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先买后付”飙至14.9亿 家庭债务增至1.375兆

(吉隆坡7日讯)根据对10家非银行“先买后付”供应商所展开的调查,“先买后付”(BNPL)市场的交易额从2020年的5500万令吉,飙升至2021年的14亿9000万令吉。
相对来说,截至2021年杪,大马的家庭债务从2020年的1.27兆令吉,飙涨至1.375兆令吉。
由于担心“先买后付”服务可能会加剧大马人面对负债的风险,经济学家拿督沙扎里阿布曼索教授认为需要强调的机制是伦理责任的能力。
“人们想要东西和购物是没问题的,前提是需负责任。在批核任何与信贷有关的申请时,若客户有超出其能力的债务,则必须如实申报。
“因此,当局需研究该法案的利弊,我们不能一直说‘不’,需要平衡以保护各方。”
根据马新社报道,沙扎里受询及关于消费者信贷法案(CCA)的制定一事指出,监管“先买后付”机制的举措是及时的,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个人可获得的信贷数额。
“先买后付”是一种短期融资,它允许消费者购买并在日后才还钱,一般是免利息的。现有系统并未真正调查消费者的信用评级或由“先买后付”供应商进行彻底的信用检查。
目前有关批核是根据消费者的基本财务资料,或他们的信贷偿还能力为基础。
沙扎里指在这情况下,当局需尽快完成收紧“先买后付”的监管框架,并展开相应的监管:“若利息与罚款过高,并非所有人民都还得起。”
消费者信贷法案预计将于2023年次季提呈,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增长。
在观察消费者财务状况的趋势、风险和潜在影响后,该法案将作为一种预先防范性的方法。消费者信贷法案将由财政部领导的消费者信用监督委员会所管理。
应严厉把控信用卡审批
沙扎里认为,“先买后付”计划应收紧之处包括可为客户批核的信用数额(限额)、所提供的利息、可使用“先买后付”的商品价格与类型,以及该计划的还款期限。
他说,大多数领域依靠以信贷或贷款方式购买商品,并指信用卡设施是一种常见的“先买后付”工具。
“因此,若您看家庭贷款问题的主因,大部分是因为使用像‘先买后付’等计划的信用卡贷款,而大多数以信用方式购买的产品都是想要而非需要。
“我们最好严厉把控如何批准信用卡及持有信用卡的条件,而不只是向我们认为易受影响者提供‘先买后付’机制。”
消费者信贷法案将采用以2001年反洗钱、反恐融资及不法收益法令为蓝本的联合监管方法。
消费信贷监管架构的转型,预计将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消费者信贷法案颁布后,暂定为2023年杪),2025年为第二阶段,2030年后为第3阶段。
在评论该法案颁布的时间表时,沙扎里认为所给予的时间看来足以让领域业者遵守及调整他们的业务:“该法案的目的是保护领域业者和客户,所以越早越好。
“当前的条例不太合适,例如若有人无法偿还债务(‘先买后付’),就会损害该领域,提高破产人数并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买奶粉付医药费 80%大马人先买后付应急

(示意图/canva)
(吉隆坡21日讯)逾80%马来西亚人使用先买后付(BNPL)服务来应对财务开销,尤其是购买婴儿奶粉、支付医疗费用、修理开销及保险等日常基本需求。
根据Shopee旗下先买后付服务SPayLater一项涵盖逾4万名大马用户的调查,81%受访者通过先买后付服务应对财务开销,他们这样做并非为了奢侈消费,而是为了管理现金流(57%)、维持日常开销至发薪日(46%),以及应付突发紧急情况(32%)。
它指出,然而,59%受访者认为,信贷对日常生活属“不可或缺”,55%用户则坦言,除先买后付外无其他信贷来源。
它提到,不少用户希望该服务扩展至更多领域,特别是医疗、杂货及家庭用品等基本消费项目。
调查显示,另有42%表示,通过SPayLater能更好掌控财务,95%受访者认为有助于管理债务,但也有2%对依赖短期信贷购买生活必需品感到焦虑。
有了BNPL不再借阿窿
调查也指出,许多用户表示,自从使用SPayLater后,已不再向当铺典当财物,或是向高利贷或亲友借钱。
此外,12%表示银行未能满足其信贷需求,另有18%为无银行账户或选择不使用银行服务者,进一步凸显其财务脆弱性。
消费者信贷监督委员会(CCOB)工作组于去年8月至9月展开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大马先买后付用户中,73%属低收入群体(月入低于5000令吉),多数无其他个人融资渠道。该调查涵盖2万1070名活跃用户。
它提到,截至去年底,大马活跃先买后付用户达510万人,即过去一年内至少使用过一次该服务者。
它指出,先买后付仅占家庭总债务的0.2%,逾期与迟还款比例也从高峰的6%与5.8%降至2.9%与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