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百日 韩台对美国信任度大降

特朗普
(华盛顿28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执政100天,但民调满意度却直直落,尤其是韩国和台湾民众对于美国的信任度更是显着下降。
根据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已降至39%,创下1945年以来美国总统百日支持率的新低。
民调中仅21%受访者支持特朗普,反对则有44%。经济政策成为特朗普支持率下滑的主要原因,72%的受访者担心其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值得关注的是,由布鲁金斯研究所发布的特朗普民调结果,韩国、台湾民众对美国的信任程度大幅下滑,46.7%的台湾民众认为美不会出手相助;韩国则有60.2%认为南北韩若冲突,美国会出手协助,但较拜登政府下降9%。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被揭穿的“战略豪赌”/潘金明博士

5月19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理由是联邦债务不断膨胀、利息支出激增,以及国会的财政瘫痪。
尽管这些解释有其经济合理性,却忽视了一个关键的“战略催化剂”:特朗普总统一周前对沙地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的高调访问。
这场被包装为“重启美国—海湾关系”的中东之行,非但没有稳定市场,反而引发更深的忧虑。正如穆迪在声明中所指出的那样:“额外财政负担”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共同削弱了对美国偿债能力的信心。
表演式外交重演
特朗普将此次访问宣传为美国强势回归中东的信号,实则是一场由军售、基地扩张与政治默契交织而成的表演秀,其中有:
总值高达1500亿美元的军火交易,包括“萨德”导弹系统、F-35战机零部件及无人侦察机、宣布将在卡塔尔和阿联酋扩建军事基地、向海湾王室政权提供非正式的“政治保护伞”,换取继续使用美元结算石油的口头承诺。
这并非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而是一次以国家信用作赌注的挥霍行为。它无助于解决美国债务问题,更无助于重建国内共识与全球信任。
如果说20世纪末的美国尚能通过军事部署维持全球秩序,那么今天的美国,已经因国会分裂、政策摇摆和财政紧张,难以维持昔日的“霸权节奏”。
穆迪这次降级的“象征意义”正体现在此——它不是针对某项具体支出,而是对美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整体质疑。
市场不容战略漂移
特朗普试图用军售与基地扩展来制造“全球领导”的幻觉,却无法掩盖如下事实:此次出访并未带回实质性的贸易互惠、能源合作或投资回报。相反,海湾国家提出的,是“可能购买美国基础设施债券”的模糊承诺,缺乏执行保障。
21世纪的全球金融体系,不再对美式外交给出盲目信任。随着美国国债突破34万亿美元、借贷成本持续攀升,以及国会对预算案久拖不决,市场早已警觉:每一次外交冒险都可能转化为财政黑洞。
这也是为何穆迪反应迅速,直接将“行政决策的不确定性”列为核心降级因素。特朗普的中东秀,最终被市场理解为:华而不实、代价高昂、结构性危险。
石油美元神话瓦解
特朗普坚称此次访问将“稳固”美元在全球能源结算中的地位,但现实更为冷酷:
沙地阿拉伯、卡塔尔与阿联酋早已启动“去美元化”,扩大与中国、印度和欧盟的多货币合作;会后未达成任何正式协议继续以美元结算石油;卡塔尔与阿联酋官员私下表达推动多货币结算的强烈意愿。
换言之,特朗普换来的,只是一些基于贷款担保的军火订单和对中东地区更深的军事承诺,而非财政回报或战略稳定。
此次信用评级的下调,不应被视为单纯的金融技术操作,而是全球体系对美国“信用透支”的结构性回应。穆迪不是孤立发声,它为许多盟友道出了口中难言的事实:美国,正变得无力承担其自己设定的全球角色。
降级是制度性警钟
而对东盟、金砖国家及全球南方而言,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提醒——一个多极、去中心化的世界秩序,不再只是理论愿景,而是现实需要。
特朗普原本希望借此行恢复美国的威信,却无意中暴露出自身的脆弱与空洞。穆迪的降级,是全球对美国“外交冒险主义”的一次制度性纠偏。对亚洲尤其是东盟而言,这场象征之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战略信号:未来必须去依赖美国单一中心,构建更具韧性和自主性的地区秩序。
特朗普虽然回来了,但那个能以信用换霸权的旧帝国,正在耗尽它最后的资源——财政上的、战略上的,甚至是道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