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受人力短缺、老树产量下降及病害等因素影响,马来西亚油棕业估计每年损失高达110亿令吉,产量挑战日益严峻,使全球第二大棕油生产国压力倍增。
马来西亚棕油协会总执行长罗斯林指出,从本地到外籍劳动力,种植园工作如今已被视为“最后选择”,难以吸引年轻人加入。
他在接受“自由今日大马”访问时坦言,许多人宁愿前往城市就业,招募劳工成为所有种植园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虽然行业不断推动机械化,但采收工作仍高度依赖人力。没有任何机器能够完全取代人类的效率。”
罗斯林说,种植成本不断上升,使许多小型种植业者却步,而自2017年以来,一种导致茎腐病的真菌已扩散至全国种植面积约14%,几乎翻倍。

产量未恢复疫前水平
“棕油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植物油,广泛用于巧克力、化妆品和生物燃料等产品。”
他指出,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棕油生产国,甚至引进非洲原产的小型昆虫,以提高产量。
他说,今年棕油产量将回升至1970万吨,略高于去年,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他提及,疫情期间的边境限制严重阻碍了来自印尼、孟加拉等国的外劳入境,导致我国油棕业经历史上最严重的人力短缺,至今仍未完全恢复。
目前,行业正尝试以机器人协助部分园区的机械化作业,但棕果采收仍主要靠人工,熟练采摘工需手持长杆镰刀,采割每串重达25公斤的果实。
“如今不仅招聘难,连留住工人都越来越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