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市场回温 门罗币24小时内猛涨40%

(纽约27日讯)虚拟货币市场近日显著回温,其中具隐私特性的门罗币(Monero,XMR)在24小时内大涨逾40%,创下近3年来新高。
另一主流虚拟货币瑞波币(XRP)亦强势上涨,带动整体市场气氛转暖。
根据虚拟货币资讯网站《CoinDesk》报道,门罗币价格突破200美元(约874令吉)的关键阻力位,一度冲高至347.67美元(约1520令吉),较前日上涨超过四成。
过去两年来,门罗币长期在100至200美元(约437至874令吉)区间窄幅波动,此番突破被视为“筑底完成”,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趋势。
技术分析指出,若能稳守200美元(约874令吉)之上,下一目标或上看287美元(约1255令吉)。
瑞波币则在本轮上涨中领涨主流币种,24小时内升幅达11%,现报2.29美元(约10令吉)。
韩国交易平台Upbit交易量大增,单日XRP交易额达13亿美元(约56.81亿令吉),显示亚洲市场对该币种热情高涨。
同时,《CoinDesk 20》指数显示,整体主要虚拟货币在过去24小时内上涨5.8%。分析人士指出,比特币减半效应的延续,促使资金重新流入相关市场。
虚拟币策略勿迟疑/陈万诚
美国金融巨头黑石集团在2024年底正式建议投资人将1至2%的资产配置于比特币。这项动作不仅象征主流华尔街机构对虚拟货币接受度的根本性转变,也代表虚拟货币正从边缘工具迈向全球资产配置体系的一部分。
相较之下,马来西亚的步伐显得缓慢而零散。虽然本地虚拟货币用户群日益增长,亦具备成熟的金融科技基础与良好的监管文化,但在制度设计上却始终未能形成明确方向。
监管机构的立场多年聚焦于“防范风险”,然而,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已清楚显示:虚拟货币不再只是金融创新,而是金融基础设施升级的重要组成。
指南形式犹如建议书
国家银行与证券委员会虽于今年1月和4月,分别发布了关于电子货币机构(EMI)与货币服务业务(MSB)的最新加密管理指南,涵盖密钥管理、加密协议、证书机制与硬件安全模块(HSM)等内容,技术层面并不逊色于欧美。
然而问题在于,几乎所有条文皆以“鼓励”语气撰写,缺乏强制性,也未设定合规时限,形式上更像建议书而非监管令。
更关键的是,配套的执行资源并未同步建立,造成“文件先进、执行滞后”的风险。在制度不完善、技术尚未落实、执行机制不透明的现实下,即使马来西亚有意发展虚拟货币生态,也可能因缺乏可信的技术基础而难以吸引全球机构进驻,最终被排除在国际加密资产价值链之外。
当旁观者还是参与者
我们必须认识到,“合规”不应只存在于文书中,也不能只依赖市场自觉,而需要配套审计机制、基础科技建设与行政执行架构共同推动,形成完整的国家级金融科技治理系统。
回顾过去10年,若马来西亚的退休金体系每年将5%的资金以定期方式投入比特币,即使不计算高点高卖,仅按长期持有估算,其总资产回报将为全民带来数千亿令吉的增值。这种回报无法复制,但错过机会的代价却每年都在积累。
虚拟货币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解药,而是全球金融转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
马来西亚需要的不仅是一套法规,更是一种从国家利益出发的政策自觉。
下一阶段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要做旁观者,还是参与者?
未来5年,将决定我们是拥有建设权的经济体,还是被系统设计边缘化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