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柔新特区难抗邻国高薪 越堤族料不减反增
独家报道:王连贞
(吉隆坡10日讯)尽管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崛起,为柔佛州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大量就业机会,但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大马劳工数量却未见减少。
受访商界领袖和经济教授一致认为,新加坡对大马劳工的吸引力短期内不会减弱。换言之,是拦不下大马人赴新加坡工作的脚步。
随着柔新捷运的即将开通,这一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许多大马人将能够更加方便地往返两地,享受新加坡的高薪工作。
另一边,如果把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奖掖比作“赠券”,那么马来西亚投资促进中心(IMFC-J)就是发放“赠券”的关键“售票处”之一!
据探悉,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已要求有关当局,于下月启动马来西亚投资促进中心。
赴新加坡大马劳工不减反
●现实薪资差距至少三倍
●柔新特区仍需多年建设
●柔新捷运便利下更易往返
●我国跟不上狮城用人唯才

赖君杰
赖君杰:柔新捷运方便往返
越堤族料逐年增加
柔佛州中华总商会总会长拿督赖君杰告诉《南洋商报》,未来5年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大马工人人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增加。
他说,目前许多大马工人因为担心出入境关口拥堵,选择在新加坡租房住。然而,随着2026年底柔新捷运(RTS)的竣工与通车,他们或可选择住在新山,以降低生活成本。
“柔新捷运将便利大马工人往返新加坡,因此未来5年,这批工作者人数很可能会增加,且无需住在新加坡。”
这与早前马来西亚敦胡申翁大学商业及科技管理系高级讲师依斯迈巴基尔的观点不同,他看好柔新经济特区会为我国,尤其是柔佛带来巨大利益,成为未来的焦点。
他认为,届时会吸引许多企业及外资在柔佛州开展业务,从而增加就业机会,预计未来5年到新加坡工作的大马工人将会减少。
赖君杰提醒,狮城大马工人的增加是本地商家的一大隐忧。
他坦言,国人赴新加坡工作趋势不减,是因为新加坡的薪资水平是我国的3倍。
“新加坡的高昂房租,每月约需1000至1200新元,使得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而柔新捷运通车后,住在柔佛的大马客工能节省更多。
“在柔新经济特区的带动下,柔佛州有望在10年内追赶上巴生谷的发展水平,甚至与其比肩,这是柔佛人民所期待的。”
柔房市吸引狮城人置业
谈及其他领域发展,他举例近年来,柔佛州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众多新加坡人前来置业。
“柔佛的土地成本低、租金廉宜、水电等资源成本也较低,是吸引投资者的优势。柔新未来发展将像港深(香港与深圳)的贸易伙伴关系,促进本地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和出口。”
企业迫不及待,希望马来西亚投资促进中心(IMFC-J)尽快开启,更便捷的获得投资支持。
赖君杰形容,商家对此翘首以盼,很是期待该中心快点启动。
“柔佛州政府为方便投资者,设立马来西亚投资促进中心,提供从申请到审批一站式服务,简化流程。”
据本报收到的消息,柔州务大臣已要求有关当局于下个月启动此中心。

