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

【视频】全球最贵冰淇淋! 吃了会“肉痛”

(东京20日讯)日本一家冰淇淋公司推出一款全球最贵冰淇淋,每份售价88万日元(约2万8948令吉),创下健力士世界纪录。

纽约邮报报道,日本冰淇淋品牌“Cellato”推出一份名为“白夜”(Byakuya)的冰淇淋口味,使用产自意大利阿尔巴(Alba)有“白色钻石”之称的白松露制成,白松露每磅要价6905美元(约3万1338令吉)。

此外,“白夜”还加入浓度8%的日本清酒渣,并在上方淋上帕玛森起司,最后再撒上金箔装饰,每份要价88万日元。

这款冰淇淋是由Cellato与大阪知名法式餐厅RiVi的主厨山田直良(Tadayoshi Yamada)联手打造,希望将欧洲和日本风味结合,打造出独有风味。

根据健力士世界纪录官方说法,Cellato一名代表表示,共耗时一年半时间来研发口味,经过不断尝试与失败才成功。

据了解,Cellato计划推出含有其他奢侈成分组合的口味,像是香槟和鱼子酱。

新闻来源:联合报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这是什么榴梿? 大马产品在香港卖断货

独家报道:何燕羚

最近,香港冰淇淋界有一款榴梿冰棒掀起热潮,在多地便利店被一抢而空,原来这款榴梿加工食品是大马生产。

如果大家有留意脸书上的“香港雪糕关注组”群组,就会发现,许多冰淇淋爱好者近日都在寻找一款3D造型的榴梿冰棒,但由于当地便利店都相继被买断货,而无奈空手而回。

《南洋商报》多番查询后获悉,原来这款爆红的榴梿冰棒,是来自我国一家名为万里食品有限公司(Million Miles Food Manufacturing)的厂商所研发生产,是不折不扣的大马国产货。

记者探悉该榴梿冰棒出处后顺藤摸瓜,找上这家厂址设在森美兰州汝来的厂商,而该厂商也欣然接受本报专访。

研发加工榴梿添利润

万里食品董事经理曾健程指出,该公司早在5年前即已进军香港冰淇淋市场,惟“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产品销量“平平无奇”,并未引起市场注意,直到今年推出全新包装和3D造型设计的“第三代”产品,终取得满意的成果。

“我是公司第二代,父辈仅出口整个榴梿,利润偏低,经常为他人做嫁衣,价格也漂浮不定。

“为了创造更大收益,公司开始专注研发榴梿加工食品,最终选择了冰淇淋,是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需求,而且我们非常看好未来10年的榴梿冰淇淋市场。”

他表示,香港冰淇淋市场规模庞大,市场上各种冰淇淋品牌琳琅满目,除了食品品质,必须在包装和产品设计下苦功,先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才能抢夺市场。

但他坦言,冰淇淋市场的热度很短,消费群多半贪新忘旧,业者须不断改良改进,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

“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爱拍照打卡,我们须通过创意的产品设计与他们‘对话’,成为他们的消费潮流,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同时,在健康消费的驱动下,低脂(脂肪)、低卡(卡路里)、低糖(糖分)的冰淇淋产品将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些都是冰淇淋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社媒分享 消费观转变

市场对冰淇淋的消费观念已升级转变,不再是单纯的消暑解渴食品,而是成为了社交分享、慰藉心灵。

社交媒体随手一搜,都能轻易看见各种摆出手举冰淇淋的姿势,配上各种滤镜的照片。

拍照和打卡已成为当代消费者吃冰淇淋前不可或缺的步骤。

攻中国无惧成“雪糕刺客”

中国冰淇淋价格不断攀升,近期衍生出网络流行用语“雪糕刺客”,意即看起來普通的冰淇淋却被高价“刺伤”,而即将要进军中国市场的万里食品,相信也会因价格偏高,而被标签为“刺客”。

曾健程表示,该公司的榴梿冰淇淋下个月将在中国市场开卖,单价约人民币30元(约19令吉),属于价位较高的冰淇淋。

询及是否担心因此被中国消费者标签为“雪糕刺客”时,他说:“我相信会(被标签),有一部分消费者是以价格为主,肯定会给予各种评论,但我们不会让步调整原材料来降低价格,品质为主的策略不变。”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超市或商店已甚少售卖人民币3元(约2令吉)以下的冰淇淋,人民币3至10元(约6令吉)的中端冰淇淋最为常见,而人民币1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则越来越多,因而网上热议“雪糕刺客”的话题。

据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早前发布的《中国冰淇淋行业趋势报告》指出,中国人均年消费量约为3.5升,预计市场规模超过人民币1600亿元(约1031亿令吉),稳居全球第一。

榴梿冰淇淋冬天强身

冰淇淋是季節性食品,冬天需求普遍下降,但榴梿冰淇淋另当别论,冬天反而有强身效用。

曾健程说,公司每个月至少运送一个货柜的榴梿冰淇淋到香港,约10万条,即使进入冬季,销量也只稍跌10%至20%,并不会剧减。

“榴梿属于热性食物,也有效的强身健体,所以我们冬天都会持续做推广宣传。”

目前,万里食品并未在本地设立行销部,香港火红的榴梿冰淇淋近期都不会在国内销售,该公司将继续以出口为导向,外销市场包括新加坡、台湾、印尼、澳洲、迪拜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