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际特赦:处决犯人数减 大马毒品案仍存死刑判决

(八打灵再也8日讯)国际特赦组织马来西亚分会对我国继续以死刑对付跟毒品相关案件感到担忧,并指毒品案件不属于“极端严重犯罪”,因此与国际法和标准必须限制死刑的使用不符。

国际特赦组织今日在全球同步发布2024年死刑和行刑全球报告。

马来西亚分会代执行总监维拉茜妮、研究和宣传官方汶珊、马来西亚律师公会人权委员会代表娜丽莎及亚洲反死刑网络(ADPAN)执行理事饶兆颖,皆出席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38%新死刑属毒品案

报告说,虽然政府自2018年起暂缓行刑及在2023年开始废除强制性死刑,是重大的跨进,但法庭还是有死刑的宣判,国内高庭在毒品相关案件的38%新死刑判决,令人担忧。

方汶珊说,政府对改革的承诺必须超出维持目前暂缓行刑的范围。

她说,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法庭在检讨死刑判决中,对1056宗的死囚案件进行了审查,854人获得减刑。政府自废除强制性死刑以来,国内死囚人数大幅度减少,不过在毒品相关的案件中,法庭还是有死刑的宣判。

她指出,根据2023年11月7日的数据,共有1275人被判处死刑,但截至今年1月22日,死囚人数已降至140人。

“报告指全球的行刑飙升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去年15个国家有1518人被处决。与此同时,执行死刑的国家数量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新低,展示世界上大多数人如何摆脱死刑,只有少数国家继续行使此不人道的酷刑。

“马来西亚自2018年起不再行刑,不过如果不全面废除死刑,它仍然是54个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阻止加入全球大多数已在法实践中废除死刑的145个国家行列。”

特赦程序仍不透明
140死囚命运难定

方汶珊说,马来西亚政府的下一步应该是废除毒品相关罪行的死刑,同时呼吁政府为140名死囚减刑,因为囚犯寻求特赦的过程仍不透明,导致囚犯的未来命运仍充满不确定性。

维拉茜妮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行刑最多的地区,在2024年至少判处了843宗新的死刑案件。

她说,如果大马希望成为本地区的人权改革首要典范,就应该废除毒品相关案件的死刑,然后再迈向全面废除死刑。目前国内140名死囚的命运难料,特赦程序的不透明和保密,只会增添忧虑,造成死囚和死囚家属面对长期性的不安。

亚洲反死刑网络(ADPAN)促政府在死囚人数和背景方面更具透明度,饶兆颖说,目前没有任何关于140名死囚的任何详情,包括死囚的性别、国籍等。

她说,因为关乎人命,透明度与问责制应该是基石。

“政府认为处死毒贩,是解决国内毒品问题的良方,其实当局应该从毒贩有悔改、吸毒者摆脱毒品等角度来应对问题,不单是以严厉的法律来处理问题。”

 

 
 

 

反应

 

要闻

国际特赦组织:非选择性授予 和平集会权应受保障

(吉隆坡29日讯)国际特赦组织马来西亚分会指和平集会权必须受到充分的保障,而不是选择性授予,并敦促政府在修正2012年和平集会时集思广益,确保所有修正条文与国际人权标准一致。

分会认为,与此同时,任何人都不应该因行使受宪法保障抗议权利而被逮捕、调查、指控或监禁。

分会代执行董事维拉茜妮说,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曾在今年2月宣布将修正和平集会法令,先是废除要求抗议者向场地负责人申请许可的第11条文。

她说,虽然这是值得欢迎的一步,但政府尚未明确交代是否会对非法集会法令进行更广泛、有意义的改革。

她指出,联邦宪法第10条款保障和平集会权也受到国际法的保护,可是政府在2024年继续援引和平集会法令和其他将和平抗议定为犯罪的惩罚性法律来处理。

国际特赦组织今日同步发布2024-2025年全球人权状况报告。

国际特赦组织马来西亚分会今日在隆雪华堂召开新闻发布会,陈述马来西亚的人权状况,同时安排了由维拉茜妮主持的3人小组讨论,成员有狄波拉奥古斯丁(Women March Malaysia代表)、迪乐瓦拉(独立新闻中心数字化版权项目负责人)及婆罗洲同志创办人穆敏南当(Borneo Komrad)。

难民移民拘留者待遇
大马最紧迫人权问题

维拉茜妮指出,马来西亚对难民、移民和被拘留者的待遇依然是2024年最紧迫的人权问题之一,其特点是无限期拘留、否决法律保障以及拘留期间的系统性折磨。

她说,从任意拘留到不受控制的折磨,政府目前的做法不仅否决了寻求安全和更好生活者的人性化,而且牢固确立了有罪不罚的制度。

“我们继续听闻拘留所死亡事件和遭折磨的投诉,从2022年至2024年年中,至少发生24宗,虽然政府保证将由独立警方行为委员会来负责调查,可是问责制仍然难以达到。

“死刑方面,虽然遭判死刑的人数已减少,可是政府还没有采取步骤全面废除死刑。法庭也继续有死刑的宣判,包括在毒品案,这有违国际法和标准。

国际特赦组织马来西亚分会此前发布2024年死刑和行刑全球报告时,对我国继续以死刑对付跟毒品相关案件感到担忧,并指毒品案件不属于“极端严重犯罪”,因此与国际法和标准必须限制死刑的使用不符。

严酷法律被当镇压工具

维拉茜妮指出,政府在大选宣言承诺废除严酷的法律,例如1948年煽动法令、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以及1984年印刷及出版法令,这些法律继续被用作镇压工具。

她提到维权人士穆敏南当在捍卫巴瑶族 (Bajau Laut) 社区的权利后因煽动叛乱罪受到调查,而艺术家法米则因针对政治人物的讽刺艺术作品而被捕,指上述法律被用来对付这些人。

“政府没有解决民间社会长期以来的担忧,而是强行通过了通讯及多媒体修正法案,扩大了其控制社交媒体内容的权力,并专横的对社交媒体平台引进准证要求。

“与此同时,在线安全法案也被匆忙通过,该法案据称是为了打击网络欺凌,但却赋予政府对在线言论令人震惊的新权力,这是几乎没有透明度或监督的。

“艺术不是威胁,倡导不是犯罪,批评不是煽动叛乱, 马来西亚人民必须能够自由表达自己,无论是通过演讲、写作、电影、绘画还是在网上发帖,而不必担心审查、骚扰或逮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