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财:教学仍多以考试为导向 小学标准课程理念难成

132位来自雪隆华小华文教师参与为期两天的“华小华文科集体备课坊”,前排中为王鸿财,左为本报教育刊物经理兼教育主编范忠星。
(吉隆坡9日讯)大马华理会主席拿督王鸿财指出,教育部在推动小学标准课程(KSSR)同时,也同步推动了校本评估,可是还是很多学校的教学以考试为导向,各种纸本的评估作业占据了老师主要的教学内容,导致KSSR的教学理念无法达成。
他说,KSSR课程已经推动12年,当初是希望可以推动教育改革的目标,摆脱被考试牵制,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全面达致。
王鸿财于日前为由华理会联合雪隆教育厅主办为期两天的“华小华文科集体备课坊” 主持闭幕仪式致词时,这么表示。这项活动获得132位来自雪隆华小一、二年级华文科教师参与。
他说,教育部推出小学年末测验(UASA),变相地让小六检定考试(UPSR)借尸还魂,教育及教学的改革更无法全面进行。
华文集体备课坊
王鸿财说,华理会于2015年开始推动华小华文科集体备课坊,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借着老师们共同备课,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华小的华文科教学水平。
“当时的备课坊取得很大的成果,华理会的备课坊团队,在2016至2018年期间,曾受邀到吉兰丹、登嘉楼、槟城、雪兰莪、马六甲、砂拉越等州属协助推动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希望老师们可以经常一起讨论教学,彼此交流教学的点子和模式,这样无形中就可以在共同成长的工作环境里,提升了老师们教学的素质。”
赖国俊:教学须与时并进
吉隆坡教育厅华文科督学赖国俊说,老师们的教学必须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进化,这样才能确保老师们的教学符合时代的需求。
马惜群:集体备课完善教学
雪兰莪教育厅华文科督学马惜群说,在很多国家,集体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因为个人的备课总会有所缺少,而集体备课可以确保老师们从其他人那里获得更多教学养分,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
视频推荐 :
王鸿财抨预科班新招生条件 压缩非土著生升学空间

(八打灵再也12日讯)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主席拿督王鸿财抨击,政府今年修改预科班招生条件,去年10科全A非土著学生可自动被吸纳的条件,今年被修改为A-不计算为A,严重压缩了非土著学生进入预科班的空间。
A-不计算为A
王鸿财指出,预科班招生种族比率不平等的现象,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每一年预科班招收的学生,非土著生只能占10%左右。
这造成许多在SPM考试考获佳绩的非土著生,无法通过预科班进入国立大学。
特别是经济能力不富裕的家庭,无法承担私立学院预科班的学费,只能选择修读STPM中六班。
但中六班的学习及考试模式,比预科班远远来得难。在国立大学的招生名额中,特别是热门科系,预科班学生的录取比率,更比STPM学生高了很多。
王鸿财说,去年政府宣布所有在SPM考获全A的学生,将会被自动吸纳进入预科班,当时许多人误以为这将大大提高非土著学生进入预科班的比率。
但根据数据,10科全A的学生,也被计算在10%的非土著生比率中,非土著生进入预科班并没有大幅度提升。
而今年教育部再次调整政策后,相信进入预科班的学生比率将受影响。
王鸿财指出,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每一年土著学生的名额并没有全部被填满,而这些名额,原本就应该开放予非土著学生,但政府为了坚持非土著生10%的比率,而不愿意开放相关名额。
违背公平公正原则
他说,大家认可政府应该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收入较低的B40群体、西马原住民及东马土著,提供特定的预科班名额,作为扶持政策。
但以种族身分作为吸纳政策,违背了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
他表示,在全球许多顶尖大学都在开放门户,吸纳全球尖子生到学校就读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却通过各种不公平的政策,把优秀的学生挡于国立大学的门外,这完全违背了国家教育原则希望全面培养国民成为各方面人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