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放烟花爆竹才有气氛?/方城

农历新年已经过去,这一个新年,经历冠病疫情的封锁,几乎每天烟花爆竹声不断,既有庆贺之意,也有“报复性”燃放之慨!

这情景让我感觉烟花爆竹就是垂手可得的物品。我在小区市集还看见有人搭棚在路边公开售卖烟花爆竹,一时还以为政府已经悄悄让烟花爆竹合法化了呢!

最近传出当局将探讨烟花爆竹合法化,我想此举除了要让政府合法收税,也可让少部分人民安心燃放烟花(因为很多奉公守法的人是不敢放的)。然而,我们看见的是,不管燃放烟花合法不合法,只要有节庆,包括各族婚宴、节日等,都会有“爆竹响连天”的情境。

这说明了什么?马来西亚子民都已经接受“放鞭炮”是喜庆、是开心及热闹的表现方式,也可谓是文化的交融了!所谓发扬中华文化,这也一个典型的例子吧?

与此同时,在烟花爆竹还没合法之前,我们不是都会听见某某某因为别人随意燃放爆竹灼伤自己或别人的手或脚,甚至是眼睛!悲剧几乎每一年都上演,但是每一年还是一样放。我不是不赞成燃放爆竹,只是燃放地点真的必须考量。

随意在家门前燃放杀伤力蛮大的烟花,分分钟会灼伤经过的路人;再者,其声量之大,会让家有幼婴的人家彻夜无法休息。突如其来、震耳欲聋的轰隆声,真的不是一般小孩可以承受得了的。

快乐建在别人痛苦上

这和以前中国农村地广人稀的燃放爆竹情况不一样,以前也许就有向隔了很远的“邻居”传达“大家生活好好”的信息之意。然而,今天,人们大部分住在花园排屋,这样肆无忌惮的燃放烟花爆竹,真的有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之嫌。

你放爆竹,你快乐了,觉得新的一年将会顺顺利利之际,却在不知觉中把恐惧害怕带给邻里。

你看见自己笑,却不知道邻家小孩在妈妈的怀里哭得可怜。

我自己就曾经这样在农历新年、开斋节、屠妖节、甚至是圣诞节,努力安抚被爆竹吓坏的孩子,当时甚至还会怪政府为何不严厉执法!

给人喜悦是庆贺的方式,我不觉得放爆竹就一定开心。第二天满地红屑及母亲一夜安抚孩子而发红的双眼,其中的悲凉又有谁看见呢?

所以,如果真要合法化燃放烟花爆竹,不如规划一下哪里可以安全燃放爆竹更为恰当,不然若爆竹声对别人造成肢体伤害或精神困扰,福气又从何而来呢?

反应

 

言论

AI加速人类死亡?/方城

近几年,发生太多猝死案,名人、平民、学生、教授皆有之。这除了让人扼腕叹息,也让我把这类猝死与科技的发达联想在一起。

当比谷歌更厉害的Chat GPT出现,网上抄袭似乎变得“无迹可寻”,办征文比赛似乎没有了意义。由此延伸开去,又有些人开始担心未来许多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觉得人生没有了努力的意义。我不禁感叹:人啊,杞人忧天的个性永远没变。然而,就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更易接近死亡。

大家不妨看看家里的成人或孩子,闲赋在家时,是不是都在与电子产品共度?拍或看短视频及抖音,都是耗神的。若说要一家子出去走走,外边不是人潮,就是热浪,单凭想象就觉得累了。就算真的一家出游了,大家还是和电子产品“交流”。

举凡走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食物,都必须手机先吃,一轮发布与网友分享。这样下来,一天与电子产品相处的时间肯定过多。现在就算是网购平台上的小游戏也可以消耗人们的许多时间,那些爱上网络游戏的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久坐不动,还是过于紧张刺激、担心及焦虑,都让人无法真正休息。长期的过度操劳,造成心脏不胜负荷,猝死就不足为奇了。

科技发达越无法休息

人们常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时至今日,有了发达的科技,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休息的。科技越是发达,信息越日以继夜的溜进来;就算你选择不理,但是信息还是发过来;就算万般不愿,不想去理,但是知道了却没做,还是会让人焦虑,然后就更无法好好休息了。

长此下去,因为AI导致心脏超劳过度而猝死,不也是预料中事了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