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解封是摆烂或摆正?/蔡元评

摆烂,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干脆不再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如同罐子摔破,无可挽救。

大疫3年,中国坚守“清零政策”,关门1016天后,1月8日忽然门户大开;不再实行核检、不再隔离、废除绿码通行。不阻拦,全面开放民众自由行。

极限已到无奈之举

“清零政策”期间,4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1300万个体户消失、失业人数高达7000万。经济增长率从往常的6%急降到约4%——2022年估计4.3%、2023年4.7%。

“清零政策”急转弯,第一原因是民众的忍耐度已到了极限;不开绿灯,肯定出事。

其二,眼下的病毒已变体为“奥密克戎”,传染力虽然强悍,但症状和普通感冒一样,不再有很强的致命性。

其三,考虑到大疫已重创经济,而且西方国家实行“群体免疫”奏效。因此,开放有理!

“群体免疫” 概念,最早于1923年提出。许多年前,美国医学界在巴尔的摩儿童麻疹传播时做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感染麻疹的儿童到达一定规模的人数后,新发感染数会明显降低,未染病的儿童出现免疫状况。

研究指出,当人口中约70% 的人被感染并康复后,疾病爆发的几率会大幅度降低。简言之,多数人感染后,其余的人会被“漂泊”,进入“群体免疫”状态。

“群体免疫”的概念广泛的被用于欧美传染病防控。牛津大学报告指出,“群体免疫”只适用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对于非传染性疾病则无效。而且,关键是必须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才行。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解封后的中国,面对的是比“清零政策”更严峻的挑战。人民政府的能力,将摊开在大太阳下受检验。此情此景,以“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形容,固然是超强烈,可西方世界从来就是以这种眼光裁定崛起的中国!

首先,14亿人如脱缰之马,飙发电举;病毒蔓延的广度和深度,没有人能说得准。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预测,当局若放任民众,2023年死亡人数将超过150万人。目前,一些地区已出现许多的所谓“小阳人”,而且药物奇缺,须高价张罗。

解封后,国际反应多样化;有欢迎的、怕怕的、也有酸酸的。情绪蔓延在旅游、经济、政治的界面。

泰、法、加、澳等国立即敞开大门,免除筛检离等措施,迎接中国人潮。泰国副首相阿努廷和旅游部长皮帕亲自去机场迎接首批中国游客。美、英、日、韩等则宣布入境限制。

中国宜吸取西方国家群体免疫的宝贵经验,无须视外界的评语为起哄,或居心叵测!

验证中国政治地位

“经济学人”社论,认为中国解封是“2023年最大的经济事件”;其势头可能一飞冲天,也可能重重落地。若管控得宜,“时来运转”,这个庞然大物有望带动全球经济起飞;不过,副作用也必然共生。

欧洲尤其得注意,中国生产线重开后,肯定刺激油价升高,突破每桶100美元;生活成本、银行利率必然雪上加霜。此外,由于解封来得太突然,风雨莫测,外国的投资者也会小心翼翼,一有情况,就会把资金外移!

不论外界如何解读,解禁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动荡。不过,对中美两国都是契机!

首先,乱局提供白宫见缝插针的机遇。美国可顺势鼓动美商在中国的生产线回归,遏制中国张力,加速“美国回来了”的战略。中国高居全球首席,以6.9兆美元总量(2021年),大幅领先美国4.1兆的工业能量;归根究底,是剥取美国生产线,威胁美国龙头地位的罩门。白宫日前不惜成本,千方百计,强迫台积电搬回美国,对大陆的美企,也少不了依样画葫芦。

中国这边,也同样是个契机。解禁若完胜,这项非比寻常的战绩,除了向全球展示人民政府应付危机的高能量,以及印证共产党大队长指挥若定的角色外,果真是“龙飞凤舞”——宣示了中国式政治体制拿得起放得下,坚如磐石的本色!

解禁不仅仅是“经济学人”提出的“2023年最大的经济事件”,更是人民政府在全球阳光下的一场实力考验,一场大国地位的彻底验证。是否摆烂,或是摆正,屏息以待!

反应

 

国际财经

区区关税不足虑 中国产品着实便宜

(北京24日讯)中国可以承受外界对其新增的任何关税,即使是特朗普放言要加征的惩罚性关税也是枉然,因为中国产品价格太具有竞争力,令人难以抗拒。

这是本月广交会上的主流观点。在南部城市广州举办的这场中国最大交易盛会上,许多买家和卖家对贸易战升级的风险不以为然。

在中国东南部销售货物控制工具和卡车零部件的杰克说,他的客户说,即使是50%的关税也赶不走他们。他说,其大约一半订单来自美国人,他们的卖价可以达到买价的四倍。

在美国大选之年中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升级,一些国家指责中国倾销商品,为国内产业提供不公平的补贴。中国被盯上的产品清单越来越长,其中包括金属和船舶以及电动汽车。

特朗普曾说,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可能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超过60%的关税。势将在11月大选中和特朗普对决的现总统乔·拜登上周表示,要把对中国钢铝产品的关税提高两倍,一些新兴经济体也表达了对中国钢铁产品进口的担忧。欧盟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的调查,可能会在几个月内导致施加新关税,也在审查太阳能和铁路行业。

但参加广交会的贸易商表示,无论如何世界都需要中国商品。他们正在考虑规避关税的变通办法。

甚至正在寻找供应链替代品的买家也表示,他们仍然希望中国继续是他们的头号供货来源,因为其他国家在质量和成本方面赶不上。

价格比欧洲低一半

来广交会的塞缪尔·杰克逊时一家波斯尼亚家具公司的采购员,他说他在这里可以用欧洲制造商一半的价格买到质量非常非常相似的产品。关税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他说,“但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他们还有其他国家可以卖。”

在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汽车配件进口商亚历克斯·斯图特看来,美国消费者承受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冲击。在特朗普加税时,他在美国的零售商拒绝支付更高价格,而是要求他让生产商提供稍微便宜一点的版本。

“归根结底,谁付钱了?是消费者。”他说。“你要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做出一些让步,要么为同样的产品付出更多的钞票。”

斯图特描述了他发现的一种抵消关税的方法,即采用所谓“离岸价格”来定价。

这意味着物流和仓储成本留给了他的美国客户,而作为关税计税基础的销售价格则降了下来。他说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变通。

新兴国买家逾半

即使对欠发达国家的买家来说,中国产品也很便宜。丹尼尔·卢兰达拉是坦桑尼亚一家机械贸易公司的老板,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他对能够直接与当地制造商谈判感到兴奋。

他发现广交会的报价如此之低,以至于他的商业雄心也被激发出来,他现在正考虑在国内开一家工厂生产积木,使用一台价格约8000美元的中国机器。他相信自己可以在短短三个月内赚回这笔钱。

“如果早来几年,我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层次了,我说的是生意。”他说。

主办方称,在截至4月19日参加交易会的12.5万名外国买家中,只有18%来自美国和欧洲。这不仅是因为贸易紧张局势,还因为与这些经济体的关系牢固,买家尽管数量较少,但都是大买家。三分之二的与会者来自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参加国中的最为新兴市场,十年前这一比例大约一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