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格局各走一端/谢诗坚博士

今天的马来西亚政治已经走到一个临界线,表面上人民欢聚一堂,实则是人民的心里总是惦挂着马来西亚的政治究竟要怎样走?要走向哪里才是正道?
在我们还没有对未来作出预测时,我们有必要检讨为什么这个国家到了今天还是充斥着种族、宗教和贫富问题?
首先是1990年时,董总主席林晃升等一群人联合民主行动党鼓吹两线制,他的意思是如果政党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执政党,另一个是反对党,彼此各有势力,进而有机会轮流执政。
虽然用意至善,也向西方看齐,但林晃升忽略了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在政党还是以种族为基础时,两线制度落实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梦想。例如林晃升建议联合行动党,而行动党又与四六精神合作,继之伊斯兰党也加了进来,但后两者并没有对两线制表现得十分热忱。
因此在1990年的大选时,情况显得复杂,一边是因为巫统党选(1987年)带来的分裂,也就出现以东姑拉沙里为首的四六精神企图取代巫统;另一边是行动党大力谴责马华,也意图取代马华。而居于中间的伊党,其目的是重建势力。
鼓吹两线制失败
选举的结果是国阵赢了127席(总数180席),其中巫统71席、马华18席、国大党6席及民政党5席。
反之反对党结成的阵线只拿下49席,其中行动党20席、四六精神8席、伊党7席及沙巴团结党14席。
相比之下,两线制的鼓吹是失败了。例如巫统已占71席,四六精神只有8席,又如何与巫统相抗衡呢?虽然行动党表现不错,几乎可以与马华及民政分庭抗礼。但这是华基政党的斗争,不能左右大局。
从这一刻起,敦马哈迪医生已将两线制抛诸脑后,但他不能忽视的是,伊党已夺回吉兰丹州政权(伊党24席及四六精神15席,共39席,国阵归零)。
这意味着两线制在伊党眼中也是一个妄想,它要的是重振伊党的势力。
虽然有人认为最有机会实现两线制则是在2008年,这是不经意出现的局面,反对党的民联以82席在国会面对国阵的140席。
可惜谁都没有心思为两线制创造机会,因为在多元的社会是不大可能走两线制,只能给种族及宗教的因素强化了政党的功能。
虽然拿督斯里安华在1998年因被罢黜而提出“烈火莫熄”运动,相继带动伊党和行动党的高涨情绪,也大胆地跨前一步,以致以三党结成“替代阵线”,不再如同四六精神时代分成两个组合进行合作。
但因为林吉祥的误判,才使到1999年大选行动党惨遭重挫,不仅他与加巴星在槟城输掉升旗山及日落洞的国席,双双也在州议席中败北。可见在错误的时间和场景下,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就当时的选举分析,输家是公正党(5席)与行动党(10席),而大赢家则是伊党,共夺得27个国席,也控制了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
虽然有人认为伊党的胜出是因为安华效应,可是华人选民的反应是作壁上观,认为这是马来人的斗争,殊不知这一改变也在后来出现了下列的奇特现象。
(一)时任伊党主席法兹诺认为不是安华效应所致,而是宗教政治发生了作用。后来马哈迪有建议来一个马来人大团结运动,但伊党不同意强调种族,反而建议用宗教团结马来人。
(二)伊党极力向马哈迪施压,以宣布马来西亚是个回教国家,后来马哈迪也宣布马来西亚已是个回教国家。但国阵的回教国家与伊党的回教国家又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伊党后来与巫统渐行渐远,也使得行动党在2002年退出替代阵线。
巫统牵一发动全身
(三)在投票年龄降为18岁后,已有超过百万的首投族参与投票,绝大多数的马来年轻选民都投给国盟一票,也就壮大伊党在国会拥有43席,是第一大党。
