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季贸易增长7.1% 东盟仍是最大伙伴

(北京15日讯)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首季东盟依然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6%。
中国首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7.1%,至1.71兆人民币(约1.03兆令吉),当中越南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达4600亿人民币,增长10.5%。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发言人吕大良说,制造业产品占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的90.1%。
吕大良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方面正稳步推进,为更顺畅的贸易往来铺路,促进经济联系。
他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谈判,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双方将扩展在新兴领域的互利合作,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以及供应链互联互通,并在标准和法规等等领域的加强融合。”
至于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1.3兆人民币,同比增长1.4%。
接下来是美国,贸易总额达1.11兆人民币(增长4%)、韩国达5300亿人民币(下滑0.1%),以及日本达5200亿人民币(增长0.5%)。
郑修强:中国东盟经贸 李强到访增新推动力
(吉隆坡23日讯)中国总理李强下周在吉隆坡参与首次举行的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GCC)- 中国峰会,体现中国对区域合作的高度承诺。
东盟共享发展总商会会长拿督郑修强指出,李强的到访也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带来新的推动力。
他对马新社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明朗的环境下,各国正积极寻求新的战略伙伴,以减少对单一经济集团的依赖,并提升本身的经济韧性。
“中国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为本区域国家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郑修强解释,中国建议的“双循环”发展策略,结合国内市场发展和国际合作结合起来,为东盟国家带来了巨大潜力。
他指出,中国可向东盟国家增加在技术和资源方面的投资,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产品,然后将其出口回中国市场,从而满足中国的国内需求,并推动共同经济增长。
他举例,马中农业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除了继续从马来西亚进口榴莲和叶子农产品之外,两国也可扩大在农业技术和绿色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他提到,通过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农业附加值,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
“随着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他们也会从中国进口更多产品。若这些交易使用人民币进行,这将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并长期对中国经济带来利益。”
合作应互利共赢
郑修强解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应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非通过影响当地零售业的廉价商品运送。
“健康的合作是能提升相互竞争力,为双方带来繁荣。”
他指出,东盟经济的崛起将强化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在应对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时更具韧性。
有鉴于此,他希望本次峰会能刺激马来西亚和区域经济。
“领袖须在加强东盟区域内贸易、统一监管条例和减少贸易壁垒方面达成共识,以使区域经济体系更加强大和更具弹性。”