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十九大前夕中国严控舆论
凤凰节目遭“三停一整”

170914d0201_noresize

(香港13日讯)中共十九大下月18日开始召开,中共近月来对舆论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强。除了对互联网的监控外,也逐步蔓延至电视节目,连“对外宣传工具”的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也难以幸免。



据凤凰卫视内部人士透露,包括《锵锵三人行》、《震海听风录》及《时事辩论会》3 个时评节目于本周起开始停播,《锵锵三人行》昨日上午亦已在官方微博证实消息。

至于《震海听风录》及《时事辩论会》虽未有官方证实消息,但目前两个节目的官方网站已无法浏览。

此外,由台湾籍主持人胡一虎主持的《一虎一席谈》谈话性节目,也受指示整改内容。

其中开播已19年的《锵锵三人行》在中国和海外华人社会家喻户晓,网友对停播感到震惊,怒批是“新焚书坑儒”、“中国文化的九一一”。中国媒体人叹息十九大风声鹤唳:“连党对外宣传话语权的凤凰卫视也要被勒令整改。”

《锵锵三人行》由1998年启播至今19年,由窦文涛主持,每集邀请两岸三地知识分子就社会热点和文化议题等各抒己见,也会邀请名人明星作客,连习近平夫人彭丽媛1999年也曾作客该节目。



《锵锵三人行》昨日上午在官微证实消息:“因公司节目调整,锵锵暂时停播,感谢大家多年厚爱,后会有期。”

由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停播。

中国内地观众反响大

这个号称最长寿的华语清谈节目的突然告别引起中国内地观众极大反响,除了不舍、更多的是气愤当局连如此温和的清谈节目都容不下。凤凰卫视虽然号称香港电视台,但香港观众收看的人数不多,更多的观众来自内地和海外华人。

过往该节目视频已被勒令从中国各大视频、音频网站上全面下架。而新浪微博昨更将《锵锵三人行》列为敏感词不能搜索。

不少网民都对节目的停播大为不舍,并留言指“凡是被停播的,都是讲真话”。

网民还热议:“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可以替换,窦文涛(主持人)没人可以替代。”

中共十八大前,刘长乐(右)曾力挺薄熙来的“唱红打黑”而得罪习近平。
彭丽媛(左)1999年曾受邀参加窦文涛(中)和梁文道主持的《锵锵三人行》节目。

曾为薄熙来造势漂白

刘长乐“得罪”习近平

凤凰卫视在江泽民、胡锦涛时代呼风唤雨、如今怎竟风声鹤唳?

1999年彭丽媛上《锵锵三人行》被窦文涛和梁文道问“做你老公是不是压力很大?”当时这名军旅歌手,比在福建任职的丈夫习进平出名得多了。

当年凤凰卫视地位比央视还牛,现在风光不再,转折由中共十八大习近平上任开始。

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国进一步收紧对媒体、网络和舆论控制。

图用舆论打救周永康

凤凰卫视创办人刘长乐于2011年,曾为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唱红打黑”大造声势,在权利斗争中站错队,薄失势后仍为其“漂白”提供舆论阵地,一度遭当局警告。

而政法王周永康被查之初,凤凰再重蹈覆辙,两度把习近平和周永康进行“捆绑性报道”,尝试用舆论打救周老虎。

凤凰去年多次被北京网信办处罚,其中一次是凤凰财经官方微博给江泽民“庆生”。

以“香港媒体”自居的凤凰卫视总部虽在香港大埔,但服务对象并非香港人,而是以卫星电视方式用普通话(华语)在大中华地区及东南亚广播,其新闻取向仍较为保守,涉及香港的示威游行,“六四”烛光晚会等事件作较简单报道或回避。

凤凰卫视主席兼大股东刘长乐具军方背景,早年任职解放军政治宣传部门军官,后转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派驻海外后几年间突然发达,自称从原油贸易赚到第一桶金。

1996年创立凤凰卫视,4年后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刘十多年前还曾是亚视大股东。去年凤凰曾申请香港免费电视牌照,最终不果。

北京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昨日调侃凤凰台经过几个阶段:“小骂大帮忙、不骂光帮忙、然后多半是第三阶段,‘不让你帮忙了’。”

变性主持人金星主持的脱口秀,是近期被封杀的电视节目。

综艺节目先遭整顿 

中国会变“只有一声音”?