林福炎
林福炎:待特区发展成熟
劳动力或再转向柔佛
北方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福炎表示,随着交通和通关的便利化,前往新加坡的大马工人预料将增加。
然而,他相信这种现象只是近几年趋势,一旦柔新经济特区成熟发展,这些劳动力可能会转向柔佛。
似香港深圳关系
“很现实的说,这是因为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有限,难以容纳大量的中低阶级劳动力。因此,新加坡企业可能将他们转移到柔佛,并提供较高的薪资。”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早期香港和深圳‘前店后厂’的关系。前店(香港)招生意后交给后厂(深圳)制造,香港就像新加坡地小租金贵,当年深圳地大租金低劳力多,很融洽的契合在一起。”
林福炎指出,但柔佛和深圳的情况略有不同,大马目前是收入中上的国家。
他预测,柔新经济特区开跑后,移来柔佛的劳动力也将包括来自吉隆坡和其他州属的劳动力。
他说,柔新经济特区也可能演变类似中国的一国两制,届时柔新边界通关变快,除了人员移动快,货物也会快,与市场很好的结合。未来进入这个经济特区,可能需要通关扫码。
“在经济学来说这是很好的演变,将互补的区域联合在一起。”
两国互补性强机遇多
林福炎说,新加坡是先进国,大马是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高端行业和大马劳力等优势结合下,两国互补性非常强,因此,这特区成为大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多年前北马、泰南和印尼北部联合成立特区,但由于互补性低,竞争性高,结果难于融合。”
他也说,新加坡和大马的制度不同,新加坡用人唯才,而大马是用人公平,因此,他大胆建议政府改变制度,比如说在该经济特区豁免工业协调法令的实施,届时就可以用人唯才了。
“只要和新加坡的制度链接就成为一体了,这个经济特区就会向新加坡那样的发展了。这个经济特区的面积是新加坡的4倍,可以想象若发展起来将是4个新加坡,这就是大马的机会。”
投资者最担心政治动荡
林福炎指出,柔新经济特区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赢得投资者的信心。
他说,政府是联盟政府,联盟关系一有风吹草动都会让投资者心惊胆跳。
他建议,政府可以效仿中国,该国在香港回归时许诺下“50年不变”的政策。
“投资者考虑的是长远投资,要取得他们的信心,政府可以许诺特区的特点99年不改变。”
他强调,柔新经济特区一旦快速发展起来,不仅能在10年内追上巴生谷,还会超越巴生谷的发展规模。
视频推荐 :
商界:外资不清楚细节 柔新特区11重点待厘清
赖君杰
(新山13日讯)针对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商界领袖呼吁政府提供更清晰的资讯,尤其是已确定的11个重点领域和目标行业类型。
柔佛中华总商会(柔中总)会长拿督赖君杰表示,虽然州政府已确定了发展区域,但许多外来投资者仍不清楚柔新经济特区的具体位置和监管细节。
也是新山中总会长的赖君杰向《星报》表示,他们需更详细的政策方向和清晰的阐述,说明这些领域将如何发展,以及将支持哪些产业。
他说,这11个重点领域可能各自有不同的产业应用和税收框架,许多外来投资者,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并不确定哪些投资机会是可行的。
他指持续的全球关税战加剧了企业寻找替代投资目的地的紧迫性:“中国仍是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由于关税税率的变化,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寻求业务多元化,而柔佛正扮演一个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他强调,虽然柔新特区是吸引跨国投资的最佳机会,但也必须向本地中小企业提供同等支持,这些企业占了我国总企业的97%。
“其中只有1.7%属于小企业;其余均为微型企业。若我们想要实现长期增长和韧性,国家也必须支持本地企业家从微型发展到中小型。”
他说,与跨国公司不同,无论成本如何变化,本地中小企业都会留在国内,并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呼吁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增加参与和援助,包括融资,以便本地中小企业能与外来直接投资并肩发展。

阿都拉提夫班迪
小企业或错失良机
柔佛土著企业家及贸易商会副会长拿督阿都拉提夫班迪表示,在缺乏及时的信息下,本地企业家担心因此错失了柔新特区的早期机会。
“尤其是刚起步的小企业,可能会错失良机。我们希望州政府能确保资讯更好地传开,并将本地企业家纳入规划进程。”
他说,本地供应商在物流和印刷服务等领域前景光明,但他强调需要更清晰的指导方针和商业对接。
“我们欢迎柔新经济特区框架,但我们需要妥善的后续行动。”
他也强调了企业家在获得政府援助或融资上面对的挑战。在有些情况下,即使还清了未偿债务,企业业主也必须等待6个月才能更新其状态。
他说,这种延迟导致他们无法获得财务援助或贷款:“应该考虑采取灵活的监管措施,以助企业家继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