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恐怖组织是怎样炼成的?/霍咏强

说到“恐怖袭击”,必然想到枪手袭击莫斯科郊区音乐会,导致最少14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剧,至今这个数字仍未完全确定,也足以证明其严重性。事件发生后,最惹人关注的问题自然是“谁是黑手”?

表面上,袭击后恐怖组织“回教国”(IS)就迅速承认责任,似乎还怕大家不相信,第二次承认攻击时还发出现场视频。另一方面,美国强调在恐袭发生前,就已经“多次”公开发出警告,不但明确撇清责任,同时指出事件与乌克兰无关。

乌克兰难消除嫌疑

事实上,除了可以知道事件由极端回教暴力分子策动外,谁是幕后黑手?可能永远找不到真凭实据,但乌克兰参与其中的嫌疑,却也不是美国撇清就能消除的,俄乌在交战状态之中,俄罗斯遭受大型恐怖袭击,如果乌克兰组织完全不涉其中,那才真令人奇怪!

尽管细节不准确,那美国为啥知道这次恐袭?在九一一事件后,通过制裁、反恐、监控、科网,世上没有美国侦查不到的区域,就连中国也只是渗透程度较低而已,以恐怖活动这种被视为关键行动的,是绝对逃不过美国的监察,只是谁有“权力”知道,这可能是另一个大谜团。

然而,这场恐袭也并不是近期的单一事件。3月26日巴基斯坦达苏地区一支载有中国公民的车队遭自杀式炸弹袭击,5名中国公民及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在爆炸中不幸身亡,在2021年时也曾经发生过同类袭击事件,当时造成13人死亡。

“恐怖袭击”是人类世界一种最为廉价的凶残,这种无耻的行动,和各种暴力行为比较,费用很低,但却能令全世界都风声鹤唳,并要用上千百万倍的金钱和资源,来遏止这些行动。一个更恶心的说法是“性价比”很高。就以袭击莫斯科音乐会为例,根据消息是4名塔吉克斯坦公民执行的,他们接受了100万俄罗斯卢布的费用,实施了这场屠杀。这是多少钱?就1万美元,更突兀的说法,就是每条人命只值70美元。

反恐成另一种恐怖活动

袭击发生后,所有国家地区都提高安保级别,就这几个月,估计投入反恐的资源就数以十亿计,更不要说挑动了俄罗斯追寻幕后元凶,为世界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情绪,会带来多大的损耗?

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恐怖袭击”的特性,还会得出更可怕的联想。恐袭的成功与失败,离不开如何快速地取得武器,以及庞大的资讯网络,资讯越精准成功机会越高;于是我们发现某些国家在操控“恐怖袭击”事件上,有着至高无上的优势。

尤其是,原来“反恐”也会变成另一种恐怖活动,其中一种所谓反恐工作,就是“打击一些支持恐怖活动的地区”,按理说,这种神憎鬼厌的行为,除了所谓“恐怖组织”,没有正常人、正常国家地区会承认自己“支持”恐怖活动,“反恐”的定义变得更主观,甚至变成借口。

更令人慨叹的是,这些年,不难发现不少恐怖组织的出现,起源就是“打击恐怖组织”,正如美国扶植奥萨马就为着打击伊拉克的萨达姆,然后又在九一一事件后策划分裂成了卡伊达,再试图以伊拉克反抗军攻击卡伊达,结果变成更凶残的“回教国”。

用恐怖组织来取代恐怖组织,这不是没完没了吗?

恐怖组织的“普及性”

还有另一种不知如何形成的特征,就是恐怖组织的“普及性”,所谓普及不是数量有多少,而是他们的名字有多普通?比如说,最强悍的恐怖组织叫“回教国”、卡伊达、塔利班……但为什么一个最凶残的恐怖组织要用上一个最普通的宗教名字?塔利班更就是“青年军”的意思,请问有哪个国家没有青年军?

“卡伊达”的来源就更有娱乐性,传闻卡伊达组织原来不叫这名字,只因为这用语是基地又或总部,某国在监听时经常听到卡伊达这个字,于是就用上了“阿尔卡伊达”来命名这个恐怖组织。我们不难想象这几个恐怖组织的“名字”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青年军、总部和回教“国家”,现世代文明应该改变不了。

反过来想,这种“命名”的技巧,又是否一种“战略性”行为?