中国当局整顿电视节目已有一段时间,近期大力整肃的广播电视节目先是综艺类:浙江卫视《跑男》、深圳视卫《极限挑战》、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金星秀》、《今晚80后脱口秀》、《极限挑战》先后被停播;再到时事评论、新闻资讯、清谈节目。

东方卫视的热门节目《金星秀》在稍早喊停,主持人金星在微博上指出:“就是因为节目做得好,收视率又居高,就遭到小人嫉妒!自己没本事吧就写信给领导,领导为了自保就先把节目撤掉。”

但据北京消息人士称:“有高官认为,今年要开十九大,怎么可让一个变性人引导舆论”、“毒舌的综艺节目引导不良风气”。

中国网友“帅哥凹凸Man ”在微博上表示,一种莫大的伤感,有一种说法,如果只出现一种声音是很危险的,“文化大革命真会如前总理温家宝所指的会再来一次?”

据悉有众多中国、香港、台湾、海外的多名学者被当局列为黑名单,指令媒体不能采访和邀请这些学者发表对一切中国问题看法,违者节目和评论将被禁播。

凤凰卫视去年独家专访“神秘失踪”的李波。

凤凰去年独家访问李波

另一方面,最新遭整肃的凤凰卫视,在去年铜锣湾书店风波中竟能独家专访到“被失踪”的李波。

尽管多年来中国观众视凤凰作境外媒体,认为相对客观可信,其实它从未超越官方红线,例如上两周《锵锵三人行》从台湾大停电、澳门风灾,讲港澳台民众面对“中国强大”的心态变化,也基本符合主旋律,顶多算是擦边球。

 

 
 

 

反应

 

财经新闻

商界:李强26日出席东盟峰会 推马中制度化合作契机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24日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下周一(26日)起到访大马3天并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这也是紧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中的国事访问后,中国两位最高领导人先后访马,被视为外交与经贸“双引擎”,释放强烈的地缘政治与区域合作信号。

商界认为,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大马,此刻迎来中方高层密集互动,无疑是一项国际认可,也象征着中国对大马作为本区域领导角色的高度期待。

在当前全球政经格局动荡不安之际,东盟需借助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与经济资源,迈向更实质的跨境贸易、数字转型与中小企业合作新阶段。

一般看来,此次李强到访不只是外交行程,更有望成为推动亚太格局重塑的重要契机。商家促请大马把握当前马中关系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制度化合作,借助中国“走出去”的动力,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

中国领导人访马经济效应:

-象征外交与经贸并进

-凸显合作风向已转变

-向东南亚释清晰政策导向

- 打造中国东盟合作新框架

最高领导人相继访马释3讯号
中国区域合作扮演后盾

本地商家认为,在短短两个月内中国两位最高领导人先后访问大马,这至少释放了三个讯号,即:

(一)为大马注入信心;

(二)向东南亚区域发出清晰政策导向及

(三)让企业界感受到合作的风向已转变。

马来西亚东盟商务协会会长刘振国说,当前最关键的是“政策明朗化”,只要中国先明确合作方向,友好国家自然会跟进制定新政策,而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对接也将更紧密。

他向《南洋商报》强调,相较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若能提供更稳定的中长期合作路径,对区域国家更具吸引力。

他形容,中国在处理外交关系方面展现出一种“做朋友”的智慧,与一些大国的强硬作风不同,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支持。

刘振国指中国国家领导人相继访问大马,不仅象征友好关系,体现出在区域合作中扮演后盾的姿态,也反映出中国对区域未来合作模式的整体规划。

他认为,即使相关合作尚未具体落实,只要方向明确,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能嗅到机会,及时调整策略,布局未来。

