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赖清德:台军加薪留才 强化防务备战

(台北22日讯)中国积极准备可能的对台军事行动,而台湾则加强防务建设,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军事压力。台湾政府21日宣布大幅提高军人薪资,以稳定军心,吸引年轻人入伍。

台湾总统赖清德宣布,将把防务预算提高至当地生产总值(GDP)的3%以上,同时会增加台湾军人薪资。

根据台湾总统府新闻稿,赖清德20日晚出席台湾美国商会活动时致辞,期间谈及台美军事合作时说,台湾的防务预算目前约占GDP的2.5%,政府将优先编列特别预算,让防务预算达到GDP3%以上的目标,持续推动防卫改革,强化台湾自我防卫力量。

他指出,台湾会和美国等民主国家加强合作,欢迎台美在防务产业上的持续合作。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新任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曾批评,台湾在防务领域的投入不足,应将防务支出增至经济总量的10%。

赖清德21日在视察台北松山空军基地时也宣布,将提高志愿役军人的待遇,自4月起调整台湾志愿役(职业军人)官兵待遇,并强调当局“会持续照顾辛勤工作的官兵”,确保台湾拥有稳定的防卫能力。

其中,少校以下官兵每月加薪新台币5000元(约670令吉),中、上校加薪4000元,将军加薪3000元,作战部队的基层官士兵每月则加薪1.2万元(约1069令吉)。

台军目前面临人力短缺的困境。据有关当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现役志愿役军人仅有15万2885人,为2018年以来最低纪录。2023年更有1565名志愿役军人提前退伍,较 2020年的401人激增近4倍,显示军方正遭遇招募与留才挑战。

 

 
 

 

反应

 

灼见

【灼见】台湾抢东南亚人才效果成疑/魏开星

近年来,受“少子化”冲击,“招生难”令台湾许多高校陷入困境。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统计,2024年有4所高校停办。

自2011年开放中国大陆学生赴台就读以来,中囯大陆生在台的巅峰期曾高达4万余人,不仅补充了岛内生源,两岸学生也在交流中加深了彼此的情感。

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紧张,陆生赴台就学几乎停顿。为此,民进党当局推出所谓“2+4”计划,美其名曰“培养国际人才”,目的之一是为高校招揽生源。

台湾经济部与教育部、国发会等部会合作,中长期规划“2+4”方案,即针对东南亚,尤其是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优秀“国际生”规划客制化课程,培养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后可进入产业工作。

抢台湾学生饭碗

就学期间的学杂费由政府提供,生活津贴则由企业提供,并保证留台就业(培育2年,留台工作4年或2年)。一年奖学金为22万元新台币(下同)起跳。经济部期望每年培育2万5000万名“国际人才”。据了解,此项计划涉及金额总数达350亿元。

相关政策实施近一年,暴露了不少问题。首先,对岛内同等学历的学生不公平。

且不说“保证留台就业”对台湾青年就业构成威胁,抢了同辈人的“饭碗”;就是一年奖学金22万元起,也已相当于大学生毕业年薪的一半;同时以台大为例,“国际生”的奖学金金额不过是学费豁免,外加每月6000新台币的补助。

可见“2+4”计划的奖学金明显高于以往惯例,也对该计划以外的“国际生”不公平。

忧假留学真打工

其次,产生“假留学、真打工”疑虑。现实中,由于移工身分到台湾的成本比侨生贵了三四倍;工作不适应时,侨生也较容易转换,不必额外支付“买工费”,导致“当留学生比当移工划算”。

这就引发“假留学、真打工”的质疑。事实上,每年来台就读的“国际生”约1万9000人,留台率仅约47%,约有近万人未在台就业。

最后,侨生在台找工作不易。曾有毕业的侨生说,要留在台湾并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困难。

从外部环境看,台湾抢东南亚人才面临多重挑战:

第一,中国大陆崛起。随着“一带一路”政策提供丰厚奖学金,越来越多东南亚华裔学生选择前往中国大陆留学,降低对台湾高教的需求。

第二,文凭互认困难。台湾文凭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如马来西亚)未普遍承认;另一方面,留台学生在台未必能取得专业证照或认证,部分企业也因语言疑虑而不录用毕业生,使东南亚学生在台就业不易。

第三,配套政策不足。台湾本地的留才机制不健全,不少企业不了解雇用外籍人才的规定,或认为手续繁琐,因而意愿不高。

吸引力低缺“内功”

从内部来看,台湾要“抢”人才,显然也缺乏“内功”:

一方面,留学吸引力受质疑。相较其他将教育产业化的国家,台湾学杂费与生活费较低,对东南亚学生具吸引力;然而,台湾大学“太多太易进”,文凭含金量难以保证。

另一方面,国际化程度不高。台湾高校以中文授课为主,英文课程比例偏低,不利学生毕业后在国际职场竞争。

综观“2+4”计划的施行情形,以及台湾官产学研的制度缺陷,可以说,这项作为“新南向政策”一环的“抢才”战略,其成效仍待验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