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爆发的社区力!
捕风捉景|何凯晶(建筑系硕士生)
“社区“从广义上来说,是以地理划分,在限定的范围内住在一起的居民,可以大至新村,小至花园(Taman),“社区”这个概念常指向一种集体行动,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里,自然会去思考如何让周遭变得更好,自己也从中获利。
放在具体的例子就是“睦邻计划”,像吉隆坡因为罪案滋扰治安堪忧,各个小区也会自发地聘请保安 ,架上围篱,留下1-2个出入口,有时一条马路两间屋子就这么被分割开来。
这么说来,保安是最能感受“边界”和“社区感”的人。
有了保安这件事,邻居之间是更放心走出家门道家常了?还是由于可以依赖监控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反而更弱了?简雅各布斯 (Jane Jacobs) [1] 曾在她的书中提到,其实世界上最有力的监控,不是多高像素辨识人脸的CCTV,而是邻居的目光。

公寓旁的街道其实既不属于公寓管理,也不属于市政府,全由居民自发去美化空间,也变成一条风景宜人的人行道。
漠不关心掩护罪犯
如果所有人家的阳台都朝向街道,亮着的窗户就是最好的警惕灯,相反阴暗封闭才是滋生罪犯的温床。因为买房这件事让“家”是一种私有化财产,“篱笆比邻居高,盗匪就不会先爬进我家”,殊不知你的高墙和漠不关心反而掩护了他们。从空间设计角度而言,如果我们都愿意开放私人领域的一小部分(如阳台,前庭),与外面的公共空间(如街道、马路)产生地域性的连接,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谈的社区行为。
其实这几年,“社区”渐渐成为一股蕴含“新希望”的暖风,国家政策方面,不管是中国因为“乡镇振兴战略转型”下引起的返乡创业热潮,还是日本因为老龄化而推广的“地方创生”;亦或者马来西亚自下而上的各个草根社区组织进行的“社区营造”,都在重新思考以“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尺度,重新找到集体认同感,进而在这样使命号召下,共同创造地方价值。
或本来,在这个极度容易感到孤独的时代,因为高速发展的科技让我们顺利成为独立的个体,可以脱离国家、民族、家庭,聚落去思考何为自我,这或许是一件幸运的事,那么现在在重新找到归属感这件事上,我们都要准备好重新链接到社区网络。

各小区(taman)常见的保安篱围,成了现代划分社区界限的标准。
彼此鼓励勉强振作
回望马来西亚因为政治动荡,疫情始终笼罩在不明朗的乌云中,医疗系统崩溃,顶让的商店招牌越来越多,由民间发起的互助力量也越来越大,大家在彼此鼓励中勉强振作。越来越多建筑师或者设计师投入到社区营造中,像新新村[2]上个月举办的“社区营造·创新同行”企划案大赛,出炉的冠军长颈鹿图书馆[3],和亚军永续乌录音[4]的发起人刚好都是新纪元的室内建筑同学,大家在各自发展的道路上渐渐回到自己的社区。
因为我们不需要遥不可及的高楼,我们需要的是隔壁那条街的杂货店还开着,可以让我们的父母步行去买一些日常用品;我们不想为业主计算省钱,但是我们想为住在对面的阿伯因为没有良好的通风而分忧。
疫情下居家防疫,我们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人事物,早在建筑以前,社区就一直存在。

位于蕉赖新村的长颈鹿图书馆,将前方打造成公共空间,任何村民都可以路过逗留片刻。此照片摄于2017年,当时刚完工不久,村里的小孩子也好奇参与建设工作。
注:
[1] Jane Jacbos是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她的1961年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成为城市规划的宝典。
[2] 新新村 Village Vision https://www.facebook.com/villagevisionmy
[3] 长颈鹿图书馆 https://www.facebook.com/lgshbatu11
[4] 永续乌鲁音 由simple hive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HiveWorksStudio/ & 永续环境资源工作室 https://www.facebook.com/EcoSustainableResources/ 组成。
零食是慰藉来源?
整理|郑美励
长时间的居家防疫,影响了大马人的饮食和吃零食的习惯。零食行业龙头亿滋国际(Mondelēz International)马来西亚最近进行了一项针对"正念饮食"的2021年消费者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大马人视零食为一种心灵慰藉的来源。
以下为部份调查结果:
74%:透过吃零食来减压和放松心情。
>40%:在享用正餐之间吃零食充饥。
50%:认为控制吃零食的份量很重要。
68%:大马人较为喜欢独自享用零食,而且大多数人喜欢一边看电视、浏览网页及工作或学习时,一边吃零食。
30%:认为零食的营养成分很重要。
也许你听过正念思考,但你可能没想到原来饮食竟然也有“正念饮食”(Snack Mindfully)。正念饮食提倡大马人在进食时关注饮食意图和注意力。亿滋国际东南亚营养食品主任林汘芸表示,正念饮食并不代表人们必须选择健康饮食或禁止自己吃零食,而是在吃零食时,放慢速度并且感受每一口咀嚼所带来的感官享受。
“正念饮食”鼓励人们思考他们吃零食的原因、零食成分以及吃零食的方法,当然这也可以应用在零食以外的食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