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户头背后的行为特点 EPF高管:大马人倾向享受当下

(吉隆坡29日讯)雇员公积金局(EPF)一位高级经理表示,人们倾向于优先考虑当下而不是为未来做规划,这一点在制定第三户头时已纳入考量。
公积金局政策制定咨询高级经理黄添川(译音)在小组讨论中表示,优先考虑当下回报的倾向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行为特点。
网媒“自由今日大马”引述黄添川说,大马人往往是先享受当下,而不是规划未来,并且一般上也对退休持高度乐观态度。
“人们讨厌改变,他们想留在自己的舒适区。”
黄添川认为,许多人倾向于有一种匮乏心理,即人们对自己缺乏的东西过于执着,结果在压力下做出糟糕的决定。
“人类害怕损失,也讨厌失败,而中和这种感觉的唯一办法,就是赢得比失去的两倍还多。
他补充说,这些都是公积金局在创建第三户头时所考虑的一些行为见解,该户头旨在是用于短期用途。
公积金局在不久前推出第三户头,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其中第一户头更名为退休户头,至于第二户头改名为安康户头。
“新缴款的分配比例为,第一户头75%、第二户头15%、第三户头10%。第一户头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缴纳比例从70%提高到了75%。”
他认为,人们应该尽早开始他们的公积金储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利的好处,增加退休储蓄。
视频推荐 :
退休金真的不够用吗?/江振鸿
这几年来,不少专家和组织开始关注我国国民退休金是否充足的问题。
然而,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不够接地气,例如早前某银行曾指出,一个人在马来西亚安心退休需要高达390万令吉的退休金;也有建议要把公积金总缴纳率提高至30%。
这些建议对一般国民而言,难免显得遥不可及。
“开源节流”增加收入
在讨论退休金是否充足之前,若你当前正面临财务压力,应优先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就是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毕竟,如果在壮年时期就已入不敷出,又怎能奢望拥有安稳的退休生活?
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否则,即便拥有再多的退休金,也可能因为错误的理财观念而挥霍殆尽。

退休金(南洋商报合成图)
事实上,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理财专页和导师分享如何建立退休后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
若觉得这些投资策略过于复杂或风险太高,也不妨善用本身的公积金户口,作为退休后稳定收入的基础。
以50万令吉的公积金存款为例,若年派息率为5%,即每年可获得约2万5000令吉的利息,相当于每月约2000令吉。
这笔利息收入对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壮年而言,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但别忘了,大多数人在退休时早已“无债一身轻”,该偿还的债务已还得七七八八,抚养子女的责任也已尽,因此这笔收入基本可以全数用于个人开销。
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也会改变。以我为例,二十年前刚踏入社会,年少气盛,追求所谓体面的生活,衣食住行样样讲究;而今步入中年,早已洗尽铅华,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简单,物欲降低,开销自然也大幅减少。
当然,丰俭由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退休金不足以支撑理想的退休生活,就必须在当下积极思考如何增加退休储备。
我有一位退休多年的至亲,前阵子将几间出租率不理想的房产售出,并将售房所得全数存入公积金户头。
如今在不动用本金的前提下,光靠每年的派息收入,他就能轻松过着三五个月就“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
医疗支出或有所增加
最后,诚然,步入老年后,医疗支出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我国的公共医疗资源保障在全球范围内也属数一数二。
对我而言,若真的生病,也不介意在政府医院排队候诊时,边看书边喝咖啡,静静等待免费的医疗服务。那或许,正是另一种从容的退休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