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回教党到伊斯兰党/谢诗坚博士

伊斯兰党在中文名字上前称泛马回教党(Pan-Malaya Islamic Party,PMIP),1972年改称回教党(Parti Islam Semalaysia,PAS)。

在2011年时,为配合创党60周年,该党精神领袖聂阿兹在总秘书慕斯达法阿里的陪同下举行记者会,宣布官方的中文党名即日起改为马来西亚伊斯兰党,理由是在过去称为回教党被误以为是回族的宗教,同时也是不科学的,应该称为伊斯兰党这个国际通用的名称。

开始重视中文名

这个改变有其来龙去脉,得从2008年大选的结果说起。因为这一年,也是民联一分子的回教党借势兴起,除了吉兰丹州稳坐钓鱼台外,也拥有23个国席,成了与公正党及行动党平起平坐的政党,因而对中文的名字也特别重视。

但回教党真正的蜕变也必须由70年代说起。

(一)第一次变化是在1972年参加联盟执政的联合政府,且在1974年加入国阵(联盟转身成国阵)。不过在这之后回教党失去对吉兰丹州政权的控制,反由巫统(敦拉萨委任)属意的纳西(回教党人)出任州务大臣,导致回教党通过大会和抗议,要求换人而不果,吉兰丹因而陷入紧急状态,回教党终在1977年被踢出国阵,成为孤家寡人的反对党。

未想在1978年的吉兰丹州闪选中,回教党只剩下两个州议席,吉兰丹州政权旁落。这种惨痛教训,令它终身难忘。在1986年时,回教党更是在大选中只剩下1名国会议员,情况危急,前景黯淡。

(二)第二次的合作是在1990年的大选,由巫统分裂出来,以东姑拉沙里阵容成立的四六精神和回教党及行动党合作,但不是合并。这一年回教党拿回吉兰丹州政权,也有了8个国席。但这段合作并不愉快,因为四六精神在败选后缺乏斗志(只夺得6个国席),终于在1996年搬师回巫统,三党合作以失败收场。

(三)第三次的合作是在1999年安华落马后,安华成立公正党取得行动党与回教党的真正合作,不再迂回性的分开合作,结果回教党大胜,拿下27个国席,又再取得吉兰丹和登嘉楼执政权。

可怜的公正党只拿下5席,而行动党国席跌剩10席。不久之后,行动党与回教党决裂,因行动党不能接受回教党矢意要建立回教国。换句话说,行动党开始对回教党有所抗拒,最终在2001年退出反对党组成的替代阵线。第三次合作也交了白卷。

委华裔行政议员

(四)第四次合作倒是不经意的。在2008年已出狱的安华刻意安排公正党、回教党和行动党进行君子协定,不在同一选区硬碰。结果反对党意料之外大胜,取得吉打、槟城、霹雳、雪兰莪及吉兰丹州政权,三党合起来有82个国席,与国阵的140席相对抗。很快地,安华将三党合组成民联(民主联盟),准备大展拳脚。正是因为有此令人满意的成绩,回教党终于在2011年开始重视中文,正党名,也在吉兰丹州议会委任华人陈升顿担任行政议员。甚至也在华社成立回教党大会堂的组织,派华人参选,符芳侨就是其中一个。虽未中选,也算是伊党的“一番心意”。

不知为何,在2015年伊斯兰党与行动党和公正党断交,又再靠向巫统。

本来在2018年希盟取得政权而进入“改朝换代”的时代,伊斯兰党是靠边站的,但未想马哈迪的变卦(不让安华接班),也就让伊党的哈迪阿旺找到隙缝,协助慕尤丁挑起“喜来登政变”(2020年),将马哈迪搁置一旁,也再次让安华与相位失之交臂。这样一来,慕尤丁登场了。

行动党惨成箭靶

讵料在今年大选又生变,巫统离开伊党与国盟,转而另结新欢——公正党与行动党合组新政府,失意的伊斯兰党咽不下这口气,正在部署它的新一轮“绿色革命”,行动党成了它的箭靶,被指为“共党”或“亲共”组织,也指责行动党掀起回教恐惧症乃意料中事。

既然伊斯兰党在本届大选中靠年轻马来选民的支持,而取得45席的显赫战果,自然不会放过行动党。因为行动党的抬头是伊斯兰党的挫折。因此,一场较量正方兴未艾,力图将行动党赶出政府,但这得看安华如何收场了。

反应

 

要闻

争辩可否只用英文提呈法案 伊党议员遭禁足国会3天

(吉隆坡29日讯)政府只提呈英文版本修正案的举措,引发朝野国会议员争论长达30分钟,最终,伊斯兰党勿述国会议员拿督仄祖基菲里因不听副议长南利指示而遭逐出议会厅,从即日起禁足议会3天。

南利今日主持会议时,在多次提醒仄祖基菲里坐下不果,并在向他发出第三次警告后,要求他离开议会厅。

事源伊党哥打峇鲁国会议员拿督斯里达基尤丁今早在问答环节结束后提出动议,质疑法案是否允许使用英文提呈。

他展示手上的法案指出,法案应要准备双语,但今日提呈的其中2项法案,即2022年刑事法典(修正)法案及2022年刑事程序法典(第2)(修正案),却只有英文版本。

“这2项法案新增‘Stalking’(跟踪缠扰)一词,但法案未阐明‘Stalking’的国文翻译。

“若这项法案通过了,将被纳入刑事法典中,但国文版本却没在议会获准通过。”

达基尤丁同时质疑,国会议员是否获准在参与法案辩论时,也在议会厅内说英文。

朝野国会议员也针对此事提出各自见解,然而就在南利指示所有人坐下时,仄祖基菲里却不听劝告,最后被逐出议会厅。

期间,首相署(法律及体制改革)副部长兰加巴站起发言说,宪法和国会议会常规规定,法案最初版本是国文,权威文本(Authoritative Text)为英文,这是所有国会议员都知道的事。

他也要前首相署(国会及法律事务)副部长拿督威拉玛丝艾米雅蒂就此事作出回应。

兰加巴指出,玛丝艾米雅蒂在前朝政府出任副部长时,亦曾提呈英文版本的法案。

玛丝艾米雅蒂随即回应说,当她是副部长时,反对党即现任政府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