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和:培训华文师资 依大马大增170招生名额

黄家和(前排左五)与众退休教师合照。前排左二起为林汶珊、林景清和蔡庆文;右四起为林福山和林鸿泰。
(吉隆坡3日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透露,在昌明政府和华社全面配合下,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UPSI)中文系,以及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招生,将会提高到分别120及50个名额。
他说,两院在过去2年提供名额大大提升,是华文师资培训中一项很大的突破。
他强调,这将能够让教育部在招收新中学华文老师方面,比起过往有更大的人才库,在往后一劳永逸解决华文师资课题。
他今日在2025年第3届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暨谢师宴上致词时说,华中和国中华文老师的来源,主要来自依大中文系和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
他指出,过去1年半,在与华教团体如华中发展理事会、华中发展理事会多次的讨论后,教育部采取主动跟依大和马大进行讨论,并取得十分正面的成果。
他提到,依大在2022年的录取名额为56人、2023年52人,经过讨论过后,教育部成功在2024年把录取名额提升100%至103 人,而今年开放名额也会达到120 人。
“在马大方面,去年的招生已经从前年的18人增加到33人,今年通过与华中发展理事会的共同协调后,马大将会准备高达50个学额,写下历史最高。”
黄家和说,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是1 年的课程,今年毕业的33位将能迎来更多的未来老师;依大则是4 年课程,去年的103 位将会在2027年毕业,估计2028年能够投入校园服务。
解决老问题 不能一成不变
黄家和说,要解决老问题,绝对不能一成不变。
“就此团队去找出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与华教同道进行全社会的配合,让政策、体制和执行上,不同层次的改革,才能够带来今天这项进步的数据。”
他强调,一个成功的领导,是在退下后,能够看到背后还有许多出色的接班人,他就此勉励在场的资深教师,呼吁大家积极引导新晋的老师,确保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华社的美德,今天的这一次谢师宴,再一次彰显了华社对于教师们感恩的心,也能够鼓励更多华裔子弟献身投入杏坛。”
在第3届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中,今年共有16名教师荣休,获得永垂杏坛奖;45人获得教泽永铭奖(服务30年及以上);26人获桃李满园奖(服务第20年及25年);9 人获春风化雨奖(服务第10年及第15年)。
在场者计有大马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大马华校退休校长公会永久名誉顾问丹斯里林景清、大会顾问兼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大会主席兼“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拿督林鸿泰、筹委会主席林汶珊校长、青运总财政孙汉强、大马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甄子云等。
林福山:AI无法取代教师
大马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强调,尽管人工智能(AI)可提升行政与学习效率等,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与引导学生理性判断、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核心能力。
他提醒,若盲目信赖人工智能技术,忽略人类应有的敏感度、文化理解与道德责任时,导致的可能不只是错误的资讯,甚至在政治、种族与宗教等层面引发不必要的误解与争议。
他在致词时说,人工智能可以是强大的助手,却不能成为判断对错的依据。
“它没有文化温度,没有历史情感,更没有人类的良知与同理心。而这些,正是教师多年如一日,在课堂上传授与引导我们的核心能力。”
他呼吁社会珍惜并传承教师们教会的批判思维、逻辑判断与人文素养,并善用人工智能,而非被其牵着走。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稳步前行,做出负责任的抉择。”
蔡庆文:华文教师严缺须正视
大会顾问兼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说,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已陷入严重短缺的危机,而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沉重现实。
“这个问题,并不是未来的隐忧,而是我们此时此刻正面对的困境。如果再不行动,未来10年将无人可教华文。”
他指出,政府中学的华文教师,常在资源有限、制度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承担着超重及过量的教学任务。
他在致词时呼吁教育部加速培育华文师资的规划与步伐,务必在3至5年内,设定明确的目标,逐步缓解并解决师资断层的窘境。
他提到雪隆董联会也积极的与多个单位展开合作,包括大马华中发展理事会、大马中文促进会、大马华中校长理事会、大马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等,共同推动“启航- 培育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奖助计划”。
他说,此计划旨在从制度、财政与人力支持三方面入手,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队伍注入新血。
林鸿泰:缺200华文教师
大会主席兼“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拿督林鸿泰指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持续短缺,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短缺人数已近200人。
他强调,这是很大的危机,不仅是“缺人”的问题,更是“缺未来”的隐忧。
他说,如果中学阶段的华文教育因人力不足而逐渐萎缩,那华小的师资来源也将会枯竭。
“正因如此,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自成立之初,便明确了一个使命,不能坐等变局来临,而要率先出发,护航当前,启航未来。”
教师负担越减越重/方城

最近的教育界,一边厢传来许多学校缺乏老师,另一边厢又听闻许多老师因无法承受过多的工作压力而申请提早退休,这简直加剧了师资荒!
教育部发文告说将减轻教师的负担,把时间还给教师用在教学上!
教学报告是纸上谈兵
言犹在耳,教师们还没看见什么减轻工作量的政策下达,各种新工作就已发布到老师的眼前了。不知道是否教育部的管理部门过多枝丫,还是他们根本不曾真正坐下达成共识,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
我一直认为:举凡做报告、做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表现的策划等等,都是纸上谈兵,都是徒增教师压力的工作。
因为这种报告,这种研究都不能、也不会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理想与现实总有落差,与其花时间去研究这些问题的报告,不如踏踏实实的找解决方法!
教育,本来就是一种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它不需要大事宣扬,也不必用报告来证明,而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老师老师的用心。
我们的教育界本就有许多这么样默默耕耘的老师。这群老师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学生们能长进,能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一直有增无减的工作,真的让这些老师累了。
在教育界多年的老师都知道,教育部的文告向来只对外宣布会减少老师负担的种种措施,但从没有把旧的工作或报表取消。
“教改”后越改越疲惫
所以工作量可谓是“旧的没去,新的又来”,老师们对着电脑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选择当老师者本来以为可以对着学生,把一生所学倾囊相授,科技只是一种工具;但是如今一切背道而驰,电脑工作是主要必须完成的工作,日积月累,感觉和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无异。
所谓的“教改”,是越改越让他们身心疲惫,在育人的路上也因无法有太多时间留给学生而心有愧疚。原本他们还可以为教育界服务一个5年或10年,但是大部分都因此选择提早退出。
这问题其实存在已久,但是一直未见改善政策。我们的教育部高官还仿佛只“害怕”老师没事做,假期前还下达了不计其数的“功课”给老师!什么“19个章节的教师线上竞争力课程”、“个人目标设定报表”等等一大箩必须在假期内完成上载文件的工作!
请问:老师们还有时间陪家人或者备课吗?老师们会快乐吗?不快乐的老师怎么造就快乐的学习氛围呢?毋庸置疑,长此下去,对国家肯定是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