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主动收入还是被动收入?/傅宣

夜月时常收到一些学员的疑问,特别是那些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打工的年轻人。他们想知道,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努力赚取主动收入以增加资本,还是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投资上,力求通过被动收入让资金滚大,从而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呢?

其实,夜月认为,大家可以将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想象成一辆马车的两匹马。这两匹马的脾性和特性完全不同,而我们则扮演着马夫的角色。作为马夫,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鞭策适合的马,让整辆马车能够快速且稳健地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也就是实现财务自主。

可预测的主动收入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主动收入这匹马。主动收入通常是通过工作、劳动或提供服务来获得的,这意味着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回报。主动收入的好处在于它是稳定且不会亏损的,你投入的时间越多,通常回报也会越多。例如,一个全职员工每月领固定工资,他们可以通过加班或兼职增加收入,风险较小且收入相对可预测。

然而,主动收入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由于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工作时间来提高收入。换句话说,主动收入受到个人能力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只能帮助你实现财务的初步积累,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财富的爆发性增长。

滚雪球的被动收入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被动收入这匹马。被动收入通常是通过投资获得的,比如股票、债券、不动产等。它的特性在于资金越大,赚钱就越容易,收益是以一定的比例逐渐增加的。

然而,被动收入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当你追求高回报率时,往往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比如,投资股市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但同样也可能遭遇市场波动而产生亏损。

所以,作为一位明智的马夫,在资本积累初期,也就是资金较少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多地依赖主动收入。因为在这个阶段,主动收入能够更快地帮助我们累积资金,而且几乎没有风险。例如,如果你手头只有一千块资金,想要将其增长到一万块,最直接的方法可能是通过副业或额外工作来实现。相比之下,如果你试图通过投资来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1000%的回报率,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当资金从一万块增长到十万块甚至更高时,单靠主动收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你需要被动收入来协同发力,才能更高效地实现财富的增长。例如,如果你已经有了十万块的积蓄,通过投资获取合理的回报,就可能比单纯依赖加班或兼职来增加收入更为有效。

而当资金进一步增长到百万级别时,此时主动收入对整体资金的贡献可能微乎其微。相反,被动收入的作用就愈发重要了。然而,这个阶段的投资同样需要做好风险管理的准备,以避免巨大的亏损。合理的资产配置、风险分散和长期投资策略,都是在这个阶段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那么,有没有可能只专注于一匹马呢?当然可以,但这往往会非常吃力。比如,当你的资金还很少时,如果你只专注于投资,可能会因为缺乏资本而承受巨大的风险,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当你的资金已经很大时,如果依然只靠打工赚钱,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影响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如同马车的两匹马,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带领我们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这也是夜月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不论是选择哪一条路,都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市场环境以及财务目标来做出决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稳健而高效的财富增长。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投资者的选择与思考/慧眼识股

在这个时代,“跳出舒适圈”、“持续学习”、“提升竞争力”几乎成了主流叙事。无论在职场培训、书籍演讲,甚至朋友之间的谈话中,我们都能听见类似的勉励。

仿佛一个人若不不断进步,便是自甘堕落,最终被社会淘汰。

但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问问自己: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难道,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不断自我逼迫、不断竞争?

表面上看,这些努力是为了增强生存能力,争取更多资源;但往深层想,其真正核心,是希望我们终有一天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再被金钱、身份、工作或别人的评价所捆绑。

选择最有效成长方式

既然“提升能力”是为了更强的生存本领,那么,我们是否也该审视,自己所学的,是否真的是高效、可持续、对未来有帮助的能力?

在现实中,很多人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一些低效率、难以迁移的技能。比如:公司内部流程(SOP)操作、即将被时代淘汰的行业技能,或依赖经验积累才能掌握的技术。

这类技能的共通点在于:它们适应性弱、成长空间有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无法跨平台或跨行业使用。

如果成长是为了生存与自由,我们更应该聚焦于可持续性强、效率高、适应力广的技能。

我选择的方式,是投资。

基于这个思考,我在几年前便决定投身学习投资。投资的世界很大,房地产、债券、股市、加密货币各有千秋;而我最终选择了“股票交易”作为切入口。

原因很简单,它是当时最适合小资金者的高成长路径。

系统化学习量化交易

当然,学习投资的过程并不轻松。我也曾绕远路、受挫、碰壁,直到后来才意识到,投资领域真正高效的学习方式,是找到一套可复制、可系统化执行的方法,并持续精进它。

复制他人经验,不如复制“系统”。

许多投资者对外展现出一套“好像很有方法”的逻辑,但细看之下,却多半仍依赖经验判断或直觉操作。这种“模棱两可、临场发挥”的投资方式,说得好听是“灵活应变”,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无法被复制。

若一套投资方法无法让人快速掌握与实践,那学习它的时间成本就会极高,而且很可能在多年后,才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

我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一种真正可以被复制、被系统学习的投资模式——量化交易。

量化交易以数据和逻辑为核心,完全去除主观判断。每一个操作背后都有清晰规则,犹如工业化流程一般,避免了情绪与经验对结果的干扰。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在不同人身上重复产生可预测的成果。

靠着量化交易,我在三十岁前达成了自己的财务目标。虽然尚未称得上极度富裕,但至少如今的我,已经不需要为了薪水跳槽、为了职称忍耐,可以自由地安排生活节奏,有余裕去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跳出舒适圈”,并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路径。

我常听到许多人鼓励他人要跳出舒适圈。但现实是,有些人跳出了之后确实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有人跳出后,迷失了方向,反而陷入焦虑与自我怀疑。

“跳出舒适圈”非普遍真理

“跳出舒适圈”或许是某些人的成长路径,但不应被视为普遍真理。人生的节奏,本来就因人而异。对某些人而言,真正的成长,不是持续追赶社会的脚步,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步伐,并稳定地走下去。

最终的目的,必须由你自己定义。

如果努力的最终目的是“自由”,那么“如何努力”、“选择什么成长路径”便不该被社会预设答案。

你可以选择以技能换取自由,也可以选择以稳定换取安心;你可以选择跳出舒适圈,也可以选择在圈内扎根耕耘。

但不管选择哪一条路,请记得:人生的终极目标,从来不应该是变成别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成为你自己满意的样子。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