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大马企业能做些什么? 专家授招应对美国关税

(吉隆坡9日讯)美国关税来袭,大马企业受促提高警觉,深入了解可用的“贸易救济”工具,例如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以防范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本地行业利益。

毕马威大马合伙人兼间接税主管黄淑玲指出,在等待局势进一步发展期间,企业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探索一项或多项长期策略,以降低在美国市场的关税负担。

她今日发文告指出,首项可考虑的策略是“首次出口销售”(First Sale for Export)机制。若商品经由一个或多个真正的中间商,商家可依据制造商的初始销售价格,而非进口商最终支付的价格,向海关申报估价,以达致关税节省。

她说,另一做法是“成本分拆”策略,即从海关申报价值中拆分或剔除不属应税项目,从而协助降低整体关税成本。

“此外,还有‘战略性关税分类’(Strategic Tariff Classification),即确保准确且具有策略性的协调制度编码(HS Code)归类,以避免多付关税,同时善用相关的优惠税率。”

她指出,企业也可从供应链重组入手,重新评估并优化生产与物流安排,以善用来自较低关税国家的优势;同时可通过原产地多元化,策略性规划原料和零部件采购,提升灵活度与成本效益。

“再者,可考虑重新谈判现有合约,与供应商及客户协商加入关税变动时可调整价格的保护性条款,以降低未来风险。”

她坦言,这些措施并非一蹴而就,执行过程中可能较为复杂,需企业全面审视,并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配合。

企业可立即采纳的应对措施

1)核查产品是否受排除,即确认出口商品是否列于附件二(Annex-II)。

黄淑玲举例,若是HTSUS 85419000下的电子集成电路、处理器与控制器属附件二内,美国买家的采购格局或许维持不变,但企业仍应密切关注政策更新。

2)评估自身竞争力:若产品未在附件二内,应参考附件12(Annex-I2)中竞争对手适用的关税率,以研究判断美国买家是否会因税率考量转向大马或其他国家采购。”

3)密切跟进政策发展:即便目前未向美国出口,企业也应随时掌握市场变化,因新关税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部分失去美国市场的竞争者或将转向其他地区,加剧大马本地市场的竞争压力。

黄淑玲提醒,消费者也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冲击有所准备。现阶段或许是重新检视消费行为的时机,并支持更多“大马制造”的产品。

 

 
 

 

反应

 

财经新闻

学者:美国不应逼选边站 “东盟料选中国”

(八打灵再也24日讯)美国经济学家直言,美国不应试图让东盟选边站,因东盟离不开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一旦被迫选择,东盟预计会毫无疑问地选择邻国中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永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说,美国若试图让东盟选边站,是不公平之举,而且若真被迫选择,东盟预计倾向中国。

他认为,东盟应与世界各地保持良好关系,而不是与某些国家或集团结盟:“东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区,与美国、欧洲、中国及其他国家都有贸易往来,所以,美国不应强迫东盟作出选择。”

杰弗里萨克斯在双威大学和谢富年基金会联办的“全球秩序转变中的东盟”对话会上,就有关“战略中立是否仍为东盟可行选择”的提问作出回应。与会嘉宾包括双威集团主席丹斯里谢富年及双威集团非执行联合主席拿督斯里依德利斯贾拉。

杰弗里萨克斯指出,如果美国试图实施次级制裁,阻碍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应当会遭到抵制。

“因为邻国之间需要贸易、共建基础设施与交通网络、共同管理流域等。”

他也提到,东盟十国应在实体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等领域与中国紧密合作。

“这是一个邻里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积极的倡议,它建设高铁、可再生能源及数字系统,都是为了彼此的共同利益。”

杰弗里萨克斯强调,东盟的目标应是对所有国家开放,故最好保持冷静,不要卷入冲突,以免被拖进大国争斗中,发生没必要的冲突。

过去十多年,中国一直是大马和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马中贸易额达创纪录的2120亿美元(约9174亿令吉),这是中国连续第16年成为大马最大贸易伙伴。

自2013年以来,东盟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长达7.5%,2024年达到9823亿美元(约4.25兆令吉)。

根据报道,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准备向寻求削减或豁免美方互惠关税的国家施压,以迫使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表示,与美国谈判贸易协定的国家应当与美国一起,以集团形式应对中国。对此,中国警告各国不要以牺牲中国为代价与美国达成经济协议,使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