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来政党何以四分五裂?/陈俊安

一场柔佛州选,似乎把所有马来政党都拖入风口浪尖!

巫统摒弃与国盟合作,国盟怒骂巫统“法庭帮”,而祖国斗士党的马哈迪医生更是指责巫统纳吉不知廉耻为何物。

何以巫裔政党显得四分五裂?斗个你死我活?

巫统初创之始,也有分裂和内斗,但并不严重。1951年,初闹分裂,起因是主席翁惹化提议开放巫统党籍让非马来人加入,遭到党内激烈反对,他黯然之下离开巫统,创立了“马来亚独立党”。这次的党争,是政治理念之争。

掌权者操控经济

严重的大分裂,是发生在1987年的党争。当时的财长东姑拉沙里挑战马哈迪的领导权,于是分裂成A队、B队。拉沙里在党选中败了,便带领一批人创立“46精神党”,与马哈迪分庭抗礼,但难成气候。最终,“46精神党”于1996年解散,拉沙里也郁郁不得志回归了巫统。

该次的分裂,明显是在争夺政权的主导权。因为国家迈向工业化,国家经济明显进入高增长阶段,双峰塔、槟城大桥、南北大道等大工程都在进行,谁掌权,谁就操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巫统的另一次分裂,是1998年的副首相安华被撤职所引起的街头抗争“烈火莫熄”运动!但安华喊的是改革(烈火莫熄)、反朋党、反腐败,不分种族扶贫。这次的分裂,显然是两股不同的政治理念的碰撞。

翻一翻巫统党史,会否感到纳闷?从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到拉萨,到胡申翁,他们都勤勤恳恳、廉洁治国。但到了新一代的首相,怎么都变了样?马哈迪、纳吉(阿都拉巴达威除外,是个廉洁的谦谦君子)都有可争议之处。

马哈迪几个孩子飞黄腾达,为人所诟病。纳吉呢?“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弊案丑闻已经传遍国际,家里搜出11亿令吉的财物,是铁一般的事实。SRC一案已经被判罪12年牢刑,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参政为荷包谋利

很多新一代的马来精英们,参与政治,名义上是“为马来民族的权益而斗争”,根本上却是为自己的荷包谋利,结合财团、企业家的力量,通过各种管道,集合成朋党,累积财富、垄断国家资源。

因此,对比之前的党争分裂,再检视目前的三股马来政治势力的分裂,争的都只不过是各自朋党们的政治利益(官位、工程合约、企业股权)与资源分配。不管是谁骂谁是“盗贼统治”也好,谁骂谁是“叛徒”也罢,还是嘲讽谁是“法庭帮”、“官位派”,抢夺的,不过就是大马政权而已。

反应

 

言论

安华与马哈迪的碰撞/陈俊安

本来已经不需要对照安华、马哈迪两个人的际遇。

两人从政治师徒关系、至交恶、安华带领烈火莫熄街头抗争,后来两人又“一握泯恩仇”,合作推翻纳吉政府!之后却又因交棒问题剑拔弩张,到安华最终高升第10任首相,马哈迪却遭选民唾弃,所带领的政党走向泡沫化。

安华一场访新之旅,凸显马哈迪主义与安华主义的矛盾与碰撞。

马哈迪掌权时期,对新加坡态度强硬,丝毫不肯让步。水供课题、填海课题、军机犯境课题、丹绒巴葛火车站迁移课题、大马公民领取公积金课题,还有建弯桥、白礁主权都寸步不让,还嘲讽:“剥猫皮的方法有很多种。”

反观安华呢?采取的却是务实、协商、可谈判的态度。这次访新,签下了3份合作协议,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网络安全领域。

在水供方面,安华非但没有像马哈迪那样斤斤计较3分钱的水价太离谱,还建议水供协约可纳入彭亨州,还拟议从砂拉越输出电力到新加坡。至于棘手的白礁课题,安华认为,在感情上感到遗憾,但他指出国际法庭既已经作出裁决,马来西亚虽不同意,也必须兑现承诺及尊重国际法庭的裁决。

安华主义拥抱多元

看出差别与端倪没有?马哈迪主义是拥抱马来主权、居高临下、绝不妥协。但安华主义却是拥抱多元、柔软身段,强调互相尊重、包容与协商。

无可否认,在“喜来登政变”之后,大家都不看好安华还能登上首相宝座,但第15届大选后,我们看到安华奇迹般当上“团结政府”首相!

尽管马哈迪仍然酸葡萄数落安华“没能力做好首相”,但事实摆在面前,这两人的政治思维、治国理念如此南辕北辙,永难交会、交融。

既然已经进入安华时代,马哈迪主义就请歇一歇吧!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