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永续承诺与监管刚起步 上市公司ESG进展参差

- 文 +

(八打灵再也9日讯)马来西亚上市公司被强制在年度报告中纳入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报告,这标志着非财务披露进入制度化阶段,但本地企业在这方面仍多处于起步与观望阶段,以致整体落实进展参差不齐,引发外界对企业永续承诺与监管透明度的关注。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说明其如何应对跟环境、社会与监管相关的风险与机遇。虽然相关披露属强制性质,但并无统一格式,每家企业可根据业务特点设定优先事项。

例如,一家公司若在环境目标方面表现优异,而在社会责任方面相对逊色,也不会判定为违规。

永续承诺与监管刚起步 上市公司ESG进展参差
洁雅山蒂妮

马大商业与经济学院高级讲师洁雅山蒂妮博士和苏海莉博士表示,近年来企业逐渐对非财务报告如企业社会责任、生物多样性、环境、社会与监管等报告表示重视,也逐渐成为展示企业价值观与战略方向的重要工具。

永续承诺与监管刚起步 上市公司ESG进展参差
苏海莉

重环境轻社会监管

她们撰文说,尽管这类报告并非以盈利为导向,但却能间接提升企业形象、吸引投资,并增强市场信任度。

然而可惜的是,在实际操作上,大多数企业的环境、社会与监管报告仍偏重于“环境”层面,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与钢铁等高影响行业,环保审查更为严格,而“社会”与“监管”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永续发展顾问蔡少基(译名)指出,不少企业只披露了法律所规定的“重大议题”,以导致整体环境、社会与监管报告不能完整呈现,相关利益者更难以全面评估该企业在永续发展商的落差情况。

社会责任披露进展慢

他指出,社会责任层面的披露进展缓慢,诸如人力资源、雇佣制度与职场文化等议题,正逐步成为企业治理的核心衡量标准。

大马手套制造业近期也成为聚焦“社会责任”议题的案例之一。今年3月,本地知名手套制造商YTY集团宣布,对其供应商Mediceram展开调查,后者被指涉及长期剥削近200名孟加拉员工,引起外界对企业“社会”支柱的道德与披露义务的关注。

蔡少基说,社会永续问题牵涉复杂的结构因素,如贫困与教育机会不足。

他认为,企业与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更具包容性和系统化的方式回应“社会责任”议题,不应仅流于表面合规,而应深入反映实际影响与结构改革。

永续承诺与监管刚起步 上市公司ESG进展参差
专家披露,尽管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报须被纳入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但本地企业仍对此表示观望,导致整体落实进展参差不齐。

独立董事比例高绩效更佳

另一方面,文告提及,若企业董事部中具较高比例的独立董事,其在环境、社会与监管,与整体绩效方面的表现更为优异。独立董事可强化监督与问责,促使管理层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取得平衡。

文告指出,这与2021大马企业监管守则(MCCG 2021)所倡导的方向一致。该守则建议企业的董事部成员要更具有包容性,且在重新委任已服务逾9年的独立董事时,采用“双层投票制”,以确保其判断的独立性。同时,守则也不鼓励在职政治人物出任董事,以确保其中立与专业性。

根据证券监督委员会(SC)去年发布的企业治理监督报告,截至去年10月1日,已有67%的上市公司(共673家)在董事部中至少设有50%独立非执行董事,较2022年的659家有所增长。

虽然董事会独立性被视为推动环境、社会与监管战略的关键要素,但仅靠独立董事,是不足以推动全面转型,企业还需配合稳健的内部治理机制与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落实永续战略,并提升长期财务表现。

相关新闻

ESG
上市公司
企业
天然气
环保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