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共同支付保单制将上路 小保险公司首当其冲

独家报道:何燕羚

(吉隆坡10日讯)自9月起,医疗保险须具备“共同支付”功能,小型保险公司有难了,可能引发一波整顿风潮!

国家银行上周六“突然”发布文告,宣布9月1日开始,保险公司和回教保险公司必须为消费者提供具共同支付功能的医疗保险,此举看似对消费者百利无一害,实际是为了停止市场的恶性循环,避免最终的两败俱伤。

医保费频繁调涨

友邦保险百万集团经理李湘锋接受《南洋商报》电话访问时说,近年来,保险公司频繁调涨医疗保险保费,导致投保人逐渐吃不消,断保人数节节上升,情况越来越糟糕。

“这实属恶性循环,保费不断上涨,除了医疗收费日益昂贵推高索赔所致以外,投保人也要承担部分责任,必须改掉惯性申请索赔的坏习惯。”

他指出,医疗保险犹如“集成基金”(pool fund),一旦投保人的“集资”(保费)快用完(索赔),保险公司就会要求投保人提高保费。

小保险公司涨幅可怕

他说,大型保险公司如友邦保險,有规定保费调涨幅度不能高于30%,但对小型保险公司来说,这较为吃力,因为投保人数较少,集成基金不够大,因此需要大幅调高保费以维持保单运作。

“我看过小型保险公司的保费调涨幅度可达50%至80%,非常可怕。”

李湘锋指出,其实大型保险公司多年前已开始实行共同支付。以友邦保险为例,早在2018年就已全面推行共同支付保单,投保人必须支付至少500令吉的医疗费。

国行此举显然是针对未全面推行共同支付的小型公司,希望借此把保费调涨幅度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非令市场人心惶惶的80%。

价值100万令吉的医疗保单,若采用共同支付,每年可节省约700至800令吉的保费。

谢章荣:共同支付保单多次救市

这些年,保单共同支付多次“进出”市场,是整顿市场的“厉害工具”?

保险界业内人士谢章荣受访时说,共同支付保单非新鲜事,但每次它“出现”都因为市场有“难题”需要解决。

他指出,早在2012年或2013年,市场已有共同支付的医疗保单。

“当时的保单利益(benefit)很简单,例如仅投保至70岁、索赔额低至100万令吉,当投保人的索赔已达顶限,保单理应被注销。”

“但为了让更多投保人继续得到保障,保险公司引入了共同支付功能,投保人每月持续缴付保费,当需要住院索赔时,投保人负担20%费用,剩余由保险公司承担。”

投保人“滥用”医保

他说,但后来保险公司为了抢市场,推行无限索赔且保费合理的医疗保单。试问,在这种情况,投保人还会选择共同支付吗?

谢章荣表示,2019年疫情期间,共同支付保单再次悄然出现在市场上,皆因保险公司发现不对劲,越来越多的投保人“滥用”医疗保险,事无大小都要索赔。

“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共同支付机制,让投保人在索赔前能三思,避免不必要的索赔,特别是数百令吉的小额索赔。”

视频推荐 :

 

 
 

 

反应

 

大千

儿子病发见死不救 狠母竟投保61万

(首尔19日讯)韩国京畿道议政府市去年发生一起极其夸张的人伦悲剧。

一名长期罹患肝病的30多岁男子,去年9月在家中整晚吐血,但他的母亲A某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甚至没有拨打紧急电话或送医,造成儿子隔天病亡。

警方经查发现,其实当时A某有在现场,明知儿子吐血情况严重却选择放任不理,甚至在隔天以儿子名义投保了一份2亿韩元(约61.65万令吉)的身故保险。

当地媒体报道,京畿北部警察厅本月17日公布这起案件细节,A某今年60多岁,职业为保险业务员。事发当天为2024年9月20日晚间,当时A某的儿子出现严重吐血症状,吐出的血量达3公升之多。

尽管A某的住家距离119安全中心极近,但她仍未呼叫救护车也未向他人求助。直至隔天儿子才在朋友的帮助下送医,但最终因低血容量性休克宣告不治,死亡时间距离保险投保仅仅过了8小时。

警方表示,正因为投保时间与投保人离世时间太过相近,保险公司起疑下在今年1月正式向报警。经过数个月的调查后,警方认定A某涉有重嫌。

根据警方,A某在调查过程中极力否认相关指控,声称“不知道儿子吐血的事实”。但警方认为A某身为母亲又是保险从业员,当下应能清楚辨识儿子的病情恶化,却选择放置不理,反而趁隔日为其投保死亡保险,行为疑似具备间接故意。

京畿北部警察厅表示,目前已依杀人与诈欺未遂罪嫌,将A某以不拘留方式移送检方。警方说:“我们认为此案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并已将调查结果移送给检方侦办。”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