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明智处理庙宇拆迁/江振鸿

拆迁庙宇,在我国这个多元民族及宗教社会本就属于敏感课题。更何况此次要拆迁兴都庙而改建回教堂的风波,更是火上添油,触动了有关族群的神经线。

其实,整起风波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及探讨。

庙方是否争取地权

首先,追根究底,如果一间庙宇方方面面都是合法的,包括拥有相关合法地契及准证,恐怕没有人能动其一根毫毛。然而,不幸的是,这座百年兴都庙正是建在不属于它的土地上。

第二,既然这座寺庙的土地并不属于它,那么这些年来,庙方是否积极通过不同管道争取这块土地的拥有权,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第三,这座寺庙的土地前拥有者是吉隆坡市政厅。当然,吉隆坡市政厅也已仁至义尽,这些年来并没有对没有合法土地拥有权的庙方采取任何行动。

根据报道,吉隆坡市政厅甚至于2008年指示庙方从距离现址几百英尺外的原址,搬迁至目前的地段。

因此,吉隆坡市政厅当时为何没有顺势而为,一并批准土地转让权予这座寺庙,反而于数年后把相关地段转售给私人公司,从而引发了如今的风波?

土著公司仁至义尽

第四,大家固然可以指责相关私人公司不应该拆迁兴都庙改建回教堂。

但是,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虽然是土著公司,但作为这块土地的合法拥有者,这家私人公司的权利是毋庸置疑的,也必须受到法律保护,因为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若自己花巨款购买了一块土地,希望进行发展计划,却发现土地上有人非法占用,又该作何感想和举动呢?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即使在法律上拥有对那块土地的绝对所有权,这些年来,相关私人公司仍愿意与庙方进行谈判协商,以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可见这家私人公司已仁至义尽,并没有恃势凌人、让问题恶化的意图。

因此,希望此风波能在有关当局的介入下,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圆满落幕。

 

 
 

 

反应

 

言论

退休金真的不够用吗?/江振鸿

这几年来,不少专家和组织开始关注我国国民退休金是否充足的问题。

然而,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不够接地气,例如早前某银行曾指出,一个人在马来西亚安心退休需要高达390万令吉的退休金;也有建议要把公积金总缴纳率提高至30%。

这些建议对一般国民而言,难免显得遥不可及。

“开源节流”增加收入

在讨论退休金是否充足之前,若你当前正面临财务压力,应优先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就是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毕竟,如果在壮年时期就已入不敷出,又怎能奢望拥有安稳的退休生活?

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否则,即便拥有再多的退休金,也可能因为错误的理财观念而挥霍殆尽。

事实上,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理财专页和导师分享如何建立退休后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

若觉得这些投资策略过于复杂或风险太高,也不妨善用本身的公积金户口,作为退休后稳定收入的基础。

以50万令吉的公积金存款为例,若年派息率为5%,即每年可获得约2万5000令吉的利息,相当于每月约2000令吉。

这笔利息收入对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壮年而言,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但别忘了,大多数人在退休时早已“无债一身轻”,该偿还的债务已还得七七八八,抚养子女的责任也已尽,因此这笔收入基本可以全数用于个人开销。

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也会改变。以我为例,二十年前刚踏入社会,年少气盛,追求所谓体面的生活,衣食住行样样讲究;而今步入中年,早已洗尽铅华,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简单,物欲降低,开销自然也大幅减少。

当然,丰俭由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退休金不足以支撑理想的退休生活,就必须在当下积极思考如何增加退休储备。

我有一位退休多年的至亲,前阵子将几间出租率不理想的房产售出,并将售房所得全数存入公积金户头。

如今在不动用本金的前提下,光靠每年的派息收入,他就能轻松过着三五个月就“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

医疗支出或有所增加

最后,诚然,步入老年后,医疗支出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我国的公共医疗资源保障在全球范围内也属数一数二。

对我而言,若真的生病,也不介意在政府医院排队候诊时,边看书边喝咖啡,静静等待免费的医疗服务。那或许,正是另一种从容的退休节奏。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