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盼安华能超越敦拉萨/甘德政博士

团结政府全国大会将于5月14日在世界贸易中心(WTC)召开。这个时间点和地点的选择,意义非常重大,考验着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政治决心和领导力。
团结大会的前一天,正值“五一三事件”54周年。这个惨剧的重灾区位于吉隆坡市中心,距离会场不远,虽时隔多年,却已形成各族认知不同的的历史符号。多年来一些政客不断利用“五一三”来进行政治动员,对我国的种族政治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经历过第二次政权轮替、威权解体、政治民主化发展后的大马各族人民,理应具备足够成熟的理性态度,去回顾和反思这段惨痛的历史。
团结大会政治意义
安华领导下的团结政府,如能在团结大会上对“五一三”做些表示,即使是宣布解密政治部档案之类的象征性政治动作,也对国家启动转型正义、社会和解,乃至长远的种族融合、国族建构过程,带来更多的正面建设能量。
“五一三事件”后攀上最高权位的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是我国一党独大威权体制的总设计师(Architect)和总操盘手。直到今天,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在政经文教各个层面,都留下其政治遗产深深的时代烙印。
敦拉萨留学英国期间,曾经是工党外围智库费边社的成员,深受中间偏左理念的影响。他出台“新经济政策”,通过国家机器来扶弱,减少各族收入差距来消弭社会动乱隐忧,其实都是左派的理论贡献,只是在我国现实中的种族政治脉络下,难免混杂了种族主义的元素。一些人就认为,这是用左派政策来巩固右派政权。
对绝大多数华裔而言,这套政策严重限制了“社会向上流动”的管道,也造成许多非土著人才外流,这些人很自然就成为在野党的铁票群。但对大多数马来人而言,这套政策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培养了不少马来专业人士和精英分子。
在城市区,敦拉萨推出廉价屋计划,收编了广大的底层和木屋区城市选民,也加速马来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在乡区则换另一套策略,他推出垦殖民计划来分配土地给农民,鼓励种植经济作物,这些地方后来都转化为巫统的铁票区。
合纵连横收编政敌
在政治制度安排方面,敦拉萨不断搞合纵连横,用统一战线手法,打压部分政敌,也把部分在野党吸纳进来组成联合政府,1974年更扩大成国阵,维持执政优势至少40多年。在行政体系方面,敦拉萨时代除了重划选区,也成立联邦直辖区,将吉隆坡和雪兰莪州分开,推迟雪州政权变天至少30余年,可说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
如今安华是否会模仿敦拉萨缔造国阵的模式,将暂时结合的联合政府固化成一个正式和长久的政治联盟?另一方面,安华是否会效法敦拉萨,务实运用来自不同意识形态阵营的政策,来收编政敌和安抚反对派?例如,他推出拥有回教神学内涵的“昌明大马”理念,出台更多相关政策,来抗衡和包抄国盟对手的回教论述,争取更多马来中间选民的认同。这些都是值得大家留意的观察点。
安华必须在论述上超越敦拉萨的格局,才能占据战略制高点,并带领我国正式迈向后“五一三”时代和后威权时代。否则,这项团结大会就缺乏政治意义,顶多沦为6州选举前的造势和作秀活动而已。
五一三事件56周年公祭 逾百各族民众悼逝者

(吉隆坡10日讯)逾百位各族民众于周六清晨齐聚双溪毛糯五一三墓园,参加“五一三事件56周年纪念公祭仪式”,共悼历史悲剧。
8个主办团体齐心推动此活动,以“曙光乍现”为主题,寄托对转型正义与族群和解的期盼。
尽管天气炎热,现场仍座无虚席。
主办方指出,过去一年,马来西亚社会在“去禁忌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月雪》作为首部触及“五一三”题材的电影成功上映,而双溪毛糯五一三墓园也在民间努力下,于去年正式获雪州政府宪报为保留地。
这些历史性成就,让今年的公祭别具意义。
雪兰莪州议会议长刘永山今日出席担任主宾,向逾百名长眠于此的受害者献花致哀。
主办单位也安排佛教、基督教、道教与兴都教代表举行跨宗教祈福,但回教代表今年并未出席,较去年略显遗憾。

宗教司缺席
公祭工委会秘书刘敬受访时坦言,回教宗教司去年祈祷后,引发部分争议,今年婉拒前来,工委会表示理解,也感到遗憾。
他指出,转型正义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走三步,退两步”是常态,但不能因此停下来。
仪式中,思特雅大学教授达祖丁以“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为题,发表深刻演讲,强调真正的民族团结,须以历史真相为基础。
张吉安朗诵诗句
导演张吉安则以诗朗诵方式演绎其个人作品及A. Samad Said的诗句,配以音乐家余家和的萧与马来笛演奏,场面动人心弦。
这项跨宗教、公民主导的纪念活动由隆雪历史与文化资产之友协会、同心公民协会、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林连玉基金文化资产保存委员会、禅灯文化艺术协会、吉隆坡永春会馆、蒲种山庄盂兰胜会及马大新青年等组织联合举办。
刘敬透露,他将于本月14日(星期三)晚上8时,在隆雪华堂主持《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国语版新书 《Kehidupan Seterusnya: Sejarah Lisan 13 Mei》推介,继续推动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