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谁来保护学生? 缺乏通报机制·独中体制漏洞
独家报道:陈美玲、余佩妮
连环性骚扰案接连爆出,扯下“神圣独中”遮羞布,也打破华社对“师者为尊”的幻想。更可怕的是,这些加害者往往不是陌生人,而是学生最信任的熟面孔。多年过去,受害者鼓起勇气才敢发声,却发现投诉石沉大海、加害者安然无恙,甚至可能换间学校继续教书。
问题根源不仅是个别老师人品败坏,值得我们深思,其制度是否失灵了——申诉机制形同虚设?学生感受被忽视?忌讳丑闻外泄?
国内61所独中,花了数十年才艰辛建立起今日的口碑和信誉,绝不能被这些“丑闻”赔上多年来的努力;如今,独中要止血,就得硬起来,不仅仅要董总领头设“黑名单机制”,更要让学生有话语权,把他们纳入教师评估、设立学生会或班代会,成为真正监督的一环,还独中教育学生之神圣任务。
尽管校园性骚扰事件并未局限于任何一类学校,然而这几周闹得满城风雨的,不仅是在华社中被赋予非凡地位的独中,而且还是独中体系里拥有崇高身分的教师,一旦有任何差错,便会被无限放大,格外引人关注,何况这是活生生的“熟人加害”案例。
由于有的受害者是毕业多年的独中生,显示教师性骚扰学生问题一直存在却申诉无果,久而久之问题被压下。独中内部实在需要深刻检讨性骚扰申诉机制、把学生意见纳入教师评估制度、设立流通于独中内部的“教师犯错通报机制”,让全国61所独中合力维持教师素质,维护独中发展。

(示意图/取自Pixabay)
随着各类在独中发生激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不当事件,家长与公众不禁思考和追问,这些悲剧只是偶发的个案,还是制度缺陷的警讯?面对连串校园问题,独中体制的监管与教师聘任机制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在一般传统的教育体系中,一旦发生教师性骚扰等严重不当行为,部分学校管理层或选择“低调处理”,倾向内部解决机制,表面上是维护校园声誉,实则是源于社会长期对“丑事不可外扬”的集体潜意识,间接让“吹哨人”背负沉重代价,甚至被标签为“捣乱分子”或“背叛者”。
结果是,许多问题教师在未受到实质追责的情况下,仅以“辞职”或“被劝退”的方式离开原校,反正“东家不打,打西家”,“事情”就这样掩盖过去。
把话带回来独中,由于目前全国61所独中各自为政、聘任机制独立,彼此之间缺乏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得这些曾被投诉,甚至行为失当的教师,能够轻易“换个马甲”另谋高就,转至他校继续任教,问题反而在系统内部“流动”了起来。
这反映出独中整体在教师聘任和背景审查方面的严重制度缺失,尤其在涉及师德和学生安全的问题上,缺乏全国性监督机制。
有鉴于此,近年不断有市场消息传出,应由董总牵头协调设立全国性“教师通报平台”或“行为通报机制”,将严重违反师德者列入内部黑名单,在校际间共享资料。
这不仅是防患于未然,更是保障学生权益、重建教育信任的基础工程。
虽说董总与独中是平行关系,无行政从属,未能强制学校执行其政策,然而董总是道德领导力的体现,是推动独中变革的唯一“硬实力”,应肩负着道义引领和公共信任的角色,不但能筑起第一道防线,更能标志独中教育体系愿意直视问题、主动改革的重要一步!