他也强调,中小企业的转型能力较强,对明确政策尤其敏感,而大型企业由于投资额高、转向成本大,反而行动较为缓慢。

会议成果应落实长期机制

刘振国提醒,各国应将会议成果落实为长期机制与实际行动,例如3年或5年的合作框架,而非口头承诺。

他希望,这次峰会能成为亚太国家走出疫情后经济不确定性的转折点。

“从我国的角度来看,98%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一旦判断错误、投资失误,后果难以承担。

“因此,政策模糊只会加剧市场焦虑。如今,中国也正努力寻找新路径,而亚太区域若能采互补模式,将是一个更稳定的区域经济合作基础。我们不要模棱两可,而是需要明确方向。”

他呼吁各国扮演好各自角色,不要只是“开完会、拍完照”即可,而应推进实质性政策,打造更长期、更有利的营商环境。

李强将出席超级集团峰会

大马强化区域合作契机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指出,东盟会议即将召开,李强此次到访并出席新成立的“东南亚与阿拉伯国家超级集团”峰会,这是我国强化区域合作的良好契机,身为主席国的大马,也应借中方高层的访问推动机制突破。

他分享其经历说,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上个月来马进行国事访问后,李强也即将来访,他近期访华期间也明显感受到中国社会与企业界对大马的态度是积极和正面的,这一连串发展正是深化双边合作的关键时机。

“希望中国总理此次到访,能为区域带来新突破。借助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东南亚各国应共同探讨应对美国压力的策略,推动更具实质性的区域经济整合。”

中国积极推动

与东盟应对贸易战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指出,李强此次访马并参与“东南亚与阿拉伯国家超级集团”峰会,象征中国正积极推动与东盟及中东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盟,携手应对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他说,通过“超级集团”的新平台,大马企业将拥有更直接的通道对接中东地区的资本、能源和市场,为深化“南南合作”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指东盟、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各具优势,要是能深化合作,将有助于打造更具韧性和互联互通的亚洲。

“当前,东盟资源丰富,海合会资金雄厚,中国则是科技与制造强国。

“三方在半导体、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利益契合,合作潜力巨大,有望推动区域“新三角”战略重组,增强经济稳定性,为东盟注入发展新动能。”

他补充,三方合作也将为我国企业提供对接中东市场与资金的机会,有助于我国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中稳住阵脚。

应减少依赖单一市场

吴逸平提到,虽然我国4月出口增长16.4%,但这主要受企业为应对即将加征关税而提前发货的推动,属短期现象,长期来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需求疲软仍可能拖累出口表现。

他表示,部分企业已感受到投资延迟与信心减弱的冲击,尤其中小企业面临高运营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令吉汇率波动及现金流紧张等实际挑战。

对于我国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他认为,政府应借此契机与东盟国家深化经济整合,推动落实与中国、日本、韩国及海湾国家的区域合作协议,强化供应链韧性与区域角色。

他也强调,我国应持续提升政策透明度及审批效率,积极发展数字经济、高科技制造与绿色产业,并加强政府与企业沟通,确保政策贴近市场实际。同时,落实财政预算案中对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扶持措施,是提升投资吸引力重要环节。

面对国际市场变化,吴逸平建议华商善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即将升级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所带来的关税优惠与原产地累积优势,优化出口策略。

他也鼓励企业开拓中东、非洲与“全球南方”新兴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透过政府支持计划与外企建立战略合作。

在自由贸易区、数字经济、绿色制造与人工智能等领域,马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巨大,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国际竞争力。

“为防止在区域合作中资源与利益过度集中在大型企业,政府应推动技术转移、供应链本地化与联合创新,以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度。”

对此,吴逸平建议政府与商会如中总合作,建立产业配对平台,协助中小企业与中国、东盟等国家中型企业对接,共同开拓市场,并完善融资与人才培训计划,协助企业融入区域与全球产业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