 

ADVERTISEMENT

 
 

 

反应

 

灼见

【灼见】没有底线的恐怖袭击/霍咏强

美国人经常都会脑洞大开地指责竞争对手,可能使用各种不可思议的攻击和刺探方法,比如说,美国情报机构强调不能用华为的设备,因为北京可能在这些机器加上刺探美国的“后门”。

然而,美国思科(Cisco)的各种网络设备内被发现存在众多“后门”。美国投资监察部门也曾因为忧虑中国可以利用网站资讯、追踪美国的重要关键官员,中断来自中国对美国网站的投资;尽管谷歌(Google)和 Meta每年向美国政府机构提供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资料。

不久前,商务部长雷蒙多指中国智能汽车就是在路上行走的iPhone,还可能同一时间被操控干出什么事情来。原来这是真有可能的。

传呼机爆炸杀人

刚刚就发生了一宗令人难以置信的谍战攻击。

9月17日,黎巴嫩看守政府召开部长会议期间,首都贝鲁特以及东部被认为是真主党的据点,发生传呼机爆炸事件,造成12人死亡,2800人受伤,其中约200人伤势严重。其中伊朗驻黎巴嫩大使阿马尼亦在爆炸中受伤。攻击并未停止,翌日,同类爆炸发生在对讲机上,造成20人死亡、450人受伤。黎巴嫩真主党发表声明,认为以色列对传呼机爆炸负有全部责任,并誓言要采取报复行动。

黎巴嫩真主党发表声明称,该组织部分成员使用的传呼机发生爆炸,爆炸前发出了大约10秒钟的接收讯息提示,当受害者查看传呼机时,眼睛和脸部被炸伤,甚至有孩童在爆炸事件中死亡。

成大规模攻击漏洞

这些年,以色列几乎不断空袭黎巴嫩,尤其是境内真主党目标,双方冲突不断,黎巴嫩真主党要求其成员停止使用手机,以防止以色列通过技术手段入侵其手机,并通过电话网络追踪他们的位置。于是,普遍地使用传呼机,以通过这种技术含量较低的通信设备避免以色列追踪通讯,谁料被利用作更巧妙的设备渗透,成为大规模攻击的漏洞。

部分媒体报道指这些传呼机的电池被远程引爆,不过也有安全专家质疑电池爆炸能否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尤其是爆炸同步发生,应是内置有爆炸物被遥控引爆。这种攻击明显涉及复杂的间谍事件,以及传呼机被预先安装爆炸品,而出现问题的部分设备早在两年前就购入,于是事件发生后,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这次引发爆炸的传呼机,到底从何而来?结果发现是台湾品牌,产品在美国和欧洲都有售卖,就连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也曾购入,这次肇事产品却是授权一家由奥地利人经营的匈牙利公司所在黎巴嫩生产。

早在两年前开始,真主党武装向台湾地区的金阿波罗公司订购了一批传呼机,大部分为AR924型传呼机,但是金阿波罗董事长许清光18日对外声明称,爆炸产品和公司无关,是授权一家匈牙利公司BAC,在特定区域内使用金阿波罗品牌商标进行产品贴牌销售,但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均由BAC负责,台湾的金阿波罗公司并无参与。

然后又发现BAC只是一家空壳公司,于是,一宗诡异的间谍攻击设备事件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

真主党陷入圈套

3年前,一名自称奥地利人经营位于匈牙利公司BAC,向一家广为人知的台湾传呼机品牌金阿波罗,开始代理金阿波罗公司的许多产品,双方建立生意往来,同一时间又传出以色列能通过电话网络追踪真主党人,令他们试图改用技术含量较低的通信设备;BAC找了一批工程师,并向金阿波罗提出有兴趣自产传呼机,希望使用其品牌来推广,这款内含爆炸品设备成功挂名市场上常见的金阿波罗品牌,乘着真主党不防有诈大批购入,结果传呼机被用作执行恐怖袭击。

以色列在事件后从未承认发动攻击,只是强调“正处于战争新阶段的开始——这需要勇气、决心和毅力”。事件不但对黎巴嫩真主党造成直接伤害,陷入圈套更是极大的侮辱。但对世人最大的震撼,恐怕是从未想过手机、传呼机、对讲机等平常不过的设备,却可能是遥控杀人武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