无系统性培训过滤
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不能被视为是单一事件的方式来处理或解决。”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主席拿督王鸿财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如此向媒体娓娓道来。
他表示,我国61所独中虽然都参与董总主导的统一考试,但行政上是完全独立操作,董总对独中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及监督权力。
他认为,独中缺乏一个中央机构负责师资培训、视察监督教师的教学和行政管理机制、针对各所独中不同环境提供长期发展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个别独立操作而缺乏监督机制的模式,就易造成人为因素的人治现象,脱离法治规范。”
他说,基于独中没有一个中央机构制定独中的师资专业资格,长期没有系统性教育专业培训和过滤,造成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各所独中各师各法,根据本身学校需求吸纳教师,造成不够严谨过滤,再加上各校如果缺乏监督、视察、规范教师师格和行为的机制,就容易在校园内发生违纪违法事件。 ”

前校长喊话:聆听学生意见
据观察,独中校内教师评估制度存在盲点,偏重教师服从度而非师德。
服务独中17年,曾担任2所独中校长的黄集初在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指出,评估教师是重要的一环,现有制度属于行政评估,从科主任到教务处,再到校长评估教师,根本不会去询问学生对某个老师有何意见,因此未能反映教师真实与学生互动的表现。
这意味,教师的评估制度并未将学生意见纳入评估过程,使有问题教师易于逃避监督。除非把学生意见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才能更全面反映教师表现。
他说,学生意见虽无法完全决定教师表现,至少可作为参考的一部分,若对某个教师的投诉特别多,管理层便能启动调查机制判断真伪,及早发现问题。
成立学生会
校方若真能接纳学生意见,将大大改善整个校园环境。不过,现实是大多数学校认为学生不能批评老师、侵犯老师尊严,故难以接受这样的概念。”
“现在已经来到一个时间点,若学校不让学生在校内批评老师,他们就去社交媒体批评老师,在社媒疯传之后,事情闹得更大,包括报警让警方介入。”
此时此刻重提成立学生会,作为学生与校方的正式沟通平台,似乎处于正确的节点,有助于直接反映学生问题、监督校方,塑造校园民主化。若学生会不行,可折衷成立班代会,让每班班长加入,进行定期对话,成为内部沟通管道,让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盲目尊师酿苦果
校园性骚扰事件倾向“权势性侵”,师长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被利用,双方存在职位、年龄或资源不对等。让人不禁反思,该如何建立清晰的“熟人关系中的边界感”,这与刻在华校生骨子里的“尊师重道”是否存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谢诗坚
时评人拿督谢诗坚向《南洋商报》说,华教强调的尊师重道本意虽好,但若缺乏反思与制衡,就容易被滥用,可能会演变为盲目服从与压迫。华教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之余,也应有清理弊端的勇气。
黄集初则说,尽管他非常重视尊师重道,不过凡事要有限度,不要因过度尊师重道而使自身利益被侵犯,甚至不敢挑战教师。可惜现代人误解了尊师重道原意,过度尊师将变质为压迫,并非所有老师都值得盲目尊重,应加以分辨。
“传统的尊师重道存在因果关系,教师是传道人而尊重他,若教师不传道就不值得尊重。不知从何时开始,尊师重道被曲解成不论教师做什么,只要是教师就该尊重。”
“不敢说,也不被听见”
社会文化足以影响学校氛围,地方家长和学生较看重学校权威,因此地方独中的沉默文化较为严重,即使发生权势不对等,都会因注重学校体面而不随意报警或对抗。反之,雪隆区的独中家长较敢怒敢言,一有问题便马上反映给校方,如果学校置之不顾,不惜召开记者会公开事件。
黄集初说,性骚扰事件可分为“突发性”和“长期隐性”两种,而后者的破坏性更大。
许多案例显示,受害者的申诉未被妥善处理,反映了学校管理失职,在危机应对及责任承担上存在严重疏失。该负起责任的,不只是加害者,学校领导层也必须有人承担处理不当的责任,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动摇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信心。
谢诗坚指出,沉默文化指的不是没有人说话,而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而校园性骚扰的出现,反映出制度缺位与监督不力,校方轻视问题所致。独中也缺乏有效的内部危机机制和性骚扰申诉程序,一旦发生问题,往往不了了之。
