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下台靠智慧/许元龙

俗语说,“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真正能领略此真言者鲜;而最终搞到众叛亲离、被唾弃,晚节不保者也不在少数。

第15届大选,政坛两位在位最久的党政领导马失前蹄,被选民唾弃而晚节不保。

现年97岁的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不但是大马,乃至全球最老、最资深的在位政治人物,也是保持民选议员当中,唯一分别担任长达22年及22个月的首相记录。

选民唾弃敦马

他坐镇的老巢浮罗交怡国席,几十年来战无不克,所向披靡。本届大选,他率领127人的新政治联盟祖国行动阵线问鼎中原,以期在胜选后第三度拜相,名留青史。

此役选前大家都认为他是十拿九稳,依旧所向披靡,稳坐老巢钓鱼台。焉知政局暗流汹涌的掀起马来社群的绿色海啸,它不但再次瓦解国阵巫统在全国各地的地盘,也叫不少重量级领导惨输。

马哈迪在老巢迎来五角战,最终被土团党(此党是他与希盟结盟时创立)的苏海米杀得流血成河,甚至丧失按柜金。此役他仅获4566票,比起苏来曼的3万5463票、国阵巫统阿敏沙的1万1945票,及希盟诚信党扎比迪的5417票,显示当地选民不止将他当透明,甚至产生怨恶的弃之而后快。

姑里微差落败

吉兰丹话望生的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这位1974年第4届大选就坐镇的贵族,也是战无不克的长胜军,也曾担任财长高职。

他近年来对党领导时时说三道四,给人一种与党不协调的印象,也有人认为他这回应被阿未扎希刷掉。

他高龄87岁,也是在位最久的议员。在四角战中,他得票2万1663票、国盟土团党的莫哈末哈兹兹得2万1826票,以163张票之差败北。

马哈迪与其子慕克力双双惨败失按柜金,或许就结束了其家族的政治命脉。老马在有生之年,还依旧梦想当权而不言休?更叫华裔深感不适的是,时时挑起“华人富有、马来人贫穷”的种族情绪仇恨言论。

他的晚节不保,是许多热爱祖国者额首称庆之美事。老马与姑里晚节不保,是选民思想进步的明智宣判。

老将旧思维落伍

我国朝野政党中,仍有不少获得领导爱护的资深议员,他们在安全区坐镇一届又一届,或4、5、6届的几十年战无不克,由于是躺着也会当选的安全区。

因此,他们绝无让给年轻人的念头,而继续守土。这对瞬息万变的新潮流政治环境绝非好事。他们的旧思想、旧办事方针,怎能与高科技的新思维同行?

政坛两位超老政客晚节不保,是给那些迷恋权位者,上了宝贵的一课。任何政客如果不懂智慧地下台,没有人敢保证,他们不会遭选民唾弃而遗憾终生。

反应

 

商余

悼念林明华挚友

文|许元龙

《星洲日报》前执行编辑及“大柔佛”前高级采访主任林明华挚友骤然离世,一时间真的接受不了。不是日前才在脸书阅读,他依时发布的24节气之“春分”莅临大地吗?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去年母校培群独中的宴会上,觉得他有些消瘦,但下巴的胡子依旧白得有其代表性。他问及有何新作品?我表示有新书要送书给他,並向他要住址。数日后我以快邮寄上拙作《真言集4.0》,而后,他传短讯回复,书又重又厚,他有事去吉隆坡公干,回来会慢慢阅读。

       我一向不善与报章编辑打交道,认识他是神交,因喜欢阅读他早年在《星洲日报》言路版的专栏〈云淡风清〉及〈夜雨晨风〉的评论文章,分析入木三分、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从千禧年依始,3大华文报章——即《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及《中国报》都在柔佛地方版开启多个言论版,让读者们投稿。

那些年写时评激情无限,每星期在《南洋商报》〈堤短话长〉、〈焦点评论〉、〈开门见山〉、〈轻弹浅唱〉等投稿多年。 

由林明华高级采访主任坐镇的大柔佛的〈柔佛透视〉及星期天的〈大家谈〉,我属常客,或许是我的稿合他的评审标准,故见报率偏高。现〈柔佛透视〉变成不定时的专栏。

离开报社 少再动笔

     记得2015计划出版《真言集3.0》时,曾邀请明华兄为拙作写序,他表示离开报社后,就很少再动笔了。

当办新书推介请他评介时,他表示没给我写序,就没有理由拒绝当评介,否则,真不近人情。他为拙作评介,还图文并茂的通过视频演说,真费一番功夫详阅制作,这体现了他为人处事认真、负责任的做人之道。

2020年的《真言集4.0》,也请他帮写序,他依旧以多年没动笔为由,恐无法胜任……后因冠病疫情关系,也没能为《真言集4.0》办推介礼。

明华走得太年轻、太意外、太匆匆,还没听到他私下对拙作点评就挥手而去。

想当年,在全国与地方言论版耕耘的左邻右舍,走的走、歇的歇、老去的老去,唯吾仍不认老已至而继续搖笔笑看人间。

人生无常,愿明华兄一路走好!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