(四)虽然近日伊党向巫统提出重新签署“全民共识”的备忘录再行合作,但夹在希盟与国盟之间,巫统确是有苦难言,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
(五)安华在2022年杪出任首相后,他提出的“昌明大马”是一个理念与口号。但他要怎样落实?倒是一个大考验。他不能为顺应宗教而妥协,也不能因种族而偏颇。
今天政党的种族倾向及宗教政治已影响各族生活了,理应草拟一套被各族人民能普遍接受的道德观和行为守则,例如“国家原则”的扩大和内容具体化是为一例。
拉菲兹与努鲁的对比/谢诗坚博士
人民公正党正党选正进入一个胶着状态,一边是拿督斯里安华的女儿努鲁依莎被提名角逐署理主席;另一边则是拿督斯里拉菲兹寻求蝉联署理主席。
这两位重量级人才都具有坐上第二把交椅的资格,但问题是,只有一张椅子。
从拉菲兹的言论中,不论他是不是出于自愿,他较早前表态有意让位予拿督斯里赛弗丁,但安华并不同意,也促请他再战署理主席。
结果在5月7日,拉菲兹向《联合早报》披露,他将继续捍卫原职,也欢迎副主席努鲁及前总秘书赛弗丁一同角逐。无论最终结果是如何,他都可以接受双赢局面。
“若我当选,我将继续担任署理主席;若未当选,我也能以基层身分自由奔走,协助公正党迎战大选”。
拉菲兹提出不参选的理由是因为担任部长的同时,也受到政府言论的约束,难像以前(自由)发言,这或多或少导致民众认为公正党已经不再敢言敢当。

拉菲兹(左)与努鲁
努鲁依莎是安华的长女,今年45岁。她在2008年当选班底谷国会议员,而后在2013年又蝉联。但在2022年移师峇东埔参选,却不幸被伊党的法瓦兹以5272张多数票击败。
这个成绩让人震惊,因为峇东埔是安华的老巢,没有理由会败给一位新人;况且努鲁在前三届的大选中都取得胜利,怎会被伊党取而代之?
努鲁败选后声望下降
当人们感到不解时,有人认为大概是因为努鲁少去选区走访,以致跟选民有些隔阂。事实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但我们一般相信努鲁会东山再起,只是我们不知道她会否竞选署理主席?
在这方面,有两个正反意见。负面的意见是认为这位“烈火莫熄”公主自败选峇东埔后,声望有所下降,连其父亲委任她的职位都被批评,指为裙带关系。因此这次如果努鲁争第二把交椅,自然引来各方的批评。这是安华较为敏感和头痛的问题。
不过若从正面的思维来看,努鲁若能坐上第二把交椅,就可稳住公正党人接位出任首相的机会,毕竟巫统要考虑到努鲁和安华的关系及安华对巫统的提携,在这种情形下,努鲁就会比拉菲兹占些优势。因为如果不是安华扶巫统一把,今天拥有26席的巫统是没有机会与努鲁争第一把交椅的。
因此,我们认为努鲁在党内的地位将可能脱颖而出。也有迹象显示,若巫统再赢回较多的席位,公正党就要更加力争上游。
我们也要以此推想,届时安华已八十开外,或是颐养天年的时刻,将位子留给努鲁也是名正言顺的。
而目前担任经济部长的拉菲兹今年只48岁,正值风华正茂,而且他两次参选国席都轻易以绝大多数票取胜,是党内的风云人物。
拉菲兹经济领域占优
拉菲兹拥有英国利兹大学的工程与经济双学位,是以全额奖学金赴英留学,如今他正以数据经济来展示马来西亚在经济方面的公开,让国人及外国投资者对大马更具信心。
他主张议员应透明化公开个人资产,支持多源流教育,反对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反对伊斯兰阿拉伯化。
从拉菲兹今年初的访谈中,我们看到他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转型充满信心。
他说:世界经济秩序的转变、东盟的崛起和马来西亚的稳定,意味着我们必须利用马来西亚的地理中心论,继续做电力、人才和供应链多样化的通道。
由此分析,拉菲兹在经济方面较占优势,这就使到两者之间有一番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