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牌和悲情牌有市场/许国伟
民主行动党这一次的中央改选,有没有“倒林运动”成为焦点。
行动党在1998年,确实发生一场“倒林运动”(KOKS:KICK OFF KIAT SIANG),当年要倒的是担任秘书长的林吉祥。
综观过去行动党爆发的党内斗争,从斗争和改革的路线分歧开始,最终都会分成“拥林派”跟“倒林派”。
即使是被打成“倒林派”的人,很多曾经都是林氏父子的战友和子弟兵,包括KOKS时被标签为“三剑客”的廖金华、冯杰荣和黄朱强,皆是如此。
1998年的“倒林运动”失败了,改选结果是林吉祥派系大胜。
原因有很多,除了林吉祥手握大权,对行动党有绝对的影响力外,也跟林吉祥的“哀兵策略”有关。
林冠英没有过去优势
同情牌和悲情牌,始终有市场。更何况,是强势的领袖以受害者的低姿态出现。
如今行动党党选又传出“倒林运动”,这次要倒的是林冠英的党主席职。
其实,不论有没有“倒林运动”,林冠英这次要连任,己经无法复制他在2022年党选担任全国主席的两个优势:
(一)林家在秘书长卸任后当主席的“传统”。
1999年大选后,林吉祥为败选负责卸下秘书长,出任党主席;2022年林冠英受党章秘书长任期限制,卸下秘书长职出任主席。
(二)父亲林吉祥的“保送”抵消阻力质疑。
2004年,林吉祥是行动党主席,当年改选林冠英要出任秘书长,面对林家父子掌握两大职位的质疑,林吉祥拒绝再出任主席转任顾问,抵消质疑的声音,保送林冠英当秘书长。
2022年党选时,林冠英受党章秘书长任期限制必须卸职,虽然当时内部有人认为林冠英不应接任主席职,但随着林吉祥选前宣布退休退选,抵消质疑的声音,保送林冠英当主席。
林冠英没有了过去的优势,又在槟州倒曹风波和介入槟州选举引发党内外争议,让自己形象受损。
如今打党选,看来也要学一学林吉祥当年的招术了:强势的领袖以受害者的低姿态出现。
政治领袖总是相信,同情牌和悲情牌,一定还有市场。
行动党成新的“头家政党”/洪东水
民主行动党曾批评马华是一个“头家政党”,受到大量“头家”(商人)的拥护。这些头家靠拢马华,主要是为了争取经济利益与获取“康头”,因此纷纷加入马华。
彼时的马华领导层多以经商为主,不少领袖更是依靠政治庇护而获取商业利益。行动党抨击马华是“头家政党”,在某种程度上是挑起头家与“苦力”(基层群众)之间的对立,事实证明,行动党达成了这一政治目的。
当马华成为富商的靠山,底层民众对其逐渐产生反感,并在不知不觉中转向支持行动党。行动党成功整合了底层力量,最终将马华推下政治高峰。
如今,马华在华人占多数的选区难以立足,逐渐被华社边缘化,仅能在马来选区保有些许势力。依靠巫统的庇荫,加上部分乡区华人的支持,马华才能勉强维持政治存在。但好景不常,在巫统深陷政治危机之际,马华也难以幸免。
马华失去富商靠拢
当马华国会议席仅剩两席时,原本支持的头家纷纷选择明哲保身,不再充当马华的政治后盾。虽然仍有少数富商愿意捐款予拉曼大学学院,但更多是出于慈善动机,而非政治考量。
富商本属现实经济力量,懂得见风转舵,如今纷纷转向更有势力的行动党。当前行动党在募款方面已远超马华,马华失去富商靠拢,也难以超越行动党的经济基础。从前人们称马华为“有钱的政党”,如今这顶帽子应由行动党来戴。
行动党声势如日中天,其政治资源恐已超越马华。昔日支持马华的财团,因马华再无“穿针引线”的能力,也纷纷与之划清界线。
失去财团支持的马华,显得愈加脆弱,无法再成为财团与富商所倚重的政党。
过去不少发展商曾担任马华区会主席,如今他们甚至不愿再提起“马华”二字,纷纷表示已与马华“断绝关系”。具前瞻眼光的企业家,早已“转换码头”投向行动党,成为其经济或政治支柱。
随着政治趋势的转变,未来“富商领导行动党”的现象亦可能浮现。届时,行动党也将不遑多让,成为另一个“头家政党”的代言者。
商界人士一向“良禽择木而栖”,这本属人之常情。多数人信奉“哪里凉快哪里坐”,自然不会选择支持处于弱势的马华。
在政商挂钩的大环境下,掌握政治资源意味着事业可“锦上添花”。因此,行动党正吸引越来越多商界人士的参与,成为新时代的头家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