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减依赖濒危动物入药 中医渐转用合成替代品

(吉隆坡9日讯)为减少对濒危动物的依赖,尤其是穿山甲鳞片的使用,并保护生物多样性,大马中医界逐渐转向植物性或合成替代品。

尽管中国和大马华人社群一直认为穿山甲鳞片具有药用价值,但现代研究已证明,许多符合伦理标准的植物性或合成替代品同样具有类似的疗效,并且可作为长期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双威中医中心的草药师方禧举例,如现在采用“王不留行”(一种中草药)替代穿山甲鳞片,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催乳。而像熊二醇(UDCA)等合成替代品也已经取代熊胆,用于治疗肝脏相关疾病。”

该中心营运主任陈诗欣接受“马新社”采访时建议,若病人对网购的中药产品有疑虑,应向专业的中医师或草药师咨询,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后再使用。

此外,雪隆华人药业公会会长马迳蔃提醒民众警惕假药,指出过去10年,大马中医行业已经大幅度减少了涉及动物性成分的药品,特别是那些使用濒危物种的药材。

“目前通过网络销售的穿山甲鳞片中成药,大多没有有效的序列号,极有可能是假冒产品。合法购买穿山甲鳞片需要提供身份证和执业中医师的处方,并且所有交易都需要向中国政府报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王易孚曾在剑桥大学研究中医领域时,指出穿山甲鳞片的需求已经显著下降,尤其是在2020年6月,中国将所有穿山甲物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将含穿山甲鳞片的产品从《中国药典》中删除。

根据中国的规定,目前仅能使用2016年前从非洲和亚洲合法进口的穿山甲鳞片,这些库存由许可证管理,并供应给获得批准的711家医院进行销售。

含违禁成分吊销执照

卫生部传统及辅助医疗组高级助理主任达祖依克马提醒执业中医,若被发现存放或销售含有野生动物成分的药品,尤其是违反野生动保局及国家药品管理局法规的,卫生部将吊销其执照。

同时,大马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执法组主任诺阿里夫强调,若要携带含野生动物成分的药品或制品入境,必须先获得该局总监签发并经部长批准的特别许可证。

“尽管其他国家可能公开出售各种野生动物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带入大马。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律,我们将严格执法,未经授权持有或存放此类产品的人将面临法律惩处。”

用濒危动物入药法规
部分中医业者仍困惑

根据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的数据显示,2015至2021年间,亚洲共破获了1141起涉及濒危物种穿山甲走私的案件,其中中国、越南、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占据了91%的比例。

自2019年起,中国政府取消了医保对含穿山甲鳞片药物的报销,并于去年11月将用于药用穿山甲鳞片的年度限额缩减至1公吨(约2000只穿山甲)。

尽管有法规限制,该组织仍担忧由于执法漏洞,透明度不足,非法穿山甲鳞片可能通过东南亚流入市场。

TRAFFIC东南亚项目负责人庄翠玲表示,发现有部分中医业者对使用濒危动物入药的法规存有困惑。

为此,TRAFFIC与大马华人医药总会推出了“仁心”倡议,发布了2023年11月的大马中医中药手册,旨在提高公众对濒危动物入药危害及相关法律风险的认知,电子版手册可通过www.healersforthewild.com免费下载。

该组织负责人曾景玮也指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和多种方言的视频传播信息,鼓励民众拒绝使用动物制品。

 

 
 

 

反应

 

要闻

邢益腾:个体化处方 中医药品价不受管制

(吉隆坡3日讯)马来西亚中医总会会长邢益腾说,中医目前不受药品标价政策所约束。

他说,这项根据2025年价格管制和反暴利(药品价格标签)指令作出的政策,中医诊所并未被列入受管制对象。

他今日发文告说,药品标价政策已引发马来西亚私人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他说,中医药的售药与使用机制,与西医有其本质上的不同,中药多以个体化处方、辨证施治为原则,与西药的标准化分发模式迥异。

持续为会员争取权益

“尽管如此,作为医疗照护体系的一环,我们对可能衍生的政策变化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将来是否会影响中医药行业的运作方式。

“中医目前虽未被纳入,我们将持续为会员争取应有的空间与权益,同时也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一个更公平、合理与尊重专业的医疗环境。”

从本月1日开始,所有私人医疗机构必须张贴药品价格表,内容需包含药品通用名、成分、剂量、品牌名与单位售价,并确保所有药品价格可供患者查阅。

未遵守者,个人最高可被罚款5万令吉,公司罚款最高10万令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