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维护权益传承文化 中文报不因科技忘使命

林惜莲(左起)、孙伟佳、麦觉丰、郭清江、许春、贺婉蜜和叶梅真同庆《星洲日报》95周年。
(吉隆坡14日讯)世华媒体主席张聪说,媒体不能因为科技的发达,忘却传统的角色和责任。
“媒体要改变的是作业方式,而不是其社会价值和功能。媒体是社会公器,不是私有产物,唯有民众的支持,媒体才能持续走下去,满足社会大众的期望。”
张聪说,不幸的是,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已经忘却了传统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它们迷失在网络流量中,沦为内容农场,这样的媒体,迟早会被读者唾弃,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因为张聪不克出席出席《星洲日报》95周年晚宴(峇株巴辖站),其讲稿是由世华媒体(马来西亚)集团总编辑兼《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代读。
张聪说,我国华裔同胞习惯性地也很亲切地将华校、华团、华商及华文报称为“华社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在维护华族权益、发扬传承文化及推动母语教育的工作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她说,一直以来,无论华社及华教面对任何难题及困境时,都会获得华商及华文报坚定不移的拥护和支持。而华校所培育的优秀人才,也成为华团、华商及华文报的生力军,为国家社会作出宝贵的贡献。
“因此,华教、华团、华商及华文报彼此之间必须紧密互动、互相帮助,才能在捍卫华社权益时,站稳脚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监督政府防滥权
“大家都知道,媒体扮演第四权的角色,作为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以外的第四权力组织,其最大的目的是用以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权。
“但是,马来西亚的中文媒体,却多了几项工作和责任,包括作为政府与华社沟通的桥梁,把政府的政策、条例、指南、援助措施和信息等,传达给华社,然后把华社的相关团体、商会、社团、行业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通过新闻报道,反映给有关部门。
“上情下情的通达与顺畅,是一个国家促进官民合作与对话至关重要的机制。”
张聪说,中文报章数十年来,也一直站在守护华社的最前线,义无反顾的报道不利于华教、华商或华团的政府决策,凝聚华社力量,做出合理、冷静的反应,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当权者纠正相关偏差政策的参考。
“中文报章,也结合各地华校、华教组织、华教精英和民众的力量,为华教筹款,协助华校的发展。在华教议题上,我们也不遗余力的为华教发声,比如对师资短缺问题锲而不舍的报道和掷地有声的评论与分析。
坚持守护华社华教
“中文报章也是捍卫中华文化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的社会公器。数十年来,我们和各文化组织与乡团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例如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四季中华,与乡团联办裹粽子比赛、书法比赛等文教活动。”
她说,即使时代变迁,面对社交媒体的竞争,中文报仍然不忘初衷,为华社服务,因为中文报章立足华社,必须回馈报答华社的支持。
“我们必须在扮演第四权的同时,也坚持守护华社、守护华教、守护中华文化的使命。”
出席晚宴的主宾有:柔佛州卫生及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添顺、居銮国会议员黄书琪、帆加兰州议员颜碧贞、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陈大锦、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署理会长颜振辉、峇株巴辖中华公会会长陈惠国、峇株巴辖五校董事会董事长刘国文、永平福州会馆主席黄仁健的代表署理主席王良顺、居銮中华公会会长拿督刘文丰、居銮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张怡标、居銮德教会紫銮阁阁长拿督斯里彭志强及居銮中华中学董事长王培荣。
《星洲日报》代表则包括星洲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兼《星洲日报》总执行长许春、世华媒体集团首席数码员陆志顺、世华媒体集团运营总监(内容及策划)陈莉珍、《星洲日报》市场及业务开发总经理曾晓萍、南马区总经理麦觉丰、副总编辑兼柔佛州高级采访主任贺婉蜜、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经理邱纪福、柔佛州业务经理孙伟佳、柔佛州业务开发及促进部主任杨顺发、柔佛州受众成长与管理部高级主任郭顺瑷、马六甲业务经理林安和、峇株巴辖办事处主任林惜莲、居銮办事处主任叶梅真、麻坡办事处主任陈浩瑞等。
张聪:世华恶境中坚守阵线 不忘对华社责任和义务

张聪
(吉隆坡2日讯)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聪指出,尽管营运环境恶劣,但世华媒体仍坚守阵线,继续为华社和读者服务,世华媒体不会忘记对华社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必须回想当初世华媒体是怎样走过来的,我们在网络时代,不要忘记来时路,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坚持。E时代的路再怎样难走,充满挑战,都应该有路让我们走出去。”


她在世华媒体集团年宴上致词时说,《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和《光明日报》在社长丹斯里张晓卿爵士收购之前,都曾经历过低潮,包括亏损及被勒令停刊。
“当年的营运条件严重不足、资源缺乏,但是同事们都熬过去,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信念,我们还是可以克服困境,再造辉煌。”
她强调,在此严峻时候,世华媒体必须回到华社,因为大家来自华社,必须服务华社,为华人发声。


“我们也应该想方设法,为华社带来更具前瞻性,开创性的服务和价值。除了推动华人文化、捍卫华文教育、赈灾等活动,我们还可从更深更高的价值层次,为华社做更多更好。我们应该继续为华社做事,与华社并肩同行。
“日子再怎样困难和辛苦,收入减少,总会有路。因为有危就有机,黑暗的尽头就是曙光。”


传统媒体挑战没减少
都在探索求变转型
张聪说,这一年来世界各地传统媒体面对的挑战并没减少,大家都在探索求变转型之路。
“传统媒体面对一些经营上的问题,包括网络媒体的冲击、广告收入减少、高营运成本,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透过转型,才能实现复兴的目标。


“传统媒体必须朝数字化转型,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将内容延伸至线上。同时多元化收入模式,包括付费订阅、开拓线上广告市场等。这是传统媒体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新法则、新模式。”
她举例,2019年2月《纽约时报》宣布在全球拥有430万名读者,其中有330万人为付费用户,2018年《纽约时报》的在线订阅收入增长了18%,而数字广告收入也增长了8.6%。
“虽然其他报媒纷纷逃离舍弃纸本报纸,但《纽约时报》反其道而行之,坚持认为纸本媒体仍然深受读者追捧。”


张聪也指在大马,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45亿令吉的媒体广告,其中收入的一半即25亿令吉,是直接流向社交媒体平台,严重冲击传统媒体。
她说,历史总是以各种奇特的方式改变文明发展的进程。新媒体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中美在全球竞争与定位上出现的大逆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对大马的访问,支持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倡议的“昌明大马”理念,展现两国关系的深厚基础与广阔前景,预告了大马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担当、责任和机遇,肩负维护区域包容性及和平的重任。
“这些都是鲜活生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美国的关税大棒,预料将会冲击全球经济,大马也无法幸免。大马华社必须严阵以待,提高防范意识。在经济环境陷入困难下,大家更应该化危为机,思考、策划如何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价值,开拓财源。”


《星洲》风波引人深思
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对于《星洲日报》最近发生的风波及有两人因而停职,张聪指这是引人深思的教训,提醒大家务必在繁忙和时间紧凑的工作环境中,打起十二分精神。
“所谓魔鬼藏在细节里。再者,扩而充之,如何放大加快改革转型的步伐,是我们未来必须共同努力的方向。
“同事们要遵守‘世华媒体集团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准则’,以避免它可能带来的智慧产权、法律、隐私和资讯安全的风险,同时需审查和过滤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出的内容,以避免错误、不当或有害资讯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