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借古鉴今说“改革”/许世平

有时评人评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执行改革方案时,“更加成熟稳重”,“有超越王安石,趋向张居正务实路线”。

不过王安石变法失败,最后“狼狈下台,草草收场”,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却不能否定其改革政绩”。

根据历史记载,王安石的变法内容,就是通过干预经济,以达到聚富于国的目的,“天地所生货财百物”及“财富汇于民、藏于国”,就是刺激经济的供给面,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

在王安石变法的15年间,改革法令涉及国家财务、政治、军事各领域,每项新法令基本上均取得预期效果,国家收入增加,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

变法受制反对力量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变风俗,立法度;长君子,消小人”的变法;从而削减皇室官员的特权,减轻农户差役和赋税负担;但是颁布新法令就会有旧制度废除,创新、废旧的进程一定会与旧势力有冲突,反对派的反抗,变法的实施会受影响。

随着王安石辞官归乡、变法集团新人上位、宋神宗的病逝,新旧两派争吵不断,内斗争权、清洗及报复系列举动,才使到变法最后失败告终。

因为受制于朝野的反对力量,寒碜极点,全无人情盘算,用的尽是谋事做事欠缺的小人,还要中间设卡,中饱私囊,才是铸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以改革名臣著称的张居正,整饬吏治,制订考成法,整肃官场吃喝玩乐的腐败风气,在官场手段熟稔圆滑,闪转腾挪,在厚黑高手中周旋,在纷乱的政局中自保自升。

他动用非常手段,大肆改革,使大明王朝出现中兴的迹象,然而荣宠至极的股肱之臣,最后却一败涂地,死后半年却遭到清算。

因为在帝制人治时代,历史的前进是以血开道,以权行事,绝非那些不粘锅,不共舞的所能成事,而恰恰是只问成败,不管手段的灰色人物所能谋功。

面对指责坚定不移

今日我们推崇王安石,是敬重他深广浩渺的德行和气节,还有面对众人对变法“众议纷纷”的指责,山拦海阻的反对时,却坚定不移,毫不动摇,表现一个改革家的胆略。

然而,“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过度自信的王安石,刚愎自用、树敌太多、极端理性的张居正,都是失败的改革者。

他们还能给我们有益的教诫,以道德代替法制是帝制人治的弊端,为顾全大局,过度追求中庸反而会裏足不前,导致政治凝滞,无法孕育出改革与复兴的新生命。

对其间的因果关系,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为实现“改革与复兴”,还须从现代政治学、心理学、组织学及管理学的创新概念中找到答案。

反应

 

财经新闻

林振辉:重振疫后经济 华团推动马中经贸

(北京1日讯)马来西亚宗乡亲慈善与教育基金会主席拿督斯里林振辉指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官方访问中国期间,呼吁投资海外的大马企业协助招商迎资,也鼓励各华团及青年组织扮演积极的角色,推动马中的经贸。

他发文告说,面对全球的经济不景,大马在冠病后疫情期重振经济的路上面对挑战重重,因此国人应该团结一心,为国家贡献。

“许多华团向来都与中国民间组织维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是在过去可能多是针对文化、教育等领域来往,而未有直接涉及经贸领域。”

林振辉也是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兼世界林氏宗亲总会青年总团总团长,他指出,目前对大马来说是非常时刻,安华也已开口呼吁投资海外的大马企业将投资重新专注在大马,以重建我国的经济,因此华团组织也应该视为己任,作出贡献。

他说,安华访华之旅是他上任首相后,第一次官访中国,适逢明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这次的官访可说意义非凡,安华也再三表明对于我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非常重视。

“这一次行程也硕果累累,包括马中企业及社团代表共签署了19份谅解备忘录(MOU),并将总额1700亿令吉的投资带回大马,并且创下了历史新高。”

他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强调,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安华提出的“昌明大马”倡议,把发展和人民放在中心地位,两者目标与理念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相信将为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并且提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水平,推进重点项目,使中马关系更多惠及两国人民。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