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要治本,也要治标/黄子伦

要说反对消费税的荒谬理由,可有千万种,而当中不乏说会增加通货膨胀等扰民因素。

不过,最近我听到的最荒谬的理由是认为重启消费税是一道伪命题。持这观点者认为重启消费税是为了增加政府的税收,而政府的税收之所以这么低并非是缺乏消费税这个管道,而是整体国民收入的太低所致。

故此,重启消费税是治标不治本,提升人民收入才是正解。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听过关于治标不治本的逻辑争论,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指导来看,似乎治标确实不如治本来得高明。

然而,学校里的理论世界是简单的,现实世界却是极其复杂。在现实世界里,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容易,而且也要弄清当中的主因也是极为复杂。

举个例子,国民肥胖问题的主因是什么呢?

最流行的方式就是指责肥胖人士,认为他们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没有节制,没有自律。另一个观点则认为人们缺乏对食物营养均衡的认知,总购买那些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人们缺乏运动导致。

从表面上来看,以上理由似乎都有道理,但要你说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理由,要怎么做才是治本之道呢?而且,我也可以驳斥以上全数观点。

从进化和生存的角度来说,在古代,一旦有任何吃东西的机会,人们都应该马上摄取并储存为脂肪,以确保在饥饿环境下还能够生存得下去。

与其说人们管不住嘴巴是缺乏自律,更不如说是尊重自然演化。况且,许多有营养食品的价格都偏高,不容易购得。更别提要人们在白天工作了一整天后还要拖着身心俱疲的身躯去运动,这简直是强人所难。

看到了吗?要找到主因并不容易。

纵使退一万步说,治标确实不如治本,但就代表不应该治标吗?你生活作息紊乱,又饮食不健康,当然很可能就是你生病的主因。而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即使不能让你的生活恢复正常,但让你康复也是没问题的。

可是,按照 “因为治标不治本,所以索性不治标” 者的逻辑,就应该药物干预也免去了。岂不荒谬?

让税收制度更完整

重启消费税并不是治标不治本,而是让税收制度变得更加完整,严谨和公平。人们收入固然也要提升。这本来就是可以共存的关系,但是从某些人的观点看来,这两者就有了莫名其妙的对立关系,实在是莫名其妙。

下次,当你听到一些人再和你谈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时,莫着急,记得叫他证明治标一定不如治本高明,以及说清楚该问题的主要症结在哪里,再来下结论也不迟。

反应

 

言论

浅谈重启消费税/江振鸿

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前副部长王建民博士日前披露,希望联盟政府于2018年执政时,当时担任财政部长林冠英特别事务官的他,曾经讨论要保留消费税(GST),并建议从6%降至3%。

其实,消费税在我国已被妖魔及政治化,并是导致了2018年国阵政府倒台的原因之一。

当然,当年我国实施的消费税固然有其弱点及争议的地方,包括一开始就以6%的税率为起点,包括有商家趁机以消费税之名,涨幅远超过消费税6%的税率,包括有商家申诉迟迟不获消费税退款,以致资金周转不灵。

然而,这些行政及执法上的弱点,却无法掩盖消费税是公平又透明的税收制度,且被全球大部分国家接受并实施的事实。

我国目前所谓的B40、M40及 T20收入群体,其实是不甚准确的,因为有不少人并没有如实申报其所有的收入来源。

对民众负担影响不大

而以常理度之,没有申报其所有收入来源的群体,因为少缴付所得税,再加上其所申报的收入也许有资格获得政府各式各样的援助金,所以通常都将会有多余的闲钱来消费。

消费税税收制度不论收入,一旦有花费就将被征税。政府可以从少缴付所得税的群体身上,获得了一些税收。

当年我国所实施的消费税税收制度中,一些日常必需品其实是被豁免消费税的。换言之,那些日常生活的基本费用,是没有被征消费税。所以,消费税对民众负担影响,可说是微乎其微吧!

此外,我也常听到街坊传言,指我国当年实施消费税,导致一些不会操作电脑或不能负担税收记录系统以作日后消费税退款用途的老店倒闭。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消费税何尝不是能促使或迫使商家走向系统化,以供日后发展的另一种好处。

吸引狮城客来马消费

最近,马币兑新币汇率再创新低,有高官部长指出这是好事,因为它有助于吸引更多新加坡游客前来我国旅游消费,间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如果我国现在仍实施消费税,将能从这些游客在我国旅游消费时,获得消费税税收。

目前我们到新加坡旅游消费时,却反倒得缴付消费税予新加坡当局。

所以,政府不妨考虑以3%的税率重启消费税,待国家经济有所好转再逐步调整其税率。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