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迈向高端产业的挑战/勤保伟

在世界各地的科技高端领域,马来西亚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表现备受肯定。从美国硅谷到欧洲、亚洲的顶级研发中心,大马人才的身影随处可见,彰显我国具备足够的人才储备来推动高端产业的发展。然而,大马自身的产业结构却长期依赖于外包和代工模式,未能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进行自主创新。

这种人才流失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正是大马近年来在经济上陷入中产阶级陷阱的原因之一。虽然拥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但由于国内缺乏足够的高附加值产业,这些人才往往流向国外,导致大马在全球供应链中,更多充当中低端制造和测试环节的角色,未能有效攀升至全球价值链的顶端。

为了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并推动国家迈向高端产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今年5月推出“国家半导体战略”(National Semiconductor Strategy,NSS)。这项战略,计划吸引5000亿令吉的投资,建设一个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枢纽。政府将投入250亿令吉,作为吸引更多私人投资的“抛砖引玉”资金,期望通过这一庞大计划,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从代工到自主创新

大马多年来积累的代工制造和封装测试能力,将成为实现这一宏图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在封装测试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吸引全球多家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在此设立生产基地。

虽然代工制造和封装测试并不是技术最核心的环节,但这些产业链的成熟度,为大马迈向自主研发、创新和高端制造铺平了道路。

通过国家半导体战略,政府计划培养6万名工程师,以支撑这一战略的技术需求。这一举措不仅将增加国内的高技术人才储备,也有望吸引在国外工作的马来西亚人才回国发展。

这些措施,连同高额的投资和配套政策,预示着马来西亚渴望从一个代工生产基地,转型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创新中心。 

推动措施提高地位

要实现这一点,大马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积累。通过与国际半导体巨头的合作,大马可以逐步建立起本土的研发机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政府通过国家半导体战略提供的政策支持,也将帮助本地企业与跨国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和产品,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

同时,大马政府还需调整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方面,确保创新型企业能获得足够的研发资源和资本支持。通过对研发和高科技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创新基金等激励措施,大马可以加速本地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大马迈向高端产业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机遇同样巨大。随着全球对高端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吸引巨额外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本地高端人才,大马如果能有效落实国家半导体战略,未来将有机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然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政府、企业和人才的协同努力不可或缺。在迈向高端产业的漫长道路上,大马正要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反应

 

灼见

【灼见】大马如何化关税为机/勤保伟

马来西亚股市过去一周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上演了“千股齐跌”与“千股齐涨”的剧烈震荡。这场看似混乱的贸易博弈中,我们该如何成为脱颖而出的“中间受益者”?

随着美国对中国施加高达145%的超高关税,并对其余国家设下90天谈判期的缓冲窗口,马来西亚身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有机会以中立、灵活与区域代表的身分,重塑自身在全球贸易链中的战略价值。

特朗普政府设下的关税墙,看似针对全球,实则借中美贸易冲突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在中国遭遇145%高关税打击之际,许多原本依赖中国产能的跨国企业正积极寻找替代生产基地。马来西亚在“中美贸易战第一回合”中早已受惠不少。

在第二轮更猛烈的关税攻势中,若策略得当,大马竞争力将进一步放大。尤其是目前我国对等关税税率为24%,在东盟中仅次于新加坡的10%和菲律宾的17%,远低于全球许多竞争对手。

站上区域谈判最前线

随着东盟预计本月底与特朗普政府展开谈判,而马来西亚担任轮值主席国,我国更站上了区域谈判的最前线。

东盟总值超3.6兆美元的经济体量,加上超过6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是美国无法忽视的区域合作对象。马来西亚可借此机会发挥桥梁作用,在为东盟争取集体优惠的同时,也以双边方式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与投资保障。

若谈判策略得当,马来西亚甚至可推动“东盟关税协定”对接美方,为我国出口商争取进入美国市场的优先门票。

无论是电子、电器、家具、汽车零部件等主力出口产业,或是新兴的半导体与数据中心领域,一旦获得“免税待遇”,都将大幅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

特朗普此轮对全球征收10%基准关税,虽引发市场短期恐慌,但也促使更多企业重新审视成本与供应链布局。

在“再工业化”与“供应链多元化”的双重趋势下,马来西亚因具备电力稳定、土地可开发、劳动力成本合理等优势,已被视为具潜力的“东南亚替代方案”。

加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半导体、绿色能源与高端制造政策,如国家半导体战略(NSS)与新工业大蓝图,方向恰与美方主推的高科技“脱钩中国”战略高度契合。

若马来西亚能趁90天窗口期,强化与英伟达、英特尔、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的投资关系,不仅可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人工智能(AI)与数据中心枢纽的地位,也能有效带动本地产业链升级与就业。

采灵活中立外交策略

当然,机会总伴随挑战。马来西亚若要成为真正受惠者,必须持续维持灵活中立的外交策略。在不惹怒中国这一最大贸易伙伴的同时,也需与美方深化合作。这当中需要极高的战略拿捏,既要避免被特朗普“惩罚性关税”列入目标,也得在谈判桌上拿出足够筹码,与美国平等对话。

这也意味着,除了强化对美关系外,大马亦须同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例如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加快与欧盟自贸协定谈判、吸引日韩企业落户设厂,方能筑起足够的“经济缓冲带”。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再度颠覆全球,但对灵活应变的小国来说,危机亦是契机。马来西亚若能精准拿捏自身优势、巩固中立地位,并积极争取在美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不仅能化解关税冲击,更有望跃升为“新全球制造枢纽”。

在这个“反应快、谈得好、站得稳”的新时代,马来西亚的外交与经贸团队是时候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上场了。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