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处理食物残余好帮手
黑水虻延长垃圾场寿命

(吉隆坡2日讯)小虫立大功!
“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 BSF)虽是不起眼的小虫子,殊不知它不仅是生物转变方式处理食物残余的好帮手,还能减低处理垃圾的成本,可延长垃圾土埋场的寿命,是人类环保的尖兵。
雪隆两区垃圾量惊人,根据前两年的数据,隆市每日生产3300吨垃圾量,雪州则日产6000吨垃圾量。因此,无论是吉隆坡市政厅或雪州政府,也不断提醒民众减少丢弃垃圾。

早前环保组织宣称我国垃圾土埋场足以应付未来近百年的垃圾量,不需要焚化炉的议题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一家公司看准时机展开新颖生意,即大量繁殖“黑水虻”,通过生物转变处理食物残余,希望借此延长垃圾土埋场寿命。
Betrol有限公司董事冯靖惠受访时向《南洋商报》记者说,全球被浪费的资源与废物越来越多,黑水虻可赋予原本要丢到垃圾场的有机残余物再循环的价值,当局两年前就和外国专家交流及研究黑水虻,并于去年6月投资设厂购买机器繁殖。

巴刹收取蔬果残余
“至今年3月,我们开始真正营运,也和隆市政厅签署合作备忘录。获得当局批准,负责收取士拉央巴刹的蔬果残余,供为黑水虻幼虫的食物,这样一来,也解决了巴刹垃圾多的问题。
“从士拉央巴刹收集回来的蔬果残余,经筛选后会马上搅拌,之后能储存半年,而且已进行垃圾分类的食物残余,也不会产生臭味。”
她说,巴刹是开始垃圾分类的好地方,隆市政厅和该公司合作后,也省下约1万5000令吉的有机残余物处理费用。
她说,目前该公司也是国内唯一获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准证大量繁殖黑水虻,把黑水虻工业化的公司。繁殖黑水虻到出产产品的过程并未制造任何垃圾与废水,所有物品都是再循环的,产品也不含任何附加物。
“以后也可能研究有机肥料理所涵盖的成分,让植物生长得更茂盛。”

隆市厅收集分类残余
处理费比垃圾场费用便宜
Betrol有限公司市场总执行长贝伟华说,目前隆市政厅负责收集与分类蔬果残余,他们每周到士拉央巴刹两三次,每次收取约二至三吨蔬果残余。
“附近一些蔬菜、瓜皮、面包等厂家也会把有机残余物分类后送往公司。这种有机废物处理方式,比垃圾土埋场处理垃圾的费用便宜。”
他说,养殖黑水虻须有固定温度、湿度和光线,要避免温度太高、干燥、灰尘、雨天及没有阳光等问题,室内可使用类似太阳光线的太阳灯养殖黑水虻,饲养的地方也设有防止鸟类飞入捕食的网。

“首五天会先在孵育室培养孵化出来的幼虫,让它们强壮;收集回来的有机残余物经过筛选及搅拌后,会让幼虫食用,健康的幼虫会很活跃。
“7至8天后,会使用振动机筛选出幼虫的排泄物,作为植物有机肥料。70%至80%的幼虫会被作为动物饲料,只有10%至20%的幼虫会成长为黑水虻,进行繁殖。”
他也透露,繁殖黑水虻不会只停留在处理垃圾的问题,也会探讨和研究作为动物饲料和有机肥的发展潜力。出席者包括该公司营运总监贝伟光、执行员哈菲莎、助理阿妮丝。

书到用时:
黑水虻易养成本低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并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易管理且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
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黑水虻的生命周期是45天,不会在大自然物品中产卵,而是在自然环境的物品旁如木缝和木缝旁产卵。卵子在三天时间孵化成幼虫,幼虫在18天内不断进食,在体内储藏蛋白与能量,增长至体型500倍的蛹。熟睡三天后,蛹将破茧而出变成黑水虻。

黑水虻没有嘴巴,因此无法进食,只能靠仅有水分生存约7天。黑水虻在仅有的数天生命期限,只能交配一次。雄性黑水虻交配三天后就会去世,雌性黑水虻在交配数天后必须寻找如有叶子与木的自然环境等地方产卵,之后也会死亡。雌性黑水虻一次能产500至800颗卵,70%至80%能孵化成幼虫。
黑水虻是苍蝇的另一品种,但不会像苍蝇般在肮脏食物中停留,因此不带细菌也不会传播病毒。
黑水虻幼虫富含蛋白质、油脂与钙质,是水产畜禽等动物的饲料营养来源,但其成虫的价值却被忽略。与幼虫相比,飞行速度缓慢的黑水虻成虫油脂含量稍低,蛋白质略高,也适合作为燕子食物。
注:取自网络资料
居民乱丢垃圾至堵塞 冷良大街排水系统瘫痪

冷良大街排水沟严重堵塞问题,已获得解决。
(冷良17日讯)继上个月乌鲁峇玲珑因主要排水口遭垃圾堵塞,导致住家遭遇雨水倒灌后,如今冷良大街也面对相同问题,排水沟严重堵塞,排水系统瘫痪,肇因依旧是居民随意丢弃垃圾。
由于积水无处宣泄,工程局被迫介入,并展开提升工程,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芙蓉市议员林骏荣指出,他在巡视辖区期间,接获冷良大街居民投诉,反映沟渠长期积水无法流通,一旦下雨恐导致路面积水甚至水灾。由于该区沟渠属于工程局管辖,他立即联络相关官员,要求尽快展开处理工作。
“工程局官员也非常配合,当场承诺会委派承包商前来清理和疏通沟渠。”他说。
然而,承包商两度到场作业后皆告失败。林骏荣透露,承包商已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包括长竹竿捣动暗涵,但始终无法疏通。原因是沟渠内积聚了大量垃圾、废油、食物残渣及一次性包装盒,严重堵塞了整个排水通道。
他说:“工程局官员告诉我,这些垃圾主要来自部分商家直接将厨房废料与餐盒倒入沟渠,垃圾长期堆积,最终造成整条暗涵阻塞,排水系统形同瘫痪。”
全面疏导与提升
更严重的是,长年累月的废弃物堆积已对暗涵结构造成腐蚀,显著缩短了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彻底解决问题,工程局决定将暗涵开挖,进行全面的结构性疏导与提升工程。
林骏荣强调,乱丢垃圾不仅是引发突发水灾的主因,更会造成积水滋生蚊虫与病菌,危害公共卫生,同时加速公共设施老化,增加维护成本。他呼吁市民共同提高环保意识,拒绝将垃圾随手丢进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