“遮丑”文化盖不住真相
教育部辖下学校有“性侵与性骚扰指南“做依据处理性骚扰投报,不过,据黄集初了解,独中体系并没有性骚扰申诉机制。
因此,他建议独中参考教育部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前提是管理层真心想解决问题,而非面子与校誉优先,担心捐款减少、招生下降或社会观感负面。
“现实的案例说明,即使校方有意隐瞒,却早已在学生之间传遍,事情是盖不住的。真正解决问题需处理根源,并辅以后续辅导,而非表面止血。”
董总于4月24日发布了题为“落实校园性平教育,建立性别友善环境”的文告,其中内容包涵已制定性骚扰事件的处理流程,涵盖投报渠道、权责划分、调查程序、分流监管、惩处方式、申诉机制和支持系统,并会在近期提供给各校参照。
“多头发言”添乱局
学校公关急需升级
学校面对媒体和社会监督时,显得被动和缺乏回应机制。
谢诗坚指出,在社交媒体无限放大效应之下,校方面对了巨大压力,尽管它可以把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不过,难点是缺乏权力与资源去执行系统性的结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学校本身建立监督与制衡机制,而不是外部监督。
而面对如此重大危机,独中应重视公关与危机管理。
黄集初建议,学校预先培训校内人员处理危机,统一对外发言窗口,避免“多头发言”造成混乱。
他说,性骚是零容忍,爆出来是好事,对那些有坏念头、有欲望却控制不了自己的狼师,起了警惕作用,也是机会教育,从中提高学生们的性平等意识。
相关报道:
响应最低薪金标准 丹中全面调整薪酬结构

蔡尚晖(中)吁热心人士与机构继续支持丹中,左起林敏萍、董事副总务柯文渊;右起郑志伟、副董事长赖秀美。
(哥打峇鲁19日讯) 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副董事长蔡尚晖宣布,董事部已议决自今年2月起调整全校教职员的薪金制度,教师各级别的基薪一律调高500令吉,而职员方面,则依据政府最新的最低薪金标准进行相应调整。
他说,政府宣布,今年2月1日起,全国最低薪金标准从1500令吉上调至1700令吉,为确保薪酬分配更公平、提升员工福利及加强教职员对学校的归属感,校方依照不同职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强度,给予合理且有层次的薪资调整。
他日前在丹中2025年度赞助人大会致词时说,此次薪金调整幅度颇大,势必加重学校的财政负担。今年度的预算赤字相较往年明显增加,有必要积极寻求开源节流的管道来解决这财务上的问题。
此外,他说,该校推行的学分制教学改革计划已进入了第5年,他希望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各行政单位和老师们能继续努力,以强大的团队力量来达致学校的教学目标、办出该校的特色。
他预告,丹中将于7月26日(星期六)为丹中复兴40周年举办2025年“丹中之夜”歌舞剧,以筹募“学校教育发展经费”。筹款活动将于下周开跑,希望在大家的积极推动下,各界热心人士与机构能继续给予踊跃的响应与支持。
他借此感谢该校校长及教职员们的辛勤与努力。此外,也要向所有在该校的筹款、招生、建设及其他校务发展工作上给予协助与支持的各有关方面,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会上,该校林敏萍校长、家教主席郑志伟也分别作了详尽的校务报告、财政报告及家教活动简报。
丹中是次赞助人大会一致通过以下5项提案:
1.吁请政府摒弃政治考量,贯彻宪法赋予的母语教育权利,一视同仁对待各民族母语教育,给予华文教育公平合理的地位,包括全面承认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文凭、制度化常年拨款予华文独立中学、为独中培训师资、批准独中增建与复办等,最终让华文母语教育体系回归国民教育的主流。这就是首相倡导的“昌明大马”理念最好的体现。
2.吁请政府明确保障宪法赋予的母语教育权利,真正贯彻多源流教育体系;依据我国多元文化现实,落实多元文化教育,以提升族群关系,加强社会凝聚力。
3.促请政府对民办的非营利教育机构包括华文独立中学立法自动豁免缴付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及其捐款人豁免缴税,以鼓励民间团体贡献教育事业。
4.促请丹州政府豁免民办非营利学校华文独立中学的地税及门牌税,或将有关税收改为象征式税赋,以示肯定及鼓励华文独立中学长期以来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减轻其所面对的沉重财务负担。
5.呼吁各界积极支援华文独中的教育改革,以顺应不断变化的世界需求,为国家、为社会储备能面向未来社会和职场需求的各级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