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2021年“先买后付”飙至14.9亿 家庭债务增至1.375兆

(吉隆坡7日讯)根据对10家非银行“先买后付”供应商所展开的调查,“先买后付”(BNPL)市场的交易额从2020年的5500万令吉,飙升至2021年的14亿9000万令吉。

相对来说,截至2021年杪,大马的家庭债务从2020年的1.27兆令吉,飙涨至1.375兆令吉。

由于担心“先买后付”服务可能会加剧大马人面对负债的风险,经济学家拿督沙扎里阿布曼索教授认为需要强调的机制是伦理责任的能力。

“人们想要东西和购物是没问题的,前提是需负责任。在批核任何与信贷有关的申请时,若客户有超出其能力的债务,则必须如实申报。

“因此,当局需研究该法案的利弊,我们不能一直说‘不’,需要平衡以保护各方。”

根据马新社报道,沙扎里受询及关于消费者信贷法案(CCA)的制定一事指出,监管“先买后付”机制的举措是及时的,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个人可获得的信贷数额。

“先买后付”是一种短期融资,它允许消费者购买并在日后才还钱,一般是免利息的。现有系统并未真正调查消费者的信用评级或由“先买后付”供应商进行彻底的信用检查。

目前有关批核是根据消费者的基本财务资料,或他们的信贷偿还能力为基础。

沙扎里指在这情况下,当局需尽快完成收紧“先买后付”的监管框架,并展开相应的监管:“若利息与罚款过高,并非所有人民都还得起。”

消费者信贷法案预计将于2023年次季提呈,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增长。

在观察消费者财务状况的趋势、风险和潜在影响后,该法案将作为一种预先防范性的方法。消费者信贷法案将由财政部领导的消费者信用监督委员会所管理。

应严厉把控信用卡审批

沙扎里认为,“先买后付”计划应收紧之处包括可为客户批核的信用数额(限额)、所提供的利息、可使用“先买后付”的商品价格与类型,以及该计划的还款期限。

他说,大多数领域依靠以信贷或贷款方式购买商品,并指信用卡设施是一种常见的“先买后付”工具。

“因此,若您看家庭贷款问题的主因,大部分是因为使用像‘先买后付’等计划的信用卡贷款,而大多数以信用方式购买的产品都是想要而非需要。

“我们最好严厉把控如何批准信用卡及持有信用卡的条件,而不只是向我们认为易受影响者提供‘先买后付’机制。”

消费者信贷法案将采用以2001年反洗钱、反恐融资及不法收益法令为蓝本的联合监管方法。

消费信贷监管架构的转型,预计将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消费者信贷法案颁布后,暂定为2023年杪),2025年为第二阶段,2030年后为第3阶段。

在评论该法案颁布的时间表时,沙扎里认为所给予的时间看来足以让领域业者遵守及调整他们的业务:“该法案的目的是保护领域业者和客户,所以越早越好。

“当前的条例不太合适,例如若有人无法偿还债务(‘先买后付’),就会损害该领域,提高破产人数并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反应

 

财经新闻

【南视界】“先买后付”是福利还是陷阱?

“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不用马上掏钱,先享受再付款,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这种支付方式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甚至可能让一些人陷入债务泥潭。

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大马的“先买后付”交易量飙到了71亿令吉,比上半年增长了近45%!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容易因为“先买后付”而超出经济能力,甚至有人同时签了20个“先买后付”计划,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专家提醒,“先买后付”本身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需求,比如购买冰箱、洗衣机等必需品。但关键在于理性消费。信贷咨询机构AKPK建议,在使用“先买后付”前,问问自己3个问题:这是必需品吗?还得起吗?还款记录好吗?

为了遏制“先买后付”可能带来的债务危机,政府正在推动《2025年消费者信贷法案》,希望能规范这类服务,保护消费者。但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