马)有限公司董事黄汉荣。

谢保恒:政商媒体合作 中小企迎更多机遇


2024年南洋非凡盛典之2024年南洋非凡奖暨企业分享会,表扬本地各领域有非凡表现的企业及人士,左起周法萊、张志坚、李俊杰、廖皎韵、冯照敏、江健龙、刘鸿辉、谢保恒、郭欣怡、石宝莹、林伟雄、彭媛媜及黄佩诗。
(怡保30日讯)九洞区州议员谢保恒指出,通过政府、媒体和企业界的通力合作,中小型企业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迎来更多机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他今日出席《南洋商报》主办的“2024年南洋非凡盛典”致开幕词时说,这场盛典不仅是表扬的时刻,更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契机,尤其今日特设的分享会环节将为企业家们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
“借此能通过展现品牌理念与企业文化,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并探索共赢合作的新模式。”
他表示,作为九洞区州议员的他特别关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其是区域经济的中流砥柱,更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他续说,过去一年他和团队积极推动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尤其在中小型企业和国内外合作伙伴的联系,包括与中国、韩国以及台湾等商会,和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以寻找更多商机和投资机会。
“这些努力初见成效,我们团队亦将继续秉持‘企业强则区域兴’的信念,与企业同行,共创未来!”
他也感谢《南洋商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非凡展现与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希望获奖者能够再接再厉,继续发挥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
出席嘉宾包括圆明园风水景观墓园首席营运官曾啟鸿、霹雳中华总商会总会长拿督廖志明、北霹雳中华总商会会长杜宝强、霹雳中华大会堂会长拿督关和贵、马来西亚厂商联合会霹雳州分会会长蔡启仁、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霹雳州分会会长黎永强、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霹雳分会署理会长蓝金海、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公会(怡保分会)会长兼南洋企业挚友霹雳州推广大使谢万源、OBOR GLOBAL 有限公司董事尹家兴、黄国荣、BBX Malaysia有限公司营销与销售经理李慧易、霹中总青商团团长罗万俊等。
本报代表则有《南洋商报》总执行长刘鸿辉以及霹雳州经理黄佩诗等。
盛典重点是颁发《2024年南洋非凡奖》表扬本地卓越人士及企业,同时让本地企业分享品牌故事

谢保恒(左三)主持开幕仪式,左起刘鸿辉、曾启鸿及黄佩诗。
刘鸿辉:推动数字化转型 南洋商报与企业合作共赢
《南洋商报》总执行长刘鸿辉表示,《南洋商报》与时并进,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内容精准度,并与本地企业合作,实现共赢。
他表示,本报创刊逾百年,始终与本地华社和企业紧密合作,未来将以创新姿态,深化国际合作。
他披露,“金鹰奖”俱乐部在12月推出海南康养商务考察团,助力本地企业开拓新市场。
谢万源:助减轻负担 冀车主皆拥汽车医药卡
MyCar Warranty创办人谢万源表示,推出“汽车医药卡”旨在减轻车主负担。该医药卡主要保障引擎、冷气系统、变速器和制动器等关键部件。
他的愿景是让每位车主拥有一张汽车医药卡,并将MyCar Warranty打造成全马第一品牌。目标是明年发展至300家合作伙伴,目前已有近100家合作维修中心。
曾启鸿:助做好事前规划 圆明园打造景观墓园
圆明园风水景园墓园首席营运官曾启鸿表示,该园协助人们做好事前规划,选择合适的“人生后花园”,避免遗憾。
他提到,圆明园计划打造环保充电设施,成为怡保著名景点,不仅延续先祖精神,也培养后代传承。
他强调,圆明园视野开阔、交通便利,是风水宝地,并致力于在5年内成为怡保游客首选的景观墓园。
李慧易:最大易货交易平台 BBX助企业节流与增收
BBX Malaysia有限公司营销与销售经理李慧易介绍,BBX作为全球最大易货交易平台,拥有90千多名活跃会员,覆盖马来西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家。
她提到,平台旨在协助中小企业处理库存、推动数码化转型,构建高效交易平台,帮助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节流与增收。
符捷胜:深圳设马来西亚馆 森彤国际助融入中国市场
森彤国际有限公司代表符捷胜表示,公司已与深农集团、深圳福田批发市场及海吉星物流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深圳设立“马来西亚馆”,为本地商家融入中国市场提供支持,包括办理食品进口许可证、产品准证及制定品牌策略等。
他强调,深农集团覆盖23个省的32个批发市场,为马来西亚产品提供广泛的销售与宣传渠道。
他呼吁商家抓住中马投资机遇,将本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林秉翰分享如何减碳,分别为“算、报、减”三部曲。
林秉翰:依3步骤进行 企业减碳好处多
Carbon Next共同创办人、企业减碳导师林秉翰表示,减碳好处很多,其中企业可申请绿色融资之余,亦符合大马交易所今年起规定呈报的碳排放,从而免去上市公司的碳排放审核以及符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使得企业产品能出口至外国。
他指出减碳共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算、报、减”,商家们大可根据这三步曲为企业进行减碳。
他分享道,第一步骤‘算’往往让商家们感到有难度,因为其温室气体协定下的碳核算过于复杂,因此建议这一步应寻找专家协助进行计算。
他表示,企业碳核算将会涵盖整个产业链,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运输、厂库、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
他续说,第二步骤便是“报”,商家们切勿为算而算,定要有报告,方才可得知自身企业的年度碳排放量。
“一旦有了报告,便可进行最后一步,规划企业未来3至5年的减碳路线图以及估价碳定价机制,避免成本的浪费。
“早在今年6月大马政府就说明我国即将实行碳税,而首相安华亦在上月便宣布2026年正式征收碳税或碳排放税,大马交易所亦在今年7月进行了碳积分的拍卖会。”
他强调,我国已向联合国承诺将于2030年前减碳45%,因此减碳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