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UCSI民调:66%国人偏好混合工作模式

(吉隆坡19日讯)UCSI民调研究中心近日对国人的工作模式偏好进行民调,结果显示667名受访者中,有66%表示更倾向于混合工作模式,另21%则偏好全面居家办公,仅13%偏好办公室办公。

调查指出,62%受访者在行动管控指令前就经历过居家办公,行管令期间则有88%经历居家办公。

38%不曾在行管令前居家办公的受访者中,有62%倾向混合工作模式,这表明他们可能还未准备好完全回到办公室工作。

该民调根据受访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子女数量进行偏好分析后发现,国人皆普遍倾向混合工作模式,而办公室办公是最不受欢迎的。

“就工作性质而言,无论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类型,或需要监督下属的岗位,受访者都倾向于混合工作模式,同样地,办公室办公仍是最不受欢迎的选项。

“数据显示,无论工作背景和性质如何,受访者都更喜欢混合型工作模式。而全面居家或在办公室办公皆非大马人首选。因此令人感兴趣的是,如今雇主是否会考虑改变传统的办公室工作模式,并转而提供混合工作模式的工作。”

工作模式决定是否辞职

值得关注的是,此调查结果与UCSI 民调研究中心今年2月所发布的另一民调——“大辞职潮”调查结果一致。

调查显示,工作模式似乎是受访者决定我国会否迎来“大辞职潮”的主因,

认为我国将经历“大辞职潮”者,是基于大家都更偏好可经常居家办公的工作。而持相反意见者,则认为雇主在工作安排上已相对灵活,同时雇主在行管令后亦更理解居家办公概念。

混合工作模式是一种灵活的工作模式,它为员工提供了自主权,让员工无论在办公室、在家还是在通勤的路上,都能轻松及高效的工作。

 

 
 

 

反应

 

要闻

专家:东盟峰会期间 居家办公仅具短期效益

(吉隆坡12日讯)第46届东盟峰会即将于本月26日至27日于吉隆坡会展中心(KLCC)隆重举行,预料将吸引各国领袖与代表团齐聚首都,政府正为届时可能再现的严重交通堵塞状况绞尽脑汁,包括计划推行居家办公与居家学习措施,以疏缓车流。

不过,新加坡《联合日报》报道引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指出,居家措施虽具临时效益,但无法从根本解决巴生谷长期存在的交通压力问题,并建议政府从改善公交与协调相关政策等方面对症下药。

首都圈的交通问题不仅局限于吉隆坡市中心,附近地带包括安邦、蕉赖、八打灵再也、梳邦、蒲种、巴生等市镇的通勤族同样深受堵车困扰。

据吉隆坡市政厅(DBKL)2023年报告分析,巴生谷地区通勤族每年平均在交通堵塞中消耗580小时,相当于每天浪费约2小时15分钟。

研究也发现,堵车每小时的耗油量约为2.6公升。

虽然政府近年来积极扩建公共交通,巴生谷综合运输系统总长达528公里,但使用率却仅为25%,显示大多数民众仍倾向依赖私家车。

目前,全马每天约有150万辆汽车出入吉隆坡,市区全天车流量高达600万辆。

加拿大网络市调公司Visual Capitalist去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是东南亚拥车率最高的国家,每1000人中就有535辆车。

马来西亚国防大学副教授吴彩冰早前表示,唯有持续投资公共交通建设和分散市区功能,才有望在未来十年内缓解巴生谷交通压力。

鼓励用公交又续建高速公路
吴木炎:大马政策存矛盾

城市交通专家吴木炎进一步指出,马来西亚公共交通规划缺乏协调性,政府一边鼓励使用公共交通,一边却继续兴建市内高速公路,政策本身就存在矛盾。同时,轨道系统之间也互不相连,加上行政规划滞后,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人流与物流需求。

因此,他认为,现有的扩建道路与公交系统方案基本上属于“亡羊补牢”。

此外,马来西亚拥车成本偏低,再加上政府长期补贴汽油,造成民众更倾向使用自己开车出入。

为应对交通压力,政府已计划在吉隆坡、槟城乔治市与柔佛新山引入“拥堵费”机制,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拿督斯里扎丽哈表示,该机制有望降低隆市车流量达20%。

不过,吴木炎认为,征收拥堵费并非万能解药,政府应同步推行更严格措施,如提高拥车门槛、减少市区停车位、调高停车费等,多管齐下方式促使民众转向公共交通与共